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就给大家带来
第十四章 民国时期美术
课后题答案及解题方法。
01名词解释1.“美术革命【参考答案】
答:“美术革命”是清末民初时期出现的一种思潮,主要倡导者有康有为、吕澂、陈独秀、鲁迅、徐悲鸿、高剑父等人。
这一思潮的兴起背景是近代中国在西方列强的冲击下,社会发生变革,人们开始参照西方文化对中国文艺进行改造。在美术领域,早期出现了“洋画运动”,西洋美术课程进入中国学堂。
“美术革命”的主要观点包括:认为中国近世之画衰败极矣,需要进行变革;主张引进欧洲的写实主义美术,批判文人画;倡导中西融合,实现中国画的现代转型。
这一思潮反映了当时激进的“五四”精神,希望通过美术的变革来拯救中国、改造国民精神。然而,由于中国当时的国事纷繁,“救亡压倒启蒙”,美育的受重视程度与普及效果并不理想。
2.决澜社【参考答案】
答:决澜社是 1932 年 10 月在上海成立的中国第一个自觉借鉴西方现代派且有宣言和纲领的学术性社团。
其基本成员有庞薰琹、倪贻德、陈澄波、曾志良、王济远、周多、周真太、段平右、张弦、阳太阳、杨秋人、丘堤、李仲生等人,庞薰琹、倪贻德是主要组织者。决澜社反对艺术对自然的模仿,反感学院派写实绘画以及上海的月份牌,将所有的写实绘画视为一体。
决澜社的第一次画展于 1932 年 10 月在上海中华学艺社举行,同时对外发表了由倪贻德执笔起草的宣言。该社团在促进中国现代艺术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中国现代艺术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3.岭南画派【参考答案】
答:岭南画派是指近代活跃于岭南地区的画家群体,以“岭南三杰”高剑父、高奇峰和陈树人为代表。
该画派在西方艺术思潮的冲击和近代中国艺术革新运动中逐渐形成,其特点包括:
融合中西:一方面折中于传统文人画与院体画之间,另一方面折中中国传统绘画与东西方绘画,强调兼容并蓄,取长补短。
创新技法:引进西画技法,如日本南画和西洋画法,一反传统的勾勒法,运用没骨法和撞水撞粉法。
关注现实:作品题材多写中国南方风物,体现出强烈的时代责任感。
岭南画派的出现为中国画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对中国现代绘画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4.新兴木刻运动【参考答案】
答:新兴木刻运动是 20 世纪 30 年代由鲁迅提倡和发起的一场艺术运动。
在此之前,中国版画多用于插图与年画,不具备独立画种的地位。1931 年,鲁迅提倡的“新兴版画”与古代版画在制作技术、艺术功能和现实意义上有质的区别。
新兴木刻是左翼文艺的一部分,发端于 20 世纪 20 年代末鲁迅对西方木刻艺术的介绍和 30 年代初木刻讲习班的教学,实践于 1930 年沪杭的一八艺社。它强调“普罗”内容,顶住了当局的打压,迅速发展成为全国性的运动。著名的团体有上海木刻讲习班、现代木刻研究会、MK 木刻研究会等。
新兴木刻在技法上综合了传统木刻与西方木刻的优点,同时受到苏联革命美术的影响,强调木刻的“力之美”与“战斗性”,具有强烈的政治选择性。在特殊年代,鲁迅成为左翼美术的精神导师,新兴木刻运动在他的扶持下逐渐在革命圣地延安生根发芽。
这场运动对中国美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使木刻艺术成为大众的艺术形态,并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重要的宣传作用。
02思考题1.中国近现代的新式高等美术学校主要有哪些?重要的美术教育家有哪些?【参考答案】
答:中国近现代的新式高等美术学校主要有:
上海美术专科学校:1912年11月,刘海粟与乌始光、张聿光等创办“上海图画美术院”(1930年更名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这是中国最早的私立高等美术学院。
国立北京美术学校:1918年在蔡元培的倡导下成立,后改称北平艺术专科学校,这是中国第一所国立高等美术学府。
苏州美术专科学校:1922年,颜文樑等人创办。
武昌艺术专科学校:1924年,唐义精、蒋兰圃等人创办。
西南美术专科学校:1925年,杨公托、万丛木在重庆创办。
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1927年,国立中央大学成立徐悲鸿任主任的艺术系。
国立西湖艺术院:1928年,林风眠为院长的国立西湖艺术院(后改杭州艺术专科学校)成立。
重要的美术教育家有:
蔡元培:他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提出“五育”方针,发表《以美育代宗教说》,主张在民众中大力推及艺术教育,成立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积极创办国立高等美术学校。
徐悲鸿:江苏宜兴人,现代美术教育家、画家。1919年留学法国,接受严谨的学院派绘画训练。回国后历任多所学校的美术系主任、校长等职。擅长素描、油画、中国画,喜画奔马、雄狮等动物。
刘海粟:江苏常州人,现代美术教育家、画家。1912年创办“上海图画美术院”并任校长,首创男女同校,采用人体模特儿和旅行写生。
林风眠:广东梅县人,现代中国画家、美术教育家。1919年赴法国巴黎高等美术学校学画,1925年冬归国后出任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长,1928年在杭州创办国立西湖艺术院并任院长(后改杭州艺专)。
周湘:在中国近代美术教育史上是重要的先驱,1908 - 1918年先后创办了布景传习所等四所美术院校并任校长,培养了大量西画美术人才。
2.“以美育代宗教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参考答案】
答:“以美育代宗教说”是蔡元培于1917年提出的观点,其主要内容包括:
美育与宗教的区别:
自由与强制:美育是自由的,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喜好选择美的事物进行欣赏和感受;而宗教是强制的,往往通过教义和教规来约束人们的信仰和行为。
进步与保守:美育是进步的,它能够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而不断创新和发展;而宗教则相对保守,往往固守传统的教义和仪式,难以适应社会的变化。
普及与有界:美育是普及的,它可以惠及所有人,无论贫富、贵贱、男女、老少,都可以享受美的熏陶;而宗教则是有界的,它往往只在特定的群体中传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美育代宗教的必然性:基于以上区别,蔡元培认为美育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对美的追求和精神的需求,而宗教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逐渐减弱,因此应以美育代宗教。
实施美育的途径:蔡元培认为实施美育分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部分。社会美育应专设机关,包括美术馆、美术展览会、音乐会、剧院、影戏馆、历史博物馆、古物学陈列所、人类博物馆、博物学陈列所与植物园、动物园等。
蔡元培的“以美育代宗教说”强调了美育在培养人的审美能力、陶冶人的情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对中国现代美育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