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在1884年的中法马江之战,因为清政府腐败无能,地方官吏昏聩糊涂,不许福建水师各舰做战斗准备,所以在法舰偷袭下全军覆没。大多数舰艇还没来得及迎战,就被法舰猛烈炮火击沉,济安号炮舰就是其中一艘。
福州船政自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末开始建造近代化舰艇,到济安号开工时,已经是其所造的第十一艘军舰。1873年1月2日,济安舰下水竣工,总造价16万3千两白银。该舰属于伏波级炮舰,采用木质船身无装甲,舰长63.4米,宽9.75米,舱深5米,吃水4.23米,排水量1258吨;动力系统用的是福州船政根据国外技术自己制造的2汽缸往复式蒸汽机,配合2座方形锅炉,输出功率580马力,航速10节;武器配置为6门前膛炮,乘员166人。
当时建造的舰船,如果没有让沿海水师买走,就只能由福建水师留用,维护保养由船政自己掏钱。很多造船的材料、零部件都要进口,也花费不少钱。还有就是清朝制度落后,造成船政的经费经过层层官吏和内部贪污,也所剩无几。此外,聘请外籍雇员的花费也不少,当时船政正监督法国人日意格月薪高达1500两,外籍监工月薪200两,工匠100两,这也是一笔巨大的开销。为了解决财政窘境,船政早期建造的军舰,都设计成兵商两用。
早期建造的万年青、康济、伏波、永保、振威等舰都有货舱,平时运输赚钱,战时作为军舰参战。济安号自然也不例外,加入福建水师后开始从事营运,该舰载货560吨。虽然解决了一部分经费问题,但是军舰从事商业活动,军事训练肯定受影响,并且因为经费问题,舰上的武备也不强,2门主炮口径127毫米,4门副炮100毫米,都是射速慢的前膛炮,威力不强。服役至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初,济安舰被调入广东水师。
1884年7月14日,荒唐的清政府以及地方官吏,竟然允许法国军舰以游历为名侵入马江。法国舰队停泊于罗星塔附近,占据有利地形,伺机攻击清军水师。比邻停泊的状态,让福建水师处于法舰的监视之下,安全受到威胁,于是福建水师从山东调回飞云舰,又从广东调回济安舰,连同振威舰一起停泊于海关附近江面,与法舰对峙。
当时法国舰队有9艘军舰,总吨位14514吨,装备重炮71门,还有2艘用前面长杆挂水雷攻击的杆雷艇,水兵1790人。此外,马江口另有法舰2艘负责防止清军封江,以保障退路的安全。福建水师虽然有11艘军舰,总吨位只有9800吨,多为木壳舰体,配备武器以威力小、射速低的前膛炮为主,共有47门,官兵1176人。
双方力量悬殊,如果战法得当,能给予敌以重创。但是,因为清朝官吏不积极备战,使福建水师遭受灭顶之灾。8月23日,法舰突然开火,福建水师舰船在敌人猛烈炮火打击下损失惨重。济安舰还没来得及起锚,就遭到法舰的炮击,舰体严重受损,管带林国祥指挥部下砍断锚链退往下游。
当天晚上在马江青州港,济安舰终因火势太大,无法施救而焚毁沉没,舵手陈全等数十人阵亡,林国祥率领其他部下游水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