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现42亿,让9万百姓血本无归!贵州这几人,上演教科书式割韭菜

沧海阅览 2024-11-11 15:04:34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中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百灵集团

贵州百灵

在贵州的青山绿水间,姜伟一家,祖籍山东,因为国家的三线建设政策,辗转来到了贵州这片神奇的土地。

谁能想到,这次看似平常的搬迁,竟成就了一个制药帝国的崛起?姜伟的父母原本只是东北的普通工人,1968年被调到贵州安顺的云马飞机制造厂。

当时的姜伟才7岁,从东北到贵州,气候的巨大差异让他难以适应,频繁的生病,却让他与苗药结下了不解之缘,这份童年的情缘,最终成为了他人生的转折点。

姜伟

1978年,高考恢复,怀揣着对医药的热爱,姜伟考入了贵阳医学院药学系,这段求学经历,为他日后的创业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而姜伟的母亲张锦芬,也在云马飞机制造厂职工医院担任药剂师,后来还当上了云马综合服务公司的副经理,可以说,医药已经深深融入了这个家庭的血液中。

1988年,姜伟看准时机,毅然辞去医院的工作,开办了自己的药材经营部,从代理他人药品到自创品牌,姜伟凭借着专业背景和敏锐的商业嗅觉,很快就打开了市场。

贵州百灵

成功推出的维C银翘片,为姜伟赚得了第一桶金,但他并没有满足于此,1996年,一个大胆的决定改变了姜伟的命运,他联合家人,以845万元的价格收购了当时亏损的安顺制药厂。

在姜伟的经营下,原本亏损的工厂很快扭亏为盈,2003年,公司更名为贵州百灵,正式确立了以苗药为主的发展方向。

2010年,贵州百灵成功登陆A股市场,这次IPO可谓是风光无限,原计划募资3.5亿元,最终却募得13.8亿元,超出预期近4倍,一时间,“苗药第一股”的美誉响彻资本市场。

维C银翘片

贵州百灵的成功,不仅仅是一个企业的崛起,更是为整个贵州地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作为“苗药第一股”,它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然而,商业的成功往往伴随着风险,当初那个怀揣梦想的年轻人,是否在商海沉浮中迷失了方向?

42亿元的套现,是否意味着初心的丢失?这个曾经让人羡慕的家族企业,如今又将何去何从?

百灵

套现42亿

在资本市场上,姜伟家族的操作堪称教科书级别,上市前,他们牢牢掌控着公司100%的股份,而上市后,他们开始了一场精心策划的“减持大戏”。

从2010年上市到2023年,姜伟家族通过各种方式套现了惊人的42亿元,其中仅仅三年就套现了33亿元,这个数字,足以让许多人瞠目结舌。

在这场减持大戏中,姜伟的母亲张锦芬可谓是“高瞻远瞩”,早在2015年,当公司股价处于高位时,她就果断出手,套现了近10亿元。

信息来源:

澎湃新闻:“贵州前首富”玩坏贵州百灵

这一手操作,不得不让人感叹其老辣的市场嗅觉。

而姜伟兄弟的减持模式,则经历了一个有趣的变化过程,最初,他们采取主动减持的方式,慢慢卖出手中的股票,但随着时间推移,他们的减持方式逐渐转向被动转让。

这种转变背后,是否隐藏着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是单纯的市场策略调整,还是被迫无奈之举?这些问题,恐怕只有姜伟家族自己心里最清楚。

姜伟

42亿元的巨额套现,无疑给公司和市场都带来了巨大冲击,首当其冲的,就是公司的股价,大股东的频繁减持,就像一把悬在股价头上的剑,随时可能落下。

投资者们看到这一幕,心里能踏实吗?原本对公司满怀信心的股东们,现在可能都在犹豫要不要“割肉”离场了,毕竟,谁愿意把钱投给一个连老板都在疯狂套现的公司呢?

更糟糕的是,这种行为对公司的长远发展造成了难以估量的负面影响,大股东的套现,就像是在向市场传递一个信号:我们对公司的未来不再抱有信心。

减持

这种信号,无疑会影响到公司的融资、合作等诸多方面。

也许是为了给自己的套现找个借口,姜伟开始了一系列的多元化投资,然而,这些投资却成为了他商业生涯中的一个大坑。

房地产、酒店、赛车,姜伟仿佛变身成了一个“多面手”,但问题是,他真的懂这些行业吗?结果显而易见,这些投资的回报率低得惊人,反而消耗了大量的资金。

想想看,一个做了几十年药的人,突然去搞房地产,这不是自找麻烦吗?更别提赛车这种烧钱的爱好了,这些投资,不仅没有为公司带来预期的回报,反而成为了沉重的包袱。

贵阳百灵国际公寓

回过头来看,姜伟的这些操作,是否真的是为了公司的多元化发展?还是仅仅是为了给自己的套现找个冠冕堂皇的理由?

42亿元,对于普通人来说是一个天文数字,但对于一个上市公司的掌舵人来说,这笔钱究竟意味着什么?是功成名就后的回报,还是对公司前景的不看好?

那么,现在公司现状的如何呢?

套现

烂摊子现状

当姜伟家族在42亿元的套现中欢欣鼓舞时,留给公司的却是一个烂摊子,这个曾经的“苗药之王”,如今已经沦落到了ST的境地。

首先是财务违规问题,销售费用归属期间不准确,这听起来似乎是个小问题,但在资本市场上,这可是大忌,一个连基本财务规范都做不到的公司,谁还敢相信它的财报?

更让人担忧的是,公司的内部控制竟然存在重大缺陷。

ST

这就好比一个人的免疫系统出了问题,随时可能被各种“病毒”侵袭,在这种情况下,公司还能健康运营吗?

2023年的业绩更是雪上加霜,4.15亿元的亏损,对于一个曾经的明星企业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打击,这个数字背后,是多少投资者的血泪?

雪上加霜的是,公司还被证监会立案调查,这无疑给公司蒙上了一层阴影,一旦调查结果不利,公司将面临怎样的处罚?

信息来源:

东方财富网:炸锅!立案调查,19万股民懵圈

东方财富网

而这场资本盛宴的最大受害者,莫过于那9万名普通投资者,他们中,有多少人是冲着“苗药第一股”的名头买入的?又有多少人是被高额分红吸引的?

如今,股价的暴跌让这些投资者损失惨重,有的人可能是倾其所有买入,如今却面临着巨额亏损,这种痛苦,恐怕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体会。

在ST百灵股吧里,投资者们的担忧和质疑比比皆是,有人在怀疑公司的未来,有人在质疑管理层的诚信,更多的人在为自己的投资决策后悔不已。

百灵

更让人心寒的是,这些小股东想要维权却困难重重,面对庞大的上市公司,普通投资者的声音显得如此微不足道,他们的权益,又该如何得到保护?

如今,公司的经营状况也不容乐观。营收和净利润双双下滑,曾经风光无限的主营业务,如今也陷入了发展停滞的困境。

更糟糕的是,曾经热度很高的苗药概念,如今也逐渐降温,当初那个让人充满期待的“苗药第一股”,如今似乎已经失去了市场的青睐。

那么,各方的反应又是如何的呢?

苗药

各方反应

面对ST百灵的这场风波,监管部门可不是吃素的,证监会二话不说,直接立案调查,这一举动,无疑给市场传递了一个强烈的信号:任何违规行为,都将受到严惩。

深交所更是不遗余力,连续9年对ST百灵进行问询,9年啊,这得是多大的耐心?每年的年报季,ST百灵都会收到一大堆问题。

同时贵州证监局也没闲着,祭出了行政监管措施,这就好比是给公司戴上了“紧箍咒”,稍有不慎,就可能受到惩罚。

信息来源:

中国网:贵州百灵2023年财报三个季度财务数据出错 此前连续九年因年报质量被深交所问询

这些监管措施,无疑给ST百灵带来了巨大压力。

此外,社会舆论对ST百灵的批评可谓是铺天盖地,姜伟家族的资本运作,成为了众矢之的,有人说他们是“割韭菜高手”,有人说他们是“资本市场的蛀虫”,这些批评,字字诛心。

更多的人开始质疑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真实性,ST百灵的案例,让人不禁怀疑:还有多少上市公司在玩弄数字游戏?我们看到的财报,到底有几分真实?

与此同时,保护中小投资者权益的呼声也越来越高,9万股东的利益,不能就这样被忽视。

有人呼吁要加大对大股东减持的限制,有人建议要提高信息披露的要求,这些声音,都在呼唤一个更加公平、透明的资本市场。

投资者们可不是好欺负的,面对巨大的损失,他们开始了各种维权行动。

有的人在网上发帖抗议,有的人组织起来准备集体诉讼,这些行动,虽然未必能挽回损失,但至少表达了他们的不满和愤怒。

行业专家们也开始重新审视苗药行业的发展前景,ST百灵的案例,是否意味苗药概念已经过时?

还是说,这只是个别现象?专家们的看法不一,但都同意一点:苗药行业需要更加规范的发展。

其他苗药企业也受到了波及,ST百灵的遭遇,让投资者对整个苗药板块都产生了怀疑,一些企业开始加强自身管理,提高信息披露质量,试图与ST百灵划清界限。

这场风波,就像是一块石头扔进了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层层涟漪,它不仅影响了ST百灵一家,更是对整个资本市场敲响了警钟。

贵州百灵

结语

ST百灵的案例,堪称是A股市场的一个缩影,从“苗药第一股”到ST公司,从备受追捧到众叛亲离,ST百灵的沉浮史,折射出了我国资本市场的诸多问题。

大股东的巨额套现、公司治理的严重缺陷、监管的滞后和无力,以及中小投资者权益的难以保障,这些问题不仅存在于ST百灵一家,更是普遍存在于我国资本市场。

这个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是:资本市场需要更加严格的监管,需要更加透明的信息披露,需要更加有效的投资者保护机制。

只有这样,我们的资本市场才能真正健康发展,才能真正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0 阅读:27

沧海阅览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