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的石头》是一部由年轻才俊宁浩导演的商业喜剧,它被影评人称为“中国”式“黑色幽默”,近似于盖·里奇导演的《两杆大烟枪》。影片围绕着“守护派”,“国际大盗”,“本土大盗”三个不同的题材,用一块价值连城的翡翠,进行了一系列黑色幽默的演绎。其喜剧情节的精辟设计,对底层民众生活状态的关怀,对这种商业喜剧体裁中的音像和语言要素的发掘,都是其获得高票房的重要原因。首先,这部电影的剧情安排很有创意。
这个故事虽然离谱,但却有一个完整的情节,跌宕起伏,让人看得目瞪口呆。就拿电影中的角色设定来说,一方是“守卫者”,其首领是手工业安全部的负责人包世宏,另一方则是雇佣了国际小偷麦克的一家地产公司,另一方则是以道哥为首的强盗。三拨“人马”各有目的,各有攻守,但在这场戏里,他们就像是在演戏。罗汉庙中两次更换玉石,是本片的重头戏。谢小盟利用拍电影的机会将真玉换成了假玉,之后与道哥上床的恋人再一次受到折磨,将真玉与假翡翠互换,道哥等人上演“掉包计”,将真玉带回了罗汉寺。包世宏在寻找真正的玉石的时候,并没有意识到三个小偷已经“完璧归赵”,于是在三个小偷的屋子里发现了一块假玉石后,他就把罗汉寺里的那块真正的玉石给换了下来。
两个人的位置互换,听起来很是匪夷所思,但实际上却是合乎常理的。同时,电影中的情节也在前后呼应,注重前后因果的对比。三个保镖在查看翡翠的时候,将盘子底部切开,让包世宏发现翡翠被换了。三宝无意间在三名小偷的屋子里找到一张五十万元的彩票,并写下"等我佳音"的字条,成为包世宏怀疑三宝盗取玉石的有力依据。贯穿始终的喜剧片段,不断地抛出一层层的笑料,令观众始终都能感受到一种放松的心情,享受电影的乐趣。
其次,通过对底层民众生活现状的关怀,展示了中国的真正背景。也是这个喜剧片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从电话的响铃到假“千手观音”的载歌载舞,从《2002年的第一场雪》到每月仅八百元的无工作人员,从普普通通的罗汉寺到“棒棒”的劳作,影片的每一个细节和笑料,都是从人们日常的日常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影片巧妙地嘲讽了当时的社会现状,加上理性地夸大,这就是吸引观众的秘诀。影片通过大资金并购中国大陆公司、国企的窘迫、中国机构与治安状况的恶化、贫富不均所引发的各种问题等,深刻而又深刻地展现了这部影片。影片中的安全部主任老包,与普通人一样,也有很多心事,比如工厂拖欠的薪水,贫穷面前的爱,以及被一帮小偷盯上的他,都是心酸的。可是,在艰难的日子里,他从来没有向自己屈服过,一直在打击盗版团伙,打击工厂老板的贪。在电影的结尾,当包世宏面临着出卖全体员工的愿望,把玉石连同玉石一起出卖的时候,勃然大怒,用自己的性命来扞卫玉石。当老包将冒牌货套在自己女朋友的身上以后,这个本来默默无闻的配角,终于获得了大家对他的尊敬,而这个被所有人尊敬的人,也终于获得了他们应该得到的尊敬。
另外,对于喜剧片在视觉和听觉上的运用,也是本片的一大特色。值得称道的是,《疯狂的石头》被认为是一部具有通俗喜剧性的电影。他们采用了塔伦蒂诺与盖奇等西方后现代主义电影的先进技术(如荒唐的剧情与剪辑),融入了中国的戏剧艺术与气氛(如重庆的地方特色),并以经典的电影与影视作品为原型,以颠倒黑白的方式,来达到一种完全的群众娱乐效果。例如《疯狂的石头》可谓是当代电影艺术的集大成者,它在中国这一类型的电影里,绝对是对它的一种最大规模的尝试。平行剪辑,流畅的过渡,创造出一个清晰的剧情,减少了剧情和背景的变化带来的尴尬。本片采用了长镜头、短镜头、广角镜头和面部表情等多种摄影技术,使本片的场面氛围得到了充分的烘托,使本片充满活力。另外,电影中还大量运用了分裂场景,具有强烈的戏剧化的浪漫色彩。其次,为增强电影的娱乐性,导演融入了许多现代社会的流行元素及时髦象征,主要体现在对古典作品的讽刺模仿以及对现实生活的刻画。
这部电影是一部非常成功的低成本商业喜剧片,它使用了多条主线的故事结构,将在社会转型期中的各种社会最底层的角色,通过一些核心动机,进行了杂糅和交叉。向世界展现了一场纯粹的、彻底的小人物的悲乐奇遇。《疯狂的石头》既是一部黑色幽默的电影,又是一部能够触及到真实世界的电影,堪称中国电影题材的经典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