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书生夜宿寡妇家,半夜女子哼哼唧唧,他摸出怀中手帕

卓子评好啊 2025-04-06 11:42:51

明朝万历年间,在兰溪村,有个叫苏云轩的书生。他出身贫寒,父母早亡,却自幼聪慧好学,一心想通过科举考试出人头地。苏云轩生得眉清目秀,气质儒雅,虽然生活困苦,却始终保持着文人的风骨。

这一年,苏云轩要去参加乡试,可他住的地方离考场甚远,途中需经过一片荒僻之地。为了能按时赶到考场,他早早便收拾好行囊,背着书箱踏上了赶考之路。

苏云轩一路紧赶慢赶,当走到一个小村子时,天色已经完全黑了下来。这村子看起来冷冷清清的,他本想找户人家借宿一晚,可敲了好几家的门,都无人应答。

正当他有些着急的时候,看到不远处有一间屋子还亮着灯。他赶忙走过去,轻轻敲了敲门,说道:“里面有人吗?小生路过此地,想借宿一晚,还望行个方便。”

过了一会儿,门“吱呀”一声开了,一位年轻女子探出头来。这女子面容姣好,只是神色有些憔悴,身上穿着朴素的衣裳。她上下打量了一下苏云轩,问道:“你是何人?这么晚了来此何事?”

苏云轩赶忙拱手行礼,说道:“小生苏云轩,是个赶考的书生,路过贵地,天色已晚,无处可去,还望姑娘能收留小生一晚,小生感激不尽。”

女子听他说是书生,犹豫了一下,便说道:“我乃寡妇,一人独居,本不便留你,可看你一个读书人也怪可怜的,你若不嫌弃,就住下吧。但需遵守规矩,不可妄动。”

苏云轩连忙点头,说道:“多谢姑娘,小生定当遵守。”女子将他让进屋内,苏云轩这才发现,屋内陈设简单,却收拾得干干净净。

女子给他安排了一间偏房,说道:“你就住这里吧,夜里有事叫我。”苏云轩再次道谢,女子便转身离开了。苏云轩放下书箱,简单洗漱了一下,便准备休息。

可他躺在床上,却怎么也睡不着。一方面是因为换了新环境,有些不适应;另一方面,他心里对这位寡妇收留自己也感到有些不安。

就在他翻来覆去的时候,突然听到隔壁传来女子哼哼唧唧的声音。苏云轩心中一惊,竖起耳朵仔细听着,那声音像是女子在痛苦地呻吟。

他心中有些担忧,心想莫不是女子生病了?可自己一个男子,半夜去女子房间又不太合适。犹豫了好一会儿,他还是决定去看看。

苏云轩轻轻起身,摸出怀中的手帕,心想若是女子真有什么事,也好帮着擦拭一下。他蹑手蹑脚地走到女子房门前,敲了敲门,轻声问道:“姑娘,你怎么了?可是身体不适?”

屋里的声音停了一下,然后女子说道:“我没事,你回去休息吧。”苏云轩听女子这么说,还是有些不放心,说道:“姑娘,你若真有难处,就告诉我,小生或许能帮上忙。”

女子叹了口气,说道:“好吧,你进来吧。”苏云轩推开门,看到女子躺在床上,眉头紧皱,脸上满是痛苦之色。

他走上前,问道:“姑娘,你这是怎么了?”女子说:“我旧疾复发,肚子疼得厉害。”苏云轩听了,赶忙说:“姑娘,你稍等,小生虽不懂医术,但或许能为你揉揉肚子,缓解一下疼痛。”

女子犹豫了一下,点了点头。苏云轩便坐在床边,轻轻为女子揉起肚子来。他手法轻柔,一边揉一边问道:“姑娘,这样可好些?”女子微微点头,说:“多谢公子,稍微好了一些。”

就这样,苏云轩为女子揉了好一会儿,女子的脸色渐渐好了起来,疼痛似乎也缓解了许多。苏云轩见女子好转,便停了下来,说道:“姑娘,你好好休息,小生先回去了。”

女子感激地看着他,说:“公子大恩,小女子无以为报。”苏云轩连忙说:“姑娘客气了,这是小生应该做的。”说完,他便回到了自己的房间。

回到房间后,苏云轩躺在床上,心中感慨万千。他没想到自己的赶考之路会遇到这样的事,也对这位寡妇的遭遇感到同情。

第二天一早,苏云轩起床,看到女子已经在厨房忙碌了。女子看到他,微微一笑,说:“公子,起来啦,洗漱一下,吃点东西再赶路吧。”

苏云轩洗漱完毕,来到饭桌前,看到桌上摆着一些简单的饭菜。女子说:“粗茶淡饭,公子莫要嫌弃。”苏云轩连忙说:“姑娘太客气了,小生感激还来不及。”

吃饭的时候,苏云轩和女子聊了起来。他得知女子姓柳,丈夫去世后,她便独自一人生活,日子过得十分艰难。苏云轩听了,心中不禁对她多了几分怜惜。

吃完饭,苏云轩准备告辞。柳氏送他到门口,说道:“公子此去,愿你高中,小女子在这里等你的好消息。”苏云轩拱手行礼,说道:“借姑娘吉言,若小生能高中,定不会忘了姑娘的恩情。”

苏云轩继续踏上了赶考之路,一路上,他满脑子都是柳氏的影子。他觉得柳氏虽然命运坎坷,但却坚强善良,是个难得的好女子。

到了考场,苏云轩静下心来,认真答题。考试结束后,他自我感觉还不错,便满心期待着放榜的日子。

在等待放榜的日子里,苏云轩又想起了柳氏。他决定回去看看柳氏,顺便告诉她自己考试的情况。于是,他又回到了那个小村子。

当他来到柳氏家时,却发现柳氏家的门紧闭着,敲门也无人应答。他心中有些疑惑,便向邻居打听。邻居告诉他,柳氏前些日子突然生病,已经去世了。

苏云轩听了,心中悲痛万分。他没想到,不过短短几日,竟与柳氏阴阳两隔。他在柳氏的坟前,默默伫立了许久,心中满是愧疚和不舍。

就在他准备离开的时候,突然听到一阵奇怪的声音。他四处张望,发现不远处有个黑影一闪而过。他心中一惊,便追了过去。

追了一段路,他看到一个道士模样的人。道士看到他,说道:“你就是苏云轩吧?”苏云轩一愣,问道:“道长,你如何认识小生?”

道士说:“我与那柳氏有些渊源,她托我给你带个话。她说,她虽已离世,但感激你那日的相助,希望你能好好活下去,实现自己的抱负。”

苏云轩听了,泪水夺眶而出,说道:“多谢道长,小生定不负柳姑娘的期望。”道士又说:“柳氏生前有个心愿,就是希望你能为她立个碑,写上她的生平。你若能做到,也算是了却她的一桩心事。”

苏云轩连忙点头,说道:“小生一定办到。”道士满意地点了点头,然后递给苏云轩一个锦囊,说:“这个锦囊你收好,日后若有难处,打开它,或许能帮到你。”

苏云轩接过锦囊,再次向道士道谢。道士转身离去,苏云轩看着道士的背影,心中感慨万千。

回到家后,苏云轩按照柳氏的心愿,为她立了一块碑,上面详细地写上了她的生平。做完这些,他心中稍微好受了一些。

不久后,放榜的日子到了。苏云轩怀着忐忑的心情去看榜,当他看到自己的名字赫然在列时,心中激动不已。他高中了举人,离自己的梦想又近了一步。

高中举人后,苏云轩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许多人慕名而来,想要结交他。可苏云轩始终没有忘记柳氏,他常常想起那个夜晚,想起柳氏的痛苦和坚强。

后来,苏云轩又参加了会试和殿试,最终考中了进士,被朝廷任命为官员。他在任上,清正廉洁,一心为民,深受百姓的爱戴。

有一次,苏云轩在处理一件案子时,遇到了很大的困难。他绞尽脑汁,也想不出解决的办法。就在他一筹莫展的时候,突然想起了道士给他的锦囊。

他打开锦囊,里面有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心正则事顺,以善为本,方可化解难题。”苏云轩看了,心中豁然开朗。他按照纸条上的提示,重新审视案子,最终找到了解决的办法,成功地处理了案子。

从那以后,苏云轩更加坚定了自己为民请命的信念。他常常想起柳氏,想起那个小村子,想起自己曾经的经历。他知道,那些经历让他成长,也让他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

随着时间的推移,苏云轩的官职越来越高,但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初心。他用自己的力量,为百姓谋福祉,为国家做贡献。

在他的心中,柳氏一直是他的一个遗憾,也是他前进的动力。他常常会在梦中梦到柳氏,梦到那个夜晚,他们一起度过的时光。

有一天,苏云轩在一次外出巡查时,又路过了那个小村子。他决定再次去看看柳氏的坟。当他来到坟前时,发现坟前的草木已经长得很茂盛了。

他坐在坟前,和柳氏说起了自己这些年的经历。他说:“柳姑娘,如今小生已经实现了自己的抱负,可心中始终记挂着你。若不是你当年的收留和鼓励,小生或许走不到今天。”

就在他说话的时候,突然一阵微风吹过,他仿佛听到了柳氏的声音,那声音轻轻的,像是在对他说:“公子,你能有今天,我很欣慰,希望你能继续做个好官,造福百姓。”

苏云轩听着这声音,泪水再次夺眶而出。他知道,这或许是自己的幻觉,但他愿意相信,柳氏在另一个世界,也在默默地关注着他。

离开小村子后,苏云轩继续着自己的仕途。他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对柳氏的承诺,也用自己的善良和正直,书写着自己的人生篇章。他的故事,在当地流传开来,成为了人们口中的佳话,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0 阅读:10
卓子评好啊

卓子评好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