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走近文学”到“走进文学”——西善桥,诗意为何在此栖居

新华红 2024-08-02 11:02:51

盛夏时节,南京西善桥街道的诗意仿佛随着温度节节升高——

“山丘逶迤,丛林墨绿着

一江一河在视域中奔流交叉

空气、土层和岩层里含氧充足

静养着惊人的遗产

例如谢朓、李白、汤显祖的来生缘

在这片古人的后花园

从新林浦到西善桥

在历史实体的碑铭中传接

一张接一张风水名片……”

日前,西善桥街道官方公众号又发布了一篇诗人沙克创作的以西善桥为主题的新作。沙克住在西善桥已12年,写西善桥的诗也积累了40多首。眼下,他正忙着把发表在《人民文学》《诗刊》《钟山》等重要文学期刊上描写西善桥的诗歌,结集成《在江河之畔的西善桥生活》,即将和写雨花台区、写南京的诗一起汇编成册,付梓出版。

西善桥,拥岱山临长江,是南京最大的保障房片区“岱山片区”所在地,自2017年以来,西善桥街道以“大教育”助推社会“大治理”的“岱山实践”,将这里塑造成一个充满诗意的“理想教育小镇”,给学者提供了破解保障房片区高质量发展的宝贵案例。而今,这里充满文化气息和人文情怀,还被众多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得主奉为“文学高地”,正如著名作家叶兆言所说:“文学之都的首要标志,不是出什么作家,不是得这奖那奖,应该是一个城市对文学的热情。令人可喜的是,在今天的南京西善桥街道,文学的热情一直延续着。”

西善桥,被写进诗、编成剧

7月13日,西善桥街道的品牌文学活动——“在世界文学之都与文学大家面对面”第二十七回,迎来了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家叶弥,带着她的新长篇小说《不老》,和西善桥的文学爱好者一起探讨江南风物的细致书写和对日常生活的现实关切。

从2021年开始,中国的鲁迅文学奖作家和茅盾文学奖作家几乎每个月都要有一两位来到南京西善桥与“乡民”面对面,至今已有近30位,几乎把历届鲁迅文学奖、部分茅盾文学奖得主“一网打尽”。

作家弋舟做客西善桥时说:“这个活动影响很大,早有耳闻,也心向往之。”作家朱辉则说:“看到西善桥热心地举办这样的活动,这么重视文学,我非常钦佩。”作家沈念的话,最具代表性,“这个读书活动很早就知道了,不仅在南京当地,应该说在全国文学界已经有了不小的反响。”

如果说“与文学大家面对面”让西善桥“走近”了文学,那么随着越来越多的作家聚焦西善桥,也让西善桥“走进”文学,成为被书写的对象,并在最近几年呈现象级爆发。

和沙克一样,住在西善桥的张大明也有书写西善桥的欲望。张大明长期在矿山、钢铁厂工作,退休后,他以自身工作经历为原型、以西善桥变迁为背景的长篇小说《家世》2016年出版,被当地人称为南京的《人世间》,今年4月,《续家世》又由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这位年逾古稀的作者表示,希望让大家看到西善桥的百年变迁。作家孟昱是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长期关注西善桥的变迁,今年1月《世纪风采》第1期摘录了他20万字的报告文学《与善同行》部分章节。

来过西善桥的人都知道这里诞生了南京市级非遗“南京先生”信俗,并通过活化“南京先生”历史文化根脉,开发出“南京先生”品牌酒、水、天然本草滋补膏等系列产品,品牌上市以来产品已走出南京,走进北京、重庆、浙江甚至拉萨等地。然而谁也没想到,“南京先生”会激发著名谍战编剧赖继的灵感。

这位凭着15部长篇小说,7部电视剧、电影,6部有声广播剧成为热门的文学大咖,以“南京先生”为题、以西善桥街道的梅山铁矿为背景创作的谍战题材长篇小说《南京先生》将在《小说月报》发表,单行本也将由百花文艺出版社同时出版,同名电视剧则将在明年开拍。

除了名家、大咖瞩目西善桥外,普通人对西善桥的文化热情也不小。雨花台区文旅局原局长、文史研究者朱向东近日就带着一群小学生,在白家山名人铭园,沉浸式学习历代名家在这里创作的诗词歌赋。

1960年出土于南京西善桥的《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画,是我国发现最早的砖画之一,坐落于白家山名人铭园的“竹林七贤”群雕,正是以这幅砖画为原型创作而成。朱向东结合《世说新语》里的记载,为孩子们讲述“竹林七贤”的趣闻轶事,让孩子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到魏晋名士风骨。

山水相宜的西善桥,自古以来就被视为金陵古城的风水宝地,谢朓、李白、杨万里等历代著名文人都在此留下过不朽诗文。而今的西善桥因着作家、诗人的热爱仿佛又重新觉醒了文学与诗意的血脉,这背后的故事,不能跳过,也无法跳过。

诗意,背后是理想的支撑

西善桥街道还有另一面:这里是南京市最大的保障房“岱山片区”所在地,常年居住人口近15万。诗意的描述通常是:“街巷市井、家长里短、烟火气十足。”而另一种说法则更接近真相——“街道下辖的岱山保障房片区人员结构复杂,居民缺乏归属感,以致风险隐患密集、治理难度棘手。”

如何让岱山保障房片区面貌在短时间内发生根本性变化?2017年初,街道党工委带领街道干部反复调查研究、请教专家学者,终于在2018年,响亮提出打造“理想教育小镇”的口号——以教育之匙破解社会治理难题。

今年6月,知名儿童作家刷刷带着她的新书《茶园笙声》来到南京西善桥街道,为西善的青少年带来关于成长、理解和爱的深刻启示。值得一提的是,这不是刷刷老师第一次来到西善桥街道,早在前几年“向善家长学校”便邀请刷刷老师来到西善开展家庭教育讲座,为家长传经送宝。

“我作为《茶园笙声》的作者,希望通过这部书让更多的孩子从小我的世界走到大我的世界,能够对中国的传统文化茶和笙有更多的认识。我也希望他们能够从这部文学作品当中,体会到成长的力量,能够让他们从一个小小的文学殿堂,走上人生的大舞台。”

人心如良苗,得养乃滋长。一本有温度、有思想、有品质的好书能给孩子带来什么,能给社会治理带来怎样的助力?这是西善桥街道自徐立书记提出打造“理想教育小镇”愿景以来就经常思考的问题。

苗以泉水灌,心以理义养——街道通过“理想教育小镇”,把好人、好书、好理念引进西善,坚定把孩子培养好、家庭建设好、社会治理好的“三好”目标贯彻到底。

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研究中心原主任田玉,在2019年10月28日《新华日报》刊发的《以社会治理视野谋划大教育,以教育视角破题社会治理,三个镜头解码“理想教育小镇”》一文中点评:通过良好的社会秩序建设,让“好教育”与“好环境”相互提升,“富脑袋”与“富口袋”互为促进,在决胜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今天意义重大。发挥教育的“乘数效应”,1.5万个中小学生就可以影响10多万岱山人未来发展能力。“理想教育小镇”是西善桥人的理想小镇,更是教育人的理想小镇。

6年来,西善桥有目的、有计划地推进“向善家长学校”、开放大学、全民阅读、志愿者服务等项目,全要素发力为当地教育发展赋能。“在世界文学之都与文学大家面对面”“岱山新市集”等品牌活动更是让社区教育天地不断被打开、延展、充实。“初见·知旅共同体”“街道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一并获评江苏省首批“最美公共文化空间”,陆续建成的姚南石刻公园、白家山名人铭园、建宁公园、黄村宁浩龙门吊绿地等充满文化气息的绿地游园,不仅改善了孩子们生活活动空间,还为孩子们提供了丰富的户外课程资源……

西善桥街道的努力得到了全国社会治理全领域专家普遍认可,仅去年,《理想教育小镇——党建统领保障房片区治理“岱山模式”》案例在中国社会治理研究会、浙江大学社会治理研究院、教育部—浙江省省部共建社会组织与社会治理协同创新中心联合主办的“全国社会治理创新案例(2023)”征集活动中入选“全国社会治理创新案例”;《“向善家长学校”助推区域社会治理的探索与研究》入选全国《新时代社区教育案例·百选》;街道获得中国成人教育协会授予的全国第一批“校家社协同育人(实验)基地”称号。正如沙克老师所说,“西善桥重视文化建设,不是口头上说说,用文化沁润人心,让整个街道文化气息浓郁,提升了西善桥的知名度,做法得到了社会认可。”

善治者,成风化人、润物无声

教育是改变命运的力量,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引擎。西善桥街道通过“理想教育小镇”建设计划,为善育、善治找到了新的助力。民进中央教育委员会主任张志勇,在2023年7月11日调研“理想教育小镇”时评价道:西善桥街道从社会治理角度看教育,用教育解决社会治理问题,以文化人,以德善育人,开启了系统性区域教育整体结构性变革的先例。

如今,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带来的改变在西善桥街道俯拾即是。江苏公安唯一一名党的二十大代表崔圣菊,来自南京市公安局雨花台分局西善桥派出所;中国好人辛福,在永盛社区创办了残疾人托养机构,筑爱八年用心助残;退休老教师沈思在辖区各中小学指导“课堂的革命”……这些点滴事迹,引发了西善桥街道上下并肩偕行、逐梦未来的时代共鸣,强烈的文化归属感激起大家心底最深沉的思念与认同。

7月1日,在街道初见书房启幕的“2024龙腾神州·全国版画名家生肖展”上,徐立书记回顾几年来搞“与文学大家面对面”活动,举办展览、征文比赛,请名家推荐名著、请作家书写经典并形成了一系列品牌,徐立说,其目的就是为了让更多社区居民确立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培养一种诗意的生活习惯,并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影响,实现区域人口的现代化。

西善桥在成风化人的路上走得越来越远——组织举办岱山新市集暨西善民歌节、无车嘉年华、西善赶集文化论坛,为岱山民众编织了融传统与现代元素为一体的文化纽带。其中,“岱山新市集”成功入选2022年南京特色消费场景,西善桥街道工作人员介绍,已成功举办了三届的岱山新市集客流量平均每天能达到14万人左右,接近夫子庙灯会的一半;集市上“后备厢市集”达到了60多辆车的规模,在南京也首屈一指……

国家督学、江苏教育现代化研究院院长李洪天,在2020年6月9日《新华日报》《“大教育”促“大治理”惠及上万家庭为岱山建一座“理想教育小镇”》一文中点评:西善桥街道党工委从加强社会治理、促进文明进步的角度出发,以打造“理想教育小镇”为目标,以举办“向善家长学校”、营造良好育人环境等为途径,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落实到孩子培养、家庭建设、社会治理的一系列具体工作中,可谓站位高、目标明、途径准、方法新、措施实。这样的小镇,是青少年和儿童健康成长环境优越之镇,是文明之镇、宜居之镇。这样的典型值得大力推广!

徐立书记在西善每次向来宾介绍,都会重提“南京先生”的往事:1919年,中国台湾马祖岛北竿乡瘟疫流行,当地大户周府的一位女眷染病严重,得知南京城南有一位医术高超的江姓郎中,便前来南京寻访。在当地瘟疫平息后,江姓郎中毅然决定留在当地为百姓治病。由于其生前并未告知姓名,当地人便以“南京先生”尊称,此后岛内乡民一直向其膜拜,直至今日。应马祖岛北竿乡民的请求,西善桥街道在2014年获得中央、省、市台办的批准,在梅山村兴建了一座纪念碑亭以纪念“南京先生”的事迹。

“1919年的‘南京先生’的事迹,充分体现了西善桥这个‘善’字的核心要义。”徐立说,如今,通过积极营造崇文向善的文化氛围,润物无声地用一个好人带动一群好人,让一群好人影响一座城,“西善桥”最终会成为一座诗意栖居的小镇。

(徐宁)

责任编辑:段世静

0 阅读:4

新华红

简介:传承红色基因,勇立时代潮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