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30日,以“花月醉雕鞍”为主题的大唐金乡县主展在西安博物院举行。金乡县主是唐高祖李渊的孙女,滕王李元婴第三女,皇亲国戚,高贵显赫。这里共展出金乡县主墓出土的181件(组)文物,再现了盛唐时期贵族生活的场景——
本次展览的主题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幽州胡马客歌》中的一段:“妇女马上笑,颜如赪玉盘。翻入射鸟兽,花月醉雕鞍。”妇女骑在马上嬉笑,面色好像是红玉盘。跟男孩一样,在马上翻越,射猎飞禽走兽。通过简短的几个字,展示了唐代女子活泼开朗的精神面貌,反映了唐代女性在社会上较高的地位。
1991年8月5日,在西安市东郊灞桥镇吕家堡村于家砖厂,推土机取土时,发现一座古墓。8月6日至17日,西安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对此墓进行发掘,包括墓道、天井、过洞、小龛、甬道和墓室,出土《唐故金乡县主墓志铭》和《大周故朝散大夫于君墓志铭》。由此推断,这里是金乡县主与丈夫于隐的合葬墓。
金乡县主(652—722),她生活的时代是大唐王朝最辉煌的时期,无忧无虑,尽享太平。在展览之中,有一件头戴孔雀形高冠的伎乐女俑,骑在马上,手拍腰鼓。这是金乡县主的形象吗?在她的带领之下,我们一起欣赏这里出土的珍贵文物——
1.花冠饰
在墓室内,出土了一批细小的花冠饰,包括4件金筐宝钿团花金饰和一些鎏金铜花饰琉璃珠、铜泡钉等。发现的时候,这些小件文物已经散乱,很难恢复到最初的原状。当时,它们应该装饰在金乡县主的头发上,精美奢华,高贵典雅。
2.陶假山
在墓室内,出土了一件不起眼的假山,好像一个没有用途的土块。由黄泥捏塑,表面施白衣,底部略呈椭圆形,长径8.5厘米,短径5厘米,高度10.5 厘米。它可能是盆景中的一部分,象征院内的园林小品,点缀了墓室内的环境。
3.陶立俑
在墓室和小龛内,出土许多陶立俑,包括19件女立俑和18件男立俑。其中,女立俑分为大型俑、中型俑和小型俑;男立俑分为幞头俑和小冠俑。中型女俑身着襦衫长裙,穿有披帛,色彩艳丽。双手环抱,放在腹部,中间有孔,原本持物。
4.骑驼俑
在墓室和小龛内,分别出土1件骑驼俑。在墓室内,出土一件胡人骑立驼俑,头戴圆顶翻沿胡帽,身穿圆领窄袖短袍;在西龛内,出土一件胡人骑卧驼俑,头戴尖顶胡帽,穿圆领窄袖袍。这两件胡人骑驼俑展示了唐代“丝绸之路”的繁荣景象。
5.陶马俑
在墓室和小龛内,出土16件陶马俑,分为大型马和小型马。大型马6件,高度约50厘米,均出土于墓室内。鞍鞯具备,尾巴束缚,有的铺鞍袱,有的穿障泥,站立在长方形底板上;小型马10件,高约10厘米,均出土于东龛。不置鞍鞯,不束缚尾,制作粗糙,立于底板。
6.动物俑
在墓室和小龛内,出土大量动物陶俑,包括鸡、牛、羊、狗、猪、骆驼等。其中,陶鸡3件。陶牛9件,包括立牛和卧牛。陶羊6件,有立有卧,包括山羊和绵羊。陶狗2件,一蹲一卧。陶猪4件,有立有卧。陶骆驼9件,立驼2件,卧驼7件。
7.骑马出行俑
在西龛内,出土5件陶骑马女俑。其中,1件为红陶质地,仅残存有上半身。另外4件骑马女俑保存完好,女子的发型一致,着装相同,梳抛家髻,肩有披帛,穿窄袖衫和长裙,端坐在马背之上。马昂首挺胸,剪鬃束尾,漫步前行,悠然自得。
8.骑马狩猎俑
在小龛内,出土8件骑马狩猎俑。这些陶俑高度均在30厘米左右,抱狗者2件,架鹰者2件,带豹者1件,带猞猁者1件,马后驮鹿者1件。这组陶俑展示了唐代贵族日常狩猎的精彩画面,骑马者的穿着和姿势各不相同,造型生动,制作精美。
9.骑马伎乐俑
在西龛内,出土5件陶骑马伎乐女俑。这些陶俑高度均在35厘米左右,身着男装,穿戴华丽,自信开放。手持各种乐器,骑在马背之上,做演奏状,缓慢前行。乐器有腰鼓、琵琶、箜篌、筚篥和钹等,展示了唐代贵族丰富多彩的音乐表演活动。
10.鼓吹仪仗俑
在东龛内,出土18件鼓吹仪仗男俑。这些陶俑高度均在30厘米左右,造型、服饰、彩绘等方面大致相同。他们头戴黑色笼冠或者桔红色帷帽,穿桔红色大袖袍,脚蹬黑色高靿靴,端坐在马背上方,大部分手持乐器做演奏状,展示了唐代贵族凶礼的卤簙队伍。
除此之外,在金乡县主墓内,还出土有文官俑、武官俑、天王俑、镇墓兽、塔式罐、百戏杂技俑、生活器皿等随葬品,种类齐全,组合完整,色彩鲜艳,造型生动。由此推断,这些陶俑应该是唐代甄官署专门为皇室宗亲烧制的“东园秘器”,代表了唐代最高水平,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在展览的结尾处,陈列着金乡县主墓出土的两块墓志铭,成为研究金乡县主生平事迹的珍贵资料。两块墓志铭均为青石质地,金乡县主墓志出土于甬道正中,于隐墓志出土于墓室的入口处。金乡县主的身份比于隐尊贵,她的墓志也比于隐的墓志体量巨大,内容丰富,制作精美。
根据墓志铭推断,此墓大约修建于永昌元年至天授元年(689—690),形制与于隐的身份相符,应该是于隐下葬使用的。开元十二年(724),安葬金乡县主的时候,将她与丈夫合葬于此,虽然保留原本的墓葬形制,但是重新换上了跟县主身份相符的随葬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