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是雄才大略的帝王,晚年被架空为太上皇,被自己儿媳折磨

莺歌绿柳楼前 2025-01-14 11:51:18

【前言】

在历史的长河中,曾出现过这么一位极具雄才伟略的帝王,凭借着超凡的智慧以及果断的决策能力,打造出了一个繁荣昌盛的王朝。

然而,到了晚年,他的命运极为坎坷,无奈地退居到太上皇那徒有其名的位置上,成了政治斗争的可悲牺牲品。让人倍感悲哀的是,他竟然遭受自己儿媳的折磨,在充满耻辱和痛苦的状态下度过了自己的晚年时光。

到底是啥缘由使得这位往昔的明智君主落到这般凄惨的下场呢?他和儿媳之间到底有着啥样的纠葛呢?

【从皇孙到开创盛世的帝王】

李隆基降生于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那时,他的祖母武则天凭借着强硬手段掌控着大唐帝国,使得朝廷上下都弥漫着紧张和不安的氛围。

李隆基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孙子,唐睿宗李旦的第三个儿子。打小,他就显露出了超乎常人的聪明才智。

然而,年幼的李隆基一直被权力的阴影所笼罩。在长寿二年(693 年),他的生母窦妃竟被武则天以莫须有的罪名给秘密处决了。

年仅八岁的李隆基被这一事件深深地刺激到了,在他心里留下了浓重的阴影,同时也使他对宫廷斗争有了极为深刻的了解。

有姨母窦氏以及继母豆卢氏的精心呵护,李隆基慢慢地又对生活充满了热忱。他学习特别勤奋,练就了出众的本领,给日后踏上政治道路打下了根基。

当武则天的统治渐趋衰弱时,李氏王朝得以复辟的契机也随之悄然降临。唐隆元年(710 年),年仅二十五岁的李隆基和太平公主携手合作,掀起了一场扣人心弦的政变。

他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掌控了局面,将专权的韦皇后及其一众党羽斩草除根,像安乐公主、上官婉儿等好多人都丢了性命。这一场政变,不但彰显出李隆基的政治智谋和果敢决断,而且给他登上皇位打下了坚实基础。

政变成功后,李隆基的父亲李旦再度登上皇位。可没过多长时间,李旦就把皇位传给了李隆基。于是,这位颇具才干的皇子成为了新一任皇帝,并更改年号为“XX”,由此翻开了大唐帝国崭新的一页。  (注:文中“;”处原文信息缺失,所以我用“XX”代替)

【开元盛世:雄才大略铸就辉煌时代】

李隆基刚登上皇位,便显露出非凡的治国本领。他心里很清楚,大唐的问题存在已久,只有进行全方位的变革,才能让国家实力重新强大起来。基于此,他积极鼓励人们发表意见,还任用了一批有才能的贤臣,像姚崇、宋璟以及张九龄等人。

在姚崇的帮衬下,李隆基推行了一连串的改革举措。他所提出的“某某内容”,化作了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涵盖了政治、经济、军事等诸多领域。

李隆基特别注重官吏的治理,对那些正直的官员予以奖励,对贪污腐败的行为严惩不贷,有力地制止了皇族和宦官专权的情况。在经济领域,李隆基施行了多项举措来推动农业和商业的进步。

他推行减税举措,激励农民踊跃种地,让农业产量得以提升。与此同时,他对水利工程的建造极为看重,构筑了众多灌溉体系与水利设备,着实让农业生产能力迈上了新台阶。

在商业领域,李隆基大力倡导对外贸易,促使丝绸之路愈发昌盛。唐朝和各个国家之间的贸易交流愈发频繁,长安与洛阳摇身一变,成为了极具国际化的大都市,这儿商人汇聚,热闹非凡,一片繁华景象。

各地的特产借由发达的交通网持续不断地涌向长安,造就了一个庞大的市场。李隆基的外交手段也极为出色。他凭借和周边国家及民族的友善交流,强化了大唐在国际上的地位。

开元年间,有七十多个藩国纷纷前来朝贡,这里面有东亚的日本,有东南亚的诸多国家,还有中亚、西亚以及地中海地区的一些国家。在那个时候,唐朝和这些国家构建起了密切的关联,实实在在地呈现出了万国来朝的繁荣景象。

在李隆基的管理下,唐朝的社会生产力大幅提升,人口数量更是迅猛增加。史料显示,开元盛世那会儿,唐朝的人口多达八千万,刷新了历史纪录。

在文化建设上,李隆基的贡献可不小。他招揽了众多贤才,大力推动文学艺术向前发展。开元时期,诗坛那可是人才济济,像李白、杜甫、王维这些大诗人,他们的诗作到现在还被后人念叨着呢。

李隆基对音乐创作十分热衷,他开创了“梨园”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给后世戏剧的发展带来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盛极而衰:安史之乱与权力失控】

不过呢,任何盛世都躲不过一个历史规律。开元末年的时候,李隆基慢慢地不再像以前那样用心管朝政了,转而沉迷于吃喝玩乐和女色之中。这就给他日后遇到的麻烦事儿埋下了祸根。

在天宝时期,李隆基对杨贵妃极为宠爱,整天沉浸在吃喝玩乐里。这下子,奸臣李林甫瞅准了机会。这家伙表面上看起来恭恭敬敬的,实际上内心阴险又狡猾。

他瞅准了李隆基在朝政方面的疏漏,一点一点地把朝政大权握在了自己手中,还将那些和自己不对付的人都给排挤掉了。就这么着,在他的捣鼓下,朝廷里边的矛盾一天比一天严重,官场的风气也是越来越糟糕。

与此同时,杨贵妃的族兄杨国忠快速崛起,变成了又一位大权在握的人。杨国忠凭借和杨贵妃的这层关系,官位不断升高,最后当上了宰相。这人极为贪婪,肆意乱用手中的权力,对百姓进行盘剥,让社会上的不满情绪和动荡局面变得更加严重了。

身处这般内忧外患的境况中,安史之乱成了彻底击垮大唐的致命一击。天宝十四年(755 年),安禄山于范阳举兵造反。

李隆基曾经很看重安禄山这个将领,可安禄山心里对朝廷有诸多不满,又极度渴望权力,最后竟然选择了叛乱这条路。

安禄山起兵之后,很快就拿下了洛阳,接着又挥军南下,朝着长安猛扑过去。面对叛军这般迅猛的攻势,李隆基毫无防备,只得带着杨贵妃、杨国忠等几个亲信,匆忙向四川逃窜。

在奔逃的路上,禁军将士们那积压许久的怨气总算彻底爆发出来了。他们于马嵬坡发起了兵变,硬是逼着李隆基把杨国忠给处置了。

紧接着,他们硬是逼着李隆基颁下命令,将杨贵妃处死,以此来安抚众人的愤怒情绪。这一事件成为了中国历史当中极为凄美悲惨的爱情故事之一,同时也意味着李隆基统治的实际性垮台。

【从皇帝到太上皇的沦落】

安史之乱的骤然爆发,不但狠狠撼动了大唐的根本,还让李隆基的命运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当他朝着四川奔逃之际,他的儿子、身为太子的李亨,在大臣们的拥护之下,于灵武登基称帝,也就是唐肃宗。

这一行为,虽说从军事与政治方面来看有一定的必要性,然而毫无疑问,这是对李隆基权威的重大挑战。李亨登基称帝后,把年号变更为至德,还派遣使者赶赴四川,将自己称帝的情况告知李隆基。

既成事实摆在眼前,李隆基没什么别的办法,只得接受太上皇这个身份。不过,他可是个政治经验丰富的人,不会就这么轻易完全妥协。他郑重地把李亨封为皇帝,还颁布了《令肃宗即位诏》,想要从法理的角度给自己留存一部分权力。

这份诏书很巧妙地设定了这样一种政治局面:新皇帝李亨能够处置日常的政务,可李隆基依旧保有一部分决策权。不过呢,这种不太稳固的平衡没过多长时间就被打破了。

局势不断发展,李亨慢慢地夯实了自己的权力根基。他凭借着率先进入长安的有利条件,稳稳地将军政大权掌控在手中。为了降低李隆基的影响力,李亨有步骤地把李隆基的亲信逐一清除掉。

他接连废掉了李隆基委任的宰相,“解决”掉了禁卫军统领陈玄礼,又把李隆基的亲信宦官高力士流放到了僻远的巫州。这般操作,致使李隆基在朝廷里的拥护者愈发稀少,到最后变成了孤立无援之人。

【凄凉晚年:被囚禁的太上皇与儿媳的折磨】

李隆基在失去实权后,本应过着安享晚年的生活,然而命运却对他极为残酷,跟他开了个无情的玩笑。他儿子唐肃宗的皇后张氏,竟成了这位往昔权势滔天的帝王在晚年时期最为可怕的噩梦。

张皇后乃李亨的糟糠之妻,当李亨北上灵武那段艰辛日子里,她一直相随在侧。正是这同甘共苦的过往,让她获取了李亨的十足信赖。不过,张皇后可不甘愿只当个本本分分的皇后,她对权力的渴求极为强烈。

回到长安以后,张皇后竟然插手起朝政来了。她跟那心怀不轨的宦官李辅国勾结到一块儿,共同把控着宫廷内外的重大权力。这俩人不光对国家大事横加干涉,还对太上皇李隆基百般刁难,使尽各种手段进行打压和折磨。

在张皇后与李辅国的摆布下,李隆基硬是被从兴庆宫“弄”到了偏远的西内太极宫(也有说法是甘露殿)。这起“移送”之事满是屈辱:李辅国领着兵将李隆基回京的车驾给拦住了,全然不顾老臣高力士的阻拦,硬是把李隆基给安排在了西内。

自此,李隆基于西内太极宫中,仿若遭囚禁的囚徒那样度完残生。他与外界的接触受到严苛限制,就连想给心爱的杨贵妃重新下葬这一心愿,都被冷酷地否决。尤为可悲的是,李亨在宫中受张皇后掣肘,居然不敢去探望自己的父亲。

据《新唐书》所述:“身为曾经威风凛凛的帝王,却处于被儿子遗弃、遭儿媳折磨的境地,这无疑是莫大的耻辱与痛楚。”

在这悲戚的时光中,李隆基形单影只,陪伴他的唯有往昔的记忆以及绵绵无尽的懊悔。他大概会忆起自己年少时的凌云壮志,忆起开元盛世的热闹非凡,也会为自己暮年的糊涂与过错而悔恨不已。可是,所有的一切都已然无法改变。

最终,宝应元年(762 年),已然 76 岁高龄的李隆基,于西内太极宫,孤寂地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说来也挺讽刺,在他离世仅仅十三天后,他的儿子唐肃宗李亨也跟着走了。这父子俩先后离世,就好像是给这段波澜起伏的历史画上了最后的句号。

【结语】

李隆基啊,从那有着雄才大略的开创之主,沦为了晚年境况凄凉的太上皇,他这一生的命运转折,恰恰映照出了权力的变幻莫测以及人性的纷繁复杂。

这个故事给后人带来的启示极为深刻:哪怕是最为出众的统治者,只要丧失了警觉性,陷入享乐之中,那权力的根基便会很快丧失掉。

李隆基的悲惨结局,给后人敲响了警钟,提醒着大家身处权力巅峰时,保持头脑清醒以及做到自我约束是多么重要啊。

0 阅读:6
莺歌绿柳楼前

莺歌绿柳楼前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