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到一个帖子,博主呼吁那些“大龄仙女”要善良一些,不要去祸害老实人。网友们对此观点的评论褒贬不一。
博主认为,一些女生趁着年轻的时候去挥霍青春,没有掌握谋生的本领,甚至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
而当自己上了年龄,就降低了择偶要求,找一个老实人嫁了。不过,随着这样的论调越来越多,也会出现一些反对的声音。在夜场里上班的小雨辩驳道:“你们总说我们这群在夜场工作的女孩,最后只能嫁给老实人。我就纳闷了,凭什么我们就得下嫁呢?我们也有选择的权利啊。你们看到的,可能只是我们在夜场里光鲜亮丽的一面,但你们不知道,我们为了生活,付出了多少?”小雨的家境不好,之所以她选择来这儿工作,就是想多赚点钱,帮衬家里。她说,人们总以为夜场的女孩都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其实背后的辛酸只有自己知道。
在小雨看来,那些说她们只能嫁给老实人的话,简直就是个笑话。她说:“你们眼中的老实人,可能觉得我们内心空虚,寂寞难耐,渴望一份真爱。但其实,我们也是有血有肉的人,也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我们在夜场里见过了太多的人和事,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感情,什么是逢场作戏。”夜场女孩小雨的说法也不无道理。的确,不管从事什么职业,都有追求自己爱情的权力,都有自己看重的方面。如果用“将来找个老实人嫁了”这种言论来预测别人,未免过于片面。那么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女孩的说法是出于什么样的想法呢?一、对于刻板印象的反驳刻板印象(stereotype)的概念最早由美国著名新闻学者沃尔特·李普曼在1922年的《舆论学》一书中提出。
意思是人们往往会对某些事物或群体形成固定的看法,并把这种观点、看法推而广之,认为这个事物或者整体都具有该特征,而忽视个体差异。就小雨的自述而言,社会上普遍存在着对夜场女孩的刻板印象,认为她们是因为缺乏其他选择而被迫从事这一职业,甚至有人将她们的未来与“嫁给老实人”联系起来。
这种观念不仅忽视了夜场女孩的个体差异和自主选择权,也剥夺了她们在婚姻市场上的平等地位。人们的职业选择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驱动,夜场女孩选择这一职业,可能是出于经济压力、对金钱物质的追求,或者是对个人生活方式的一种选择。这些选择并不意味着她们在道德或人格上有所缺失,而是个人在特定环境下的自由决定。所以“将来找个老实人嫁了”这种说法是存在偏见的。二、“老实人”未必老实正如对于职业的偏见一样,“老实人”这个名词本身也是一种刻板印象的体现。在刻板印象中,老实人通常被描绘为性格内向、不善言辞、循规蹈矩,且往往过于顺从和依赖他人意见的人。有人认为,只要和老实人结婚,对方会对你百依百顺,并且能够踏踏实实过日子,给你提供好基本的生活保障。但实际上真的是这样吗?钱钟书在《围城》这样描述“忠厚老实人”:忠厚老实人的恶毒,像饭里的砂砾或者出骨鱼片里未净的刺,会给人一种不期待的伤痛。钱钟书这样的比喻,恰恰揭示了人性中复杂且往往被忽视的一面,即那些看似忠厚老实的人,也可能隐藏着不为人知的、具有伤害性的特质。
这种特质可能在日常生活中不易察觉,但一旦触发,就会给人带来意想不到的痛苦。
所以,不要觉得老实人就是好欺负的,也不要盲目的通过表面观察来评价一个人。
三、宁缺毋滥的心态当今越来越多的女性在择偶中存在“宁缺毋滥”的心态。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现代女性更容易接触到各种关于婚姻和爱情的讨论和观点。这些讨论往往强调婚姻质量的重要性,鼓励女性在择偶时保持独立和自主的态度。因此,许多女性在择偶时会更加谨慎和挑剔,不愿意为了结婚而结婚,而是希望找到一个真正适合自己的伴侣。
1.需求层次理论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宁缺毋滥”的心态符合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基本原理。现代女性在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后,更加注重精神层面的满足和追求,因此在择偶时会更加看重对方的内在品质和共同兴趣。2.择偶偏好理论择偶偏好理论的主要观点认为,人们在选择伴侣时会根据自己的价值观、生活目标和个性特点来形成特定的择偶标准,这些标准通常包括对方的性格、外貌、经济能力、社会地位以及与自己价值观的契合程度等多个方面。以小雨为例,尽管她选择在夜场工作,但她同样有着自己的择偶标准和人生规划。她可能更看重对方的性格、能力和共同话题,而不是单纯地基于对方是否“老实”或物质条件是否满足来做出决定。此外,在现实中,很多优质大龄剩女在择偶时坚持“宁缺毋滥”的原则。她们往往有着较高的学历、稳定的收入和独立的生活能力,因此在选择伴侣时更加注重对方的才华、性格和共同兴趣。例如,一些女性会拒绝那些只看重她们外貌或经济条件的男性,而是选择那些能与她们在精神层面产生共鸣的伴侣。将夜场女孩简单地归类为只能嫁给老实人的观念,是一种过时且狭隘的偏见。在爱情与婚姻的广阔舞台上,每个人都有权利根据自己的标准和追求,去选择那个能与自己心灵相通、共同成长的伴侣。个体的爱情追求是自由而充满个性的,它不应被任何刻板印象或社会偏见所束缚。无论是谁,无论他们从事何种职业,拥有何种身份,都值得我们以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去理解、去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