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江青演讲的照片,她一脸得意,周总理坐在旁边,无奈鼓掌

夕阳的温暖 2025-04-12 09:35:51

这张照片,是1967年4月在北京一个会议上抓拍的。

照片左侧,那位身着军服、站在讲台前头的女性,她就是江青。

她笑得合不拢嘴,满心欢喜,感觉自己正站在人生的最高点,享受着满满的成就感。

这次演讲因为时间隔得太久,具体讲了些啥,现在已经没法查清楚了。

不过,考虑到当时的情况,我斗胆猜一下,这次会议跟那个特别小组可能有牵连。

说到底,江青是这个团队里的二把手。让她来领头开会,那肯定是跟团队的任务有关。

大伙儿得拧成一股绳,听领导的话,好好干活儿。

在会上,江青也许讲了这样一番话。紧接着,场地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照片右下角坐着的是周总理,他就挨着江青。

他垂下脑袋,双手撑在桌面上,只好勉为其难地拍了拍手。

看这张照片,周总理的表情挺严肃的,心里头好像装着很多事儿,眉头紧锁。

考虑到那时候的情形,我琢磨着,周总理心里可能惦记着两件事。

首先说说国家的发展。

特殊时期一到,咱们国家就开始走新路了。

大家都不知道这条路最后会通向哪儿,也许会是个美丽的绿洲,又或者是个吓人的悬崖。

那时候新中国刚成立没多久,美国和苏联就开始闹冷战,对我们国家的态度特别差。

现在的时代对中国来说,走错路可不行。一旦迈错第一步,后面就可能一连串都出错,时间和精力就都白费了,到时候就会被其他国家给远远超过。

周总理身为国家领导人,心里老惦记着国家的发展大事。他特别期盼着,这条路能一直走下去,直到有一天,满山遍野都开满了红花。

在还没跑到最后那一刻,啥事儿都可能冒出来,谁心里也没底。

第二点,说说咱们个人的将来。

“文革”风暴一起来,不少建国功臣就悄悄退了场,躲进了人群背后。

周总理亲眼目睹了这一切,心里头可着急了。

他也是个开国时候的有功之人,心里怎会不为自己的将来犯嘀咕呢。说不定哪天,他也会像那些老伙计一样,从历史的大幕上悄悄退场。

尽管在外人看来,周总理身为国家的一把手,似乎跟那些风波不沾边。但在那个时代,谁心里也没个准儿,明天会是个啥样子。

考虑到上面两个因素,周总理脸上满是忧虑,只好勉强拍手。

聊完周总理的事迹后,咱们接着聊聊其他的人物。

挨着他坐的那位戴眼镜的哥们,瞅着挺像陈伯达的。

陈伯达那时候可厉害了,他是那个特别小组的头儿,真是红极一时。

他拍手的时候,站得笔直,满脸自信,把那种“活得潇洒”的感觉,全都展现出来了。

瞧完最前头那一排,咱们接着瞅瞅后边的。

咱们先看看左边那边。

照片左侧,江青的背后,站着两个满脸笑容的男士。

他们俩很可能是江青身边信得过的人,或者就是这次会议中得到好处的人。

会议一完事儿,他俩说不定就能涨工资升官,前途一片光明。

最左边靠后的位置,坐着一个满脸瞧不起神情的男人。

他心情挺差的,说不定是工作上出了问题,也有可能是私底下有啥烦心事。

不管怎样,他显然没把江青的话当回事儿。

瞅瞅左边,然后再瞧瞧右边。

看看右边,真是啥表情都有:有人笑得合不拢嘴,有人一脸淡定,还有人满脸愁容。

快乐的人正对着镜头,咧着嘴笑得很欢。

坐得笔直的那个人一脸平静,跟着大家一起拍手。

心情不好的人抬起头瞅瞅天空,满脸的不高兴。

这次聚会后,很明显能看出一个事儿:江青虽然是副组长,但大家心里并不怎么服她。

历史的进程,在这次会议后还是照着原来的路继续走下去,没拐弯。

它就这么一直开着,开了整整9年,然后才停了下来。

1967年,在北京的一个大会上,江青站上台讲了话。周总理就坐在她旁边,表情显得有些无可奈何。

9 阅读:3101
夕阳的温暖

夕阳的温暖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