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王大山踩着露水往獐子岭走时,山雾浓得化不开。他腰间别的柴刀叮当撞着竹篓,惊起几只寒鸦。
这穷樵夫有个怪癖——专捡林间稀奇玩意儿,前年拾的雷击木雕成门神,倒镇住了媳妇的夜咳。
日头爬到三竿,他卸下柴垛歇脚。忽听头顶"咔嚓"脆响,半面铜镜正砸在脚前。
镜框雕着对交颈鸳鸯,锈得只剩个影儿,镜面却亮得能照见汗毛。
"倒是能当几个铜板。"王大山用袖子擦了擦镜面,恍惚瞧见自己身后站着个模糊人影。
他猛回头,却只有山雀扑棱棱飞过。
山风卷着枯叶打旋儿,他莫名打了个寒颤,将铜镜裹进汗巾塞进怀里。
(二)
夜里,王大山把铜镜放在炕桌上。
妻子春娥凑过来梳头,忽然“哎呀”一声打翻油灯:“镜里……镜里有个吊死鬼!”
王大山抢过铜镜,镜中分明是他去年偷看刘寡妇洗澡的场景。
他惊得手一抖,铜镜落地滚到供桌下,王母娘娘的瓷像突然裂了道缝,镜面却毫发无损。
春娥躺回床上才想起来,镜中那吊死鬼的模样像是前年在家自尽的张绣娘。
还记得那时对方抢走她看上的一块布,春娥一直怀恨在心,趁着借花样子的功夫往张绣娘床底下塞了双男人的鞋。
刚好那一阵张绣娘家里办丧宴,人来人往的,去了的人都对他们夫妻俩指指点点。
当夜暴雨交加,年轻的妇人上吊了。
这事在村里一连传了好几个月,一向爱唠闲话的春娥却闭了嘴。
(三)
次日鸡鸣三遍,春娥死活不肯出屋。做了一整晚的噩梦,身上真是一点力气也提不起来了。
王大山抱着铜镜蹲在门槛上,朝阳一照,镜框鸳鸯竟在游动。
他鬼使神差举起铜镜,里头映出个锦衣公子,正搂着个穿嫁衣的女子——那女子分明是年轻时的春娥!
"好你个贱人!"王大山踹门而入,"当年说在娘家养病,原是偷汉子去了!"
春娥怔怔望着镜中景象,尖声辩解:"镜里那人......是我死去的胞姐啊!"
实际上,春娥娘家只有一个捡来的养姐。
铜镜"嗡"地一震,影像碎成千万片。
王大山再照,见自己成了县太爷,正往袖里塞金元宝。
春娥探头一瞧,却见丈夫满身枷锁跪在刑场。
接连好几个时辰里,夫妻俩如在梦中,一会儿哭一会儿笑,一会儿感觉上了天堂,一会儿又下了地狱。
(四)
日头偏西时,邻家赵婆婆的哭声撕破了寂静。她攥着半片碎花布扑到王家院门,那布头是孙女秀秀今早系在竹篓上的。
“这孩子从早上出去采茶就没回来……”老太太几乎要跪下去。
王大山揣着铜镜摸上茶山。
林间小径上留着半串脚印,他举起铜镜一照,镜中竟显出三个壮汉拖着麻袋往山下走的画面。
“这不是码头孙癞子吗?”王大山认出其中一人脸上的黑痣。
去年镇上丢了好几个孩子,都说是这伙人干的。
镜面突然发烫,映出运河边一艘破旧的乌篷船。
(五)
王大山跌跌撞撞跑到县衙,衙役依县令眼色正要赶人,铜镜突然照向师爷——镜中显出他收受贿赂的场景。
县令见状拍案而起:“速去码头!”
二十名衙役包围乌篷船时,船舱里传出孩童哭声。
孙癞子举刀要砍绳索,王大山举起铜镜大喝:“你娘还在村口等你送终!”
镜中突然显出孙癞子老母瘫在床上的模样,这恶汉手一抖,被衙役按倒在地。
(六)
五个麻袋里钻出三个孩童和两个年轻媳妇,秀秀脸上还沾着茶叶末。
赵婆婆搂着孙女老泪纵横,突然指着铜镜惊呼:“这……这不是三十年前李半仙的照心镜吗?”
围观众人顿时哗然。
原来这铜镜曾是一位游方道人的法器,专照人心善恶。
当年李半仙用它破获多起拐卖案,后来突然失踪,铜镜也不知所踪。
(七)
夜里,王大山跪在铜镜前。
镜中浮现他这辈子做过的亏心事:偷砍祠堂古树、往邻居田里撒碎石……最后定在今日他冲进船舱救人的画面。
“原来这镜子是要我赎罪。”王大山把铜镜供在堂屋。
次日县衙贴出告示:孙癞子供出四个同伙,救回被拐孩童八人。
衙役在城南破庙地窖找到本发黄的账册,上头记着十年间拐卖的四十二人。
(八)
腊月祭灶那日,王大山把铜镜埋回老槐树下。
春娥不解:“这可是宝贝啊!”
“该照的都照见了。”王大山填上最后一抔土。
雪落无声,树根处拱出棵嫩芽,仔细看去,竟像面小小的铜镜。
后来茶山多了条新规:采茶人腰间都挂面小铜镜。
孙癞子被斩首那日,青龙山下了场暴雨,有人瞧见老槐树的铜镜纹在闪电中一闪而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