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总觉得书本上的东西都是对的。看着课本上的插画,不禁羡慕要是自己的村子也像书中那样该多好。
农村正在大变样,农民自己办工厂。种地的会做工,做工的会种地,新农村里出新人。
八九十年代的农村,守着一亩三分地,在庄稼地里刨食吃。多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一年到头来的生活水平,全看老天爷是否风调雨顺。那时候村里的驴和牛才是最靓的崽,好吃好喝侍奉着,种地全靠它们。像后来的农用机车,大都已经过了九五年。
三十年了,我们依然达不到《家有儿女》中刘星家庭的生活水平。同样三十年过去了,我们的农村还是没有实现小学课本中描绘的模样。
如今农村确实在大变样,儿童在上完小学后,会到镇上或者县城读书。青年在大学毕业后会进城务工,就算没有文化水平的中年也随大流成为了农民工。农村剩下的,大多是孤苦老人,还是蹦蹦跳跳的孩子。
一切都变了,变得好了,但又变得坏了。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与人之间冷漠了。八九十年代,人们都在务农,只要肯俯下身子踏实苦干,生活都差不多。而如今,小小的农村内,贫富差距竟然变得如此之大。有了差距,就有了隔阂,就有了闲言碎语,有了背后议论,也渐渐地当面一套背后一套。
农村人也攀比,特别是攀比儿女,面朝黄土背朝天了一辈子,最大的愿望就是儿女出息。然而,也是这种攀比衍生出很多仇恨。
多年前生活很苦,但是当所有人都苦的时候,就会心理平衡不再觉得苦。人们其乐融融的在大树下聊天,互相帮忙。有时候村里有户人家要盖房子,一群人拿着铁锹就去帮忙,根本不要工钱,管顿饭就行。如今,再找人帮忙,那要等到过年。
现在农村也确实办了很多工厂,也养活了一大些农闲时的村民。但这些工厂大都存在着严重的污染,村子里的青山绿水,也变得污浊不堪,隔着老远就会闻到臭味。虽然严厉要求保护环境,但村子里的工厂技术一般,基本上都是个人承办的,污水处理的效果并不好。沿河一带,草木枯死,土壤变质,村子里很多压水井都不敢用了。
山青青、水蓝蓝,鸟儿鸣,虫儿唱,春天花草香,夏天蛙声叫,秋天果实多,冬天麻雀飞。似乎这么多年过去了,反而更怀念小时候的农村。有杞人忧天的专家说农村正在消失,不仅文化消失,人员也在消失。八零九零后这一代大多数已经进城,零零后也不会在家务农,一零后会追逐城市的色彩斑斓,当留守的老人渐渐去世,那么农村还在吗?
人在变,变了三十年,只为了还房贷。农村也在变,变得空旷,变得冷漠,变得空气污秽,变得河水污浊。曾经憧憬着,山清水秀,一辆辆农用机车驰骋在广阔的田野上,一位位工人从工厂下班,一个个儿童在奔跑,人们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