网约车和私家车,“车”本身有什么区别?站在乘客的角度来说,外观和乘坐体验上并无差别。不过圈内人都知道一个秘密:市场上大部分的网约车,是C端汽车的简配版本,或者某些车企的滞销系列车辆。
那么,网约车市场会一直这样吗?不会,因为搅局者已出现。不久前,市场上冒出一家特别的造车新势力——盒子汽车。在12月15日的发布会上,盒子汽车正式揭开了面纱,其聚焦在B端赛道,首发两款车型:BM-400主打专车、网约车、出租车市场,计划在2023年实现量产;BM-600针对中高端租赁市场,满足高品质出行需求,预计在2024年量产上市。
笔者此前也实地体验了盒子汽车的“真身”,其盒子外表下,内部对传统网约车进行了大刀阔斧的“装修”,比如去掉副驾和多余的车门,将乘客座椅改为L形布局,形成宽敞的车内“第三空间”;比如车内配置的影音系统、自助货架等。简言之,根据网约车乘客的乘坐需求,把不需要的配置去掉,把成本花在刀刃上。
据创始人张署光透露,BM-400车型斩获42000台意向订单。可能几年后,满大街的网约车都会是一个个移动的盒子。但是,关于盒子汽车这个新物种,外界的好奇还有很多,比如背后的团队是什么来头,未来要如何盈利,以及将会对网约车市场形成什么样的冲击呢?
汽车设计老炮团队冲到台前
过去鲜为大众所知的盒子智行科技,其实是汽车设计界的元老级玩家。其前母公司及子公司已拥有数百名国内外专业的汽车设计工程师,核心团队成员均来自国内外著名汽车设计研发和整车制造企业。12年间,团队和国内外多家整车企业有过数十款车型的整车开发项目合作经历。
创始人张署光在汽车行业深耕近20年,于2009年创立汽车设计公司-世泽汽车。世泽汽车作为国内技术领先的独立汽车设计研发公司,在创办之初就成为韩国汽车设计公司LG V-ENS(LG电子)国内独家合作商,曾为中国一汽研发总院、中国一汽奔腾研究院、一汽大众、北汽集团、江淮汽车所等国内外主流车企提供汽车整车及零部件设计研发。十余年间,张署光带领团队斩获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近百项,并在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和智能网联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联合创始人王哲,在国内号称新能源无线充电第一人。有感科技创始人,为三十余家国内外主流车企Tier-1,其车载前装手机无线充电和新能源整车无线充电产品出货量居全国龙头地位,同时拓展多条汽车电子、电力系统及电源类模组等新产品线,新能源产业迅速发展带动有感连续五年产销量翻番。
基于10多年新能源车“设计及工程”服务商的经验,以及完整的车身设计及底盘工程的开发与工艺能力,盒子汽车组建了一支新兴的、富有创造力的造车团队。面对B端市场,他们筹备已久,有备而来。张署光告诉铅笔道,团队早已预知到B端赛道的问题和潜力,不仅在产品定义上打破常规,更在供应链和成本控制上,力求创新中国出行市场,打造世界级B端爆款,成就B端赛道之王。
做B端出行的提供商
盒子汽车通过全国多个城市的实地调研发现,目前市面上出租车、网约车绝大多数采用低配或减配版家用车,而不同人群、不同场景的用车需求差异明显,当代用户升级的出行需求远远未被满足。
(中国市场缺乏一款真正的为全民出行而生的车型)
比如出行用车中,存在副驾驶座位使用率极低,却消耗大量空间和成本的现状;乘客出行时,也时常面临车内空间狭窄、大件无法上车、宠物无法上车、需到车外购买矿泉水或雨披等应急品的问题。由此,盒子汽车通过创新设计,将空间最大化交给乘客,首创L形座椅布局,彻底重构了移动出行用户的“第三空间”。
(盒子空间构建“自行驶”的移动“第三空间”)
再比如,针对运营车辆养护成本较高这一痛点,盒子汽车也早有准备。在产品研发之初 ,团队就将“低成本的易损件更换”纳入到了产品定义中。在做好标准件和标准接口的前提下,盒子汽车75%-80%的轻微刮蹭都可以自行更换前后保险杠等覆盖件,这一过程可由司机独立完成,极大地降低了维保成本。
用减法思维定义产品
为了达成运营用车的空间和成本最优目标,盒子汽车在定义产品时采用了极致的“减法思维”策略,将消费者出行中鲜少使用的产品功能大刀阔斧地进行优化,为当代出行场景下“即时、即兴”的高频需求留出空间,实现了一系列值得关注的产品创新。
(盒子汽车在造车时采用极致的“减法思维”策略)
外观设计上,基于出行车辆左侧后车门使用率不高的情况,盒子汽车直接采用驾驶车门+侧滑门的“两门结构”,放弃左侧车门。右侧车门使用不占空间的侧滑形式,方便乘客上下车。
(盒子汽车采用驾驶车门+侧滑门的“两门结构”)
盒子汽车内部同样“别有洞天”。在网约车出行场景中鲜少用到的副驾驶座位被直接取消,代之以首创的 “L型”座椅布局,采用“ 1+1+3”座位分布,使二三排空间变得前所未有的开阔;第三排的单人座成为“国王座椅”,配合30°仰角的商务座椅和顶配的腿托,为乘客带来无限放松的乘坐体验。
(盒子汽车首创L型座椅布局,为乘客带来无限放松的乘坐体验)
事实上,当车内空间得以释放,盒子汽车成为了一个移动的智能空间载体,为乘客带来更多舒适的同时,也为司机创造更多收入。未来,司机和乘客的大件行李、轮椅、宠物均可上车;车内可设置睡床供司机小憩;或者安置自动贩卖机,根据节令提供冷热饮、零食、雨披等即时需求的商品,甚至可以提供座椅按摩、车载KTV、体感游戏等服务,辅以在车内外屏广告植入、流媒体信息推送等多种方式,为运营端开拓更加灵活的盈利模式。
(盒子汽车可实现轮椅上车)
盒子汽车,“车如其名”:整车造型采用便于空间利用最大化的“方形”设计,大幅缩短前悬、延长轴距,并在车窗、后视镜、前后灯组等多处均设计了方块元素,右手车门上也镶嵌了方形logo。此次推出的两款新车——BM-400和BM-600空间效率极高,轴距分别达到2850mm和3100mm,分别主打网约出行场景下的不同细分市场,计划先后于2023和2024年量产。前者专门针对专车、网约车、出租车市场,续航分为420km和530km两个版本,未上市已揽获如潮好评,获得了超过42000台的意向预售订单;后者续航达到600km,主打中高端租赁市场,未来还将持续探索高端租赁和Robotaxi市场。
(盒子汽车获得超过42000台的意向预售订单)
盒子汽车构建出行服务生态圈
除了独特的造型设计和车内配置,盒子汽车打造的高品质出行服务,离不开其背后的硬核技术实力——“超级平台”的构建。
首先,BM-400和BM-600均基于盒子汽车自研“八爪鱼”1.0平台的模块化底盘打造,该底盘共用零部件数量高达95%,可灵活地定制不同车身、适配不同空间、以及兼容不同容量的电池模组。
(盒子汽车自研八爪鱼平台1.0)
其次,盒子汽车正在加速抽象标准化接口及模块,预计明年5月完成“八爪鱼”2.0平台的搭建——这一平台将支持前驱、后驱、四驱三种驱动形式,采用动力电池CTC结构,前悬架完全沿用第一代平台,同时采用线控制动和线控转向的滑板平台加持,进一步实现高级智能驾驶功能。
(盒子汽车自研八爪鱼平台2.0)
在未来,“八爪鱼”2.0平台可单独面向行业伙伴输出,为需求方提供“底盘+车身+系统”的整体工程外包服务。具体来说,需求方可自行设计上车身以及内饰空间,盒子汽车则提供底盘下车身设计、完全开源的线控接口及丰富的传感器安装设计,从而进一步拓展造车范畴,实现造车理念的外延。
另一方面,作为一家专注创新的“B端出行空间提供商”,盒子汽车还创建了一套可定制化的智能交互系统——HIGH DO。这套系统将盒子汽车从传统的物理空间移动工具,变成了一个覆盖城市、运营企业、司机端、乘客端的全新的服务体系。它不仅涵盖车载大屏娱乐系统,车内机器视觉技术应用、车联网、车内智能控制等,可实现车内大屏 游戏、直播、点播、唱K等娱乐服务;同时接入智慧城市和智慧交通,可在车内提供城市宣传片广告服务、城市特产订购等消费体验。未来,HIGH DO系统还将不断迭代和进化,探索更多的商业价值。
(盒子汽车打造可定制化智能交互系统——HIGH DO)
“八爪鱼平台”+HIGH DO系统的搭建,构成了盒子汽车的“骨骼”和“神经”,为其发力B端市场,构建出行生态圈奠定了不可或缺的基础。
强大电池补给 2023年充电400km续航仅需10min
作为B端出行市场专属用车,其运营的“命脉”在于其动力电池的能量补给效率。对此,盒子汽车联合有感科技建立了强大的动力电池补给体系。
会上,盒子汽车联合创始人、有感科技董事长王哲介绍道:“目前,盒子汽车规划240kW和480kW两种超充桩方案,最大电压达1000V。这套设备具有功率共享、智能调度、矩阵控制、柔性充电、智能收费等优势,预计2022年可实现充电10分钟续航可超过约200公里,2023年完成充电10分钟续航超过400公里。”
(盒子汽车规划240kW和480kW两种超充桩方案)
同时,盒子汽车还规划开发了光充储系统充电站,结合八爪鱼2.0平台所用到的整车无线充电技术,达成局部完善的自动补电系统。
(盒子汽车借助光储能系统缓解配电系统扩容压力)
整车能量回收方面,盒子汽车使用了一套精准、智能的能量回收系统。在频繁制动与启停的城市工况下,相比不使用该系统,BM-400车型可减少15%的能量消耗,延长续航里程15%。
(盒子汽车使用能量回收系统,BM-400车型可减少15%的能量消耗)
在此基础上,盒子汽车还采用专门的用电器策略优化技术,为整车能源消耗再降低5%,这意味着车辆能多行驶20km。比如,当车辆空载时,后排的大屏、自动售货机、灯光、空调可自动关闭;当用户上车后,车辆再有序地切换到适合的场景,以达到节能目的。
可以看出,无论是对出行市场痛点的思考和挖掘,还是针对B端出行的产品形态和配置,或是底层“超级平台”的储备和搭建,又或是电池补能体系的前瞻搭建,盒子汽车“有备而来”。未来,盒子汽车将坚持打造属于中国原创的B端出行品牌和产品,构建出一套围绕城市、运营伙伴,司机、乘客的全新出行价值体系,成为中国出行市场的超级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