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在偏僻之地大海的一角,哪里值得天兵动干戈

另类评说 2024-10-18 14:17:10

至元二十年(公元1283年)正月,元朝发兵征讨日本。元世祖忽必烈召来太常少卿汪忠良选择出兵的日子。汪忠良说:“日本在偏僻之地大海的一角,哪里值得天兵动干戈!”西行省右丞昂吉尔也上奏说:“我认为用兵主要是靠气势,上下想法一致取胜。近来接连对外用兵,三军屡受挫折,谈不上气势。海内很不平静,一旦遇到调动军队,上下一片愁云,这不是所说的上下同心。希望能够罢兵息民。”

此外,南台御史大夫姜卫也派人向元世祖上奏道:“倭寇不肯纳贡,可以征讨但却不能因此太过生气,可以稍微缓一缓但却不能太过性急。从前出师日本因为时间太过紧迫,战船没那么坚固导致了挫折,今后应该接受此前的教训。作为眼下该采取的策略是,提前建造与修理战舰,训练士兵,虚张声势,让对方知道这些与加强防御;而当我们不断拖延时间,等到敌人疲惫不堪的时候,出其不意,乘风急攻,一举便可拿下,这是万全之策。”

这是清人毕沅的《续资治通鉴•宋纪》中记载的元世祖忽必烈打算第三次征讨日本前夕,朝廷里的若干官员对他进行谏言的情况。

元世祖打算第三次征讨日本,是有原因的,那就是前两次征讨皆以失败告终,让他的面子有些下不来:第一次征讨日本是在至元十一年(公元1274年),元朝派遣2.7万军队进攻日本九州,结果因海上风暴而折损大半。战后元朝遣使出访倭国,登岸之后即遭到斩杀,这让忽必烈颜面尽失。至元十八年(公元1281年),经过七年的准备之后,第二次征日战争再度爆发。元朝从朝鲜和江南调集十四万军队合击日本,因为迟迟不能突入倭国腹地而再次被台风吞没,这样的结果让纵横天下战无不胜的蒙古军威风扫地。于是,也就有了这第三次东征的谋划。

对于忽必烈打算第三次对日本用兵,因为大臣们看到他的决心十分坚定,所以,很少有人敢于谏言的。但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也还是有人挺身而出了。并且,如果我们仔细聆听他们的谏言,大概又不能不说,他们所说的还是在道理上的。

太常少卿汪忠良所说的“僻陋海隅,何足劳天戈”,强调的是日本地处大海之中,相对于中国非常偏僻,征讨的价值不大;淮西行省右丞昂吉尔强调的则是,用兵非常看重上下一心,但元朝因为此前对日用兵一再失败,国内厌战情绪十分浓重,此时绝非用兵的合适的时机;南台御史大夫姜卫的谏言相对委婉,希望元世祖努力控制内心愤怒的情绪,如果要征讨日本,那么,也该在充分准备的前提下进行,力求出其不意,一举而下。而他们的这些谏言,毫无疑问都是十分在理的,假如元世祖足够理性和冷静,应该能够接受。可惜的是,这时候的元世祖被愤怒的情绪所左右,所以,我们也就看到了这样的情况:“帝皆不听”。

我们能够想象的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元世祖假如一意孤行,谁都没办法——封建时代的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与权力,还不是想干啥就干啥?臣子们的话,即便是再有道理,他如果不想听,谁能怎么样?不过,元世祖假如真的一意孤行第三次东征日本,其结果一定不会比前两次好到哪里去,因为日本具有“天时地利人和”。万幸的是,因为此后不久,元朝内部的皇族之间以及蒙古与新征服地区出现了诸多矛盾,让元世祖无暇它顾,所以,这第三次东征日本最终便按下不表了,从国家到老百姓也因此少受了一次折腾。

0 阅读:19

另类评说

简介:评说体育、娱乐、历史、社会,与公众分享思想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