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动消费的时代,宣告结束了。
曾经随处可见的“剁手党”,现在已经濒临灭绝。
如今的消费者变得越来越理性,会主动对各式各样的营销进行“祛魅”“屏蔽”。
偌大的商场似乎只剩下观赏性,至于日进斗金,各区域生意兴隆的旧况,早已难得一见。
商场的地上楼层是很冷清,但是向来没多少人气的地下B1和B2层,却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火爆。
无论过去还是现在,年轻人一直是消费的主力军之一。
他们刚进入社会,普遍过着并不富裕的生活。但对自由的强烈渴望,对美好生活的无比向往,使得他们即便手头拮据,也能爆发出强大的消费潜力。
这群人为了当下的体验,甚至敢赌上自己的未来。
但如今,面对来势汹汹的经济寒冬,越来越多年轻人从消费主义的甜言蜜语中苏醒过来,开始反思每一笔钱支出的意义和代价所在。
野蛮收割的岁月已经过去,现在是得性价比得天下的时代。
大型商场依然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只不过在愈发保守的后浪们面前,它早已变了模样。
不少商场B1B2,即地下一层二层,摇身一变成为年轻消费者的新宠,其生意相当火爆。
常驻在这个区域内的,都是走平价路线,氛围感浓厚的简易店铺,以小吃店、小作坊、奶茶店为主,与地上楼层形成鲜明对比。
虽说装修精致,令人赏心悦目的专卖店、专柜是商场的牌面,可价格亲民,种类繁多,富有烟火气息的地下集市,才是当下最能吸引客流量的“风水宝地”。
B1B2带来的不只是高性价比消费体验,还有一种难能可贵的情绪价值。
在这里即使不花一分钱,只是随便逛逛,走走停停,看一看周围,也能感到十分愉悦。
“只逛不买”是年轻人的一种小花招,而B1B2对该行为予以充分包容和便利,所以它的走红也就不足为怪了。
B1B2层的爆火,一方面是附加好运的偶然,另一方面也是不幸之下的必然。
商场地下楼层拥有超高人气,主要拜方便快捷、多元体验与高性价比所赐。
但这也意味着,几乎不具备以上优势的其他楼层,注定面临客流量急剧下降,营收锐减的窘境。
加上不少消费者热衷于“一毛不拔”式闲逛,不停去蹭各种免费服务,使得许多商场本就青黄不接的整体现状,变得愈发雪上加霜。
因此在过去几年,许多苦苦咬牙坚持的百货商城,最终还是在风雨飘摇中迎来了终结。
比如上海的伊势丹百货、深圳的天虹商场、武汉的王府井百货等,这些营业了十几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大型商场,承载了几代人的美好回忆,如今也不得不在一片哀叹声中,被迫选择关门大吉。
剩下的“选手们”,即便逃脱歇业的命运,也难以避免自身走向衰微的现实。
由《2022年至2024年购物中心开关店研究报告》可知,近2年内全国约有35%的购物中心遭遇开店数低于关店数的困境。
简而言之,就是这些购物中心正变得越来越空。
面对这种极度不利的局面,商场想继续生存下去,最直接有效的手段就是提高租金。
可现实的情况是,租金非但不能涨,还必须得降,否则愿意入驻的品牌、卖家只会更少。
于是在顶着巨大亏损的前提下拼命止损,成了无数商场为自己奏响的一曲悲歌。
就在全行业陷入低迷时,B1B2的现象级爆火,为一切带来了转机。
复苏希望的出现,让众商场纷纷加入开发地下楼层的热潮当中。
而在招商引资的过程中,餐饮业凭着超高人气,毫无悬念地成了地下商圈Top1,并牢牢占据引流榜的首席之位。
在这样的形势下,不少商场开始自我改造,大刀阔斧地开展业务调整。
曾经重点经营的零售和娱乐统统靠边站,只为让给餐饮腾出一条宽敞的营收增长之路,让消费者尽情享受美食的狂欢,让即将沦为“空城”的商场恢复一点元气。
《2022年至2024年购物中心开关店研究报告》显示:
过去2年内,在抽样调查的400多个购物中心中,餐饮相关店铺的数量不降反增,取得了远超其他业态的好业绩。
餐饮业在一大型商场中的占比,以相当可观的速度,保持着稳定增长。
但快速增长必然伴随生存空间的急剧消耗,进而引发新的内卷。
涌入商场,尤其是B1B2的品牌越来越多,但人流量始终是有限的,因此就出现大品牌“排挤”小商家的现象,使得店铺的经营压力与日俱增,
加上“包租公”“包租婆”趁机涨租,于是地下商圈不可避免地进入“始终生存”模式。
外界的寒风,终究还是吹进了B1B2。
事实上,年轻人爱去B1B2,并非有多么喜欢地下楼层的环境。
归根结底,大家是奔着性价比和体验感去的。
如果其他楼层也能充分迎合消费者,提供物美价廉的商品、服务以及情绪价值,就不会出现客流量两极分化的情况。
当然,考虑到不同业态有着不同的经营模式、成本算法、品牌依赖度,不可能真的把商场完全改造成大型食堂。
不过就当前形势来看,启用B1B2模式,走多元平价路线,是众多商场“浴血突围”的必经之路。
毕竟,是生存还是毁灭,从来都是消费者和市场说了算。
-END-
参考资料:
餐饮老板内参《商场餐饮激烈厮杀,但年轻人只去楼下?》
北青网《年轻人聚集,“烟火气”旺盛商场B1B2层有什么?》
作者:白桃乌龙茶
编辑:柳叶叨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