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轩撷英]人我合一·涵养新知|张道兴

墨轩有臻品 2024-08-23 13:26:49

北京墨轩臻品艺术主要以服务艺术家出版、展览展示、媒体推广、书画销售为一体。为更好的推动优秀文化艺术发展,挖掘有潜力的书画艺术家,2024年发起公开征稿,全媒体服务推出“撷英计划”。诚邀全国各地优秀艺术家,以文化传播的角度去深耕艺术品的厚度;提升画家的高度,一起践行文化发展的繁荣盛景。

张道兴

个人简介

1935年4月出生于河北省献县(今河北省沧州市献县)。一级美术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美术家协会原理事、中国画艺委会副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原理事、书法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画学会名誉副会长,中国国家画院国画专业委员会研究员、院委,中国文促会国画院研究员、艺委会委员,西泠印社社员,北京印社社员、顾问。

【茅山听雨】183cm×142cm 纸本设色 1987年

【儿子】161cm×177cm 1992年 纸本设色

崛起于上世纪80年代的张道兴,从少年时代即投笔从戎。在部队的培养下,他以临摹前苏联油画和写生速写入手,练就了扎实的造型基本功,投入中国人物画创作后,成为60年代已脱颖而出的水墨写实潮流中的军旅画家。进入新时期以来,他的人物画由提高水墨写实风格的精神境界和艺术表现开始,不断钻研旧学,涵养新知,迁想妙得,举一反三,形成了别具一格的独特风采,持续推出引人瞩目的新作,受到广泛赞誉。

近十余年来,张道兴的水墨人物画,越来越拉开了与同行的距离,但一以贯之的特点,是以新时代的需要重新接过意象美的传统,给人以新的阐发,把画中可视的形象环境与画外诗意化的境界有效连接起来。那诗意绝非个人化的小情小趣,而是历史的洪流和时代的脉搏。那境界也不是王国维所谓的“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倒是钱穆的“人我合一”,不过这“人”已是子弟兵心目中的老百姓,这“我”已是与老百姓打成一片的子弟兵。这“人我合一”水乳交融的“精神境界”,正是身为子弟兵一员的张道兴心目中的时代节奏与大众心态。

......中国画在空间环境的处理上,像京戏一样不是为空间而空间,而是有剪裁、有省略,不追求三维空间的视觉幻象,往往整体是平面的,局部又有一定的体量感,在人物形象的描写上,紧紧把握传神的要旨,即不远离相似,又有所夸张、有所变形。张道兴不仅在与京戏的贯通中,领悟了国画意象美类似于京戏的语言方式,而且注意到京戏中的演唱与伴奏,虽然相得益彰,却又有离有合,各呈其美,演奏有辅助演唱的一面,还有独立于演唱之外自显其美的一面。二者的重合与过门的存在,极像国画中造型与笔墨的关系,笔墨无疑要服务于造型,还有直接表达感情个性的形式美,而且还能以自家特有的形式和韵律带动造型超越习见的写实模式生成意象。上述别具慧眼的认识,进一步启导张道兴找到了从笔法入手树立个人风格的突破口。

张道兴清楚地看到,中国画语言方式中的笔墨,虽可视为种种形态的点、线、面,但统统离不开书法用笔,完全不同于西洋画中没有笔法的线。在中国画中,笔法可以决策线的面目,而线的面目又可以确立形的特征,而形的特征又自然推导出作品的风格。由之,为了强化个人风格,他便从书法用笔的刷新开始。张道兴的太爷张濂是晚清的翰林,写得一手极好的颜体字,以草书融入楷书,风格独具。太爷之子中的七爷,亦擅长书法。

在家学的熏陶下,张道兴自幼喜爱书法,亦由习颜入手,后来转入向赵子昂,上追“二王”,兼及苏、米。在上世纪80年代的书法热中,在探索强化个人绘画风格的同时,他开始由帖转碑,临习金文、汉隶,特别在河南观赏了近千方北魏墓志之后,更加致力于魏碑的研习。魏碑的宽博刚健,导致他笔法形态的化圆为方,中锋与侧锋并用;魏碑的计白当黑,颜体的外紧内松,启发了他两度空间的经营和平面过程的张力,形成了自觉以书法之变带动画法之变的意识。自此他画中书写性的魏碑式方笔,成了引导和调整人物造型、空间结构、色墨配置以至意象形成的纽带,他独具一格的新面貌渐渐凸显出来。

摘自 文/薛永年《探索新蹊径》

【 归晚】166cm×161cm 1992年 纸本设色

【母子】45cm×48cm 1993年 纸本设色

他(张道兴)以深入生活所取得的丰富创作主题和极为丰厚的笔墨积累,形成了鲜明的个性风格。他在具象和抽象两种语言风格中自由穿行,构成了蔚为大观的气息。可以说,张道兴几十年来的艺术历程,既为艺术名家的历程,也为艺术名师的历程。这些年来,他在中国美协举办的各种重大主题创作活动中、在国画界的人才培养上付出了巨大心力,以他丰富的创作经验指导青年后学。今天我们的青年一代美术家就要像张道兴这样,每一幅作品都从生活中来,从真情实感中来,从大量的速写、素描和人物造型的推敲中来,张道兴这些作品就是优秀的美术教科范本。

摘自 文/范迪安《展览“行走边界”》

【海的容颜】178cm×178cm 1997年 纸本设色

【潮汐】55cm×55cm 2003年 纸本设色

张道兴是军旅美术的一面旗帜,是重要的学术带头人。他影响了一批军队画家,在他的周围始终聚集着许多有志于书画事业和美术创作的青年人,得到了他的许多指点,获益良多。第一个是张道兴强调要刻苦训练基本功。他在笔墨上下的功夫是一般书画家所没有的,他用笔之讲究、之丰富,也是一般国画家达不到的。第二个是张道兴所强调的个性表达,尤其是他的作品风格,特别鲜明。第三个是张道兴强调化合为一,做到了中西融通、古今融通、多种艺术形式融通、军旅生活与艺术人生的融通。

摘自 文/李翔《展览“行走边界”》

【渔汛】55cm×55cm 2003年 纸本设色

【日子】55cm×55cm 2003年 纸本设色

张道兴是一位非常高产、非常勤奋的画家,培养了很多年轻人。他的画中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思考、有自己的风格。他的创作总是为了更好、更深刻地表现对象,而不是更自然地去画对象,这是张道兴跟一般人不一样的地方。

摘自 文/李宝林《展览“行走边界”》

【悠然织锦是黎家】180cm×96cm 2011年 纸本设色

【椰林风秀】179cm×96cm 2011年 纸本设色

张道兴先生作品中的线条既不是逸笔草草的,也不是拘谨刻画的,它是在近乎随意的挥写中塑造一种‘方’的形质与品格。这自然源于他的书法。同时,‘方’的形质与品格所体现的厚度与凝重,以及其一派爽利而不甚讲究精致与微妙的感觉,则又是他的北方文化根性的体现。方笔的线条不仅在最基本的层面决定了其作品的造型与结构等,而且也成为他个人化的视觉符号;有时,仅通过几根这样的线,就可以把他的作品辨认出来。线条在张先生的作品中实现着双重表现功能:一方面是将线条组合成块面、结构,以塑造千姿百态的人物形象;另一方面,线条自身的美学品质也被充分展露,线条自身的书写意趣也被尽情渲染。用他自己的话来比喻,这后一种线条就如同京剧中的过门。在他的作品中,总能有几处精彩的线条显摆在那里,成为全画之“眼”。

作品的“韵致”、“写意性”等在很大的程度上也就源于这种线的表达。这也是我们在张先生近年的作品中,再很少见到装饰性效果的原因之一;而在早些年,他的作品中就曾有大量的块面分割与各式图案形状穿插其中。装饰的手法因其工艺性与设计性的原则,而不易融洽于具有书写笔意的线条,在他的作品中有意让装饰元素淡出,大概就是为了更凸显其作品的写意性。这种写意性,除了因线条的书写性而获得的表现意义外,还包括建立在“墨分五色”基础上的墨趣的呈现。在张先生的作品中,墨之浓淡干湿各具表情,而一切却都似乎是随手拈来,富于变幻的墨趣酝酿出具有韵致的形式。

张道兴先生作品的线条与墨色所构成的语言整体,是对古代文人笔墨精神的继承与光扬,它让我们充分体会到古典笔墨图式中所蕴藏的无穷魅力。但是,笔墨内容还只是体现了张先生人物画艺术建构的一个方面,因为在这个总体建构中,还有一个更为系统的“意象创造”体系。

张先生认为:“中国传统的意象美学,把握着中华民族审美的主体意识。又是抽象与具象的中庸与辩证。意象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传统审美的最伟大升华。”他所实践的意象创造体系,集中地体现着绘画上的“不似之似”的原则和哲学上的“中和”精神,是超越了具体形貌而直抵心象的表达。

它包括:l、形:在具象造型中实施夸张与变形,但又不是纯粹的抽象。强调人物的结构特征(如手指、关节等处),但却随意处理其形状、长短及位置;人物形体的曲直方圆并不遵从比例原则,而是根据画面的总体构成而任意布置;造型的灵感来自非洲木雕,看似怪诞的表现却又尽合画理;追求“不象之象,不到之到”(查礼《画梅题跋》),让人们透过画中人物的外貌而领略其“意”。

2、黑白灰:一般大气空间透视的景物是,在前者浓重,在后者轻淡:但张先生在经营画面的时候则并不一定遵照这一原则,很多的时候反而是轻淡的在前,浓重的在后,即时浓重的烘托出轻淡的。这样的处理,既把繁杂的物象简括到前后两个层面之中,又通过这种二重结构再进行水墨效果的多重变奏。这种黑白灰的关系虽然与眼中所见的外在世界不同,但它却更真实地传达了作者的心理映象。

3、色彩:不是机械再现人或景物的视觉色彩印象,而是用几种固有色去概括表现一种色彩气氛。色彩的布陈往往是根据画面形式的需要,因而它被组织在对比、映衬等关系之中;也是出于画面整体的视觉效果需要,他又用中性色彩衬托水墨,使水墨显出一种深邃而透明的感觉。

4、构成:对人或景物采取封闭式的构图,使其由立体的变成平面的,由纵深的变成二维的。

这种构成形式源自民间木板年画、剪纸。把具有立体感、纵深感的人或景物拉到一个平面上后,再进行起承转台的分布,在主从、呼应、疏密及色彩的冷暖对比中形成画面的节奏变幻:这种结构安排。就如同书法的集笔成字、结字成篇一样。画面中局部的人、景都是具有体面特征的,但它们在整体上又服从于一个平面背景。这个平面其实是作者人为制造出来的,它为作者提供了一个从透视、比例的合理性而进入心的自由的通道,心象的表达就成为可能。

.......

在张道兴先生的作品中,我们很容易看到他对民间绘画某些元素的移植与借用。比如,他作品中人物的面部都不着颜色,这种手法就来自民间木版年画;他作品中人物服装上的纹饰,也来自民间花布图案……这种移植与借用,还主要是一种样式上的平移,其作用是在人物画的表现传统中增添了一种别样的情趣。

这些大概并不是张先生援引民间绘画的主要方面,因为,民间绘画在他的作品中还有更重要的一种呈现方式:发掘民间绘画某些构成元素的内在美学特质,从而在更一深刻的层面焕发出民间美术的精神气质:这种呈现方式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将民间绘画的表现性色彩熔铸到文人式的笔墨图式之中,一是将民间绘画率真质朴的生命气息注入到具有内蕴的画面之中。因而在他的作品中就既流动着文人画的“历史感”,又飘散着民间绘画的乡野风味。这是一种综合的创造,其作品鲜明的现代品格即在这种创造中生成。

摘自 网络《综合的意象》

【鸣奏中原】179cm×96cm 2013年 纸本设色

【荷花图】45cm×45cm 2013年 纸本设色

我的不成熟

我有一个缺点,是不成熟。

兴趣宽泛,不甚精湛;讲究传统,不甚到位;注重个性,不甚鲜明;寻求分寸,不甚准确。总之,时常处于不成熟状态。常常是糊涂状,或时而糊涂,时而清醒。

我有一个优点,也是不成熟。

不成熟,可以包容,可以宽泛汲取人家的优长;不成熟,难于作茧,不易自缚,或可少一些自以为是,可以保持一个思变求新的心态,保持一个不满于现状的心态,保持一个不断探索不畏失败的心态。时而糊涂,时而清醒,也或许是难以避免的不成熟状态。

——2001年

传承·出新·造型

传承是必须的。应是继长增高,应是对艺术品质的不断选择、借鉴与持正。

出新是不可避免的。是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的,是可以另辟蹊径的。出新之时是应珍重历史遗产的,切不可磨灭经典,而轻易地截取或拿经典开刀,或是肆无忌惮地肢解经典。出新应是艺术品质的再提升,应是更广领域的开创与更新领域的突破。

造型是万万不可舍弃与忽略的。应是一切传承与出新活动的基础与前提。

——2018年

摘自 文/张道兴《片鳞碎语》

【家山多彩】180cm×97cm 2019年 纸本设色

【大秧歌】171x170cm 1995年 纸本设色

作品赏析

【山隅故道】185cm×146cm 2009年 纸本设色

【乡里乡音】160cm×80cm 2008年 纸本设色

【多采之域·瓦加杜古清真寺】68cm×68cm 2007年 纸本设色

【翠谷回声】68cm×68cm 2007年 纸本设色

【徐风】230cm×180cm 2006年 纸本设色

【山林】68cm×68cm 2005年 纸本设色

【过日子】55cm×55cm 2003年 纸本设色

【出行图】68cm×68cm 2002年 纸本设色

【柴米油盐】39cm×39cm 2002年 纸本设色

【渔场】68cm×68cm 2001年 纸本设色

【肉市】68x68cm 2001年 纸本设色

【敬酒歌】68cm×68cm 2001年 纸本设色

【布依人】68cm×68cm 2001年 纸本设色

【织锦图】68cm×68cm 1996年 纸本设色

【秋深】136cm×68cm 2017年 纸本设色

【绿径】136cm×68cm 2017年 纸本设色

【惠东女】136cm×68cm 2015年 纸本设色

【早市】136cm×68cm 2015年 纸本设色

专注出版·书画经纪·展览展示·字画销售

面向优秀艺术家征稿【写意类/水墨/工兼写/水彩/油画】

关于《逸品典藏》书籍出版

1.全国美术展览中三次入选或一次获奖2.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3.画种:写意类/水墨/工兼写/水彩/油画备注:以上三者满足其一即可!杜绝商品画入选人

面向优秀艺术家征稿【工笔类/线描/重彩/岩彩】

关于《工·无界》书籍出版

1.全国美术展览中三次入选或一次获奖2.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3.画种:工笔类/线描/重彩/岩彩备注:以上三者满足其一即可!杜绝商品画入选人

面向优秀艺术家征稿【山水/花鸟/人物/草虫/专题系列】

关于《教学范本》书籍出版

1.学院派艺术家2.专职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3.高等院校教授/导师备注:以上三者满足其一即可!杜绝商品画入选人

北京墨轩臻品艺术 | 传承文脉·印艺互联主攻学术·挖掘新人·引领收藏编辑|墨轩君图文|张道兴

0 阅读:0

墨轩有臻品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