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海关总署近期发布的公告,为了进一步拓展吉林省内贸货物跨境运输业务范围,在原有基础上,将增加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港作为内贸货物中转口岸。用一些中国老百姓的话来说,中俄此次合作,相当于给吉林增加了一个新的出海口,无论是对于吉林省,还是对于中国,其意义都非常重大。
从地理上看,我国的东北地区与日本海近在咫尺,图们江是中国进入日本海最近的通道,也是唯一通道。1860年11月14日,沙俄强迫中国签订《中俄北京条约》后,中国就失去了从图们江出海的权利,迄今为止已经有163年了。苏联解体后,经过俄罗斯的同意,中国的船只可以从图们江出海,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吉林省乃至东北地区失去出海口的困境。然而,由于历史及各种客观因素的限制,图们江通行船只的吨位也不能超过300吨。因此,吉林和东北地区的货物只能先行通过陆路转运到辽宁省沿海港口再运输到世界各地,运输成本和运输时间大为增加。
海参崴成为吉林省内贸运输的中转口岸后,黑龙江和吉林的内贸货物运输就便利很多,可以直接通过绥芬河、珲春等边境口岸出境,在俄罗斯境内运输到海参崴之后,直接通过航运的方式运往中国南方各地。当然,中国海关总署的公告中已经明确说到,海参崴仅作为吉林内贸货物运输中转口岸,不能用于外贸运输。这就告诉我们,今后海参崴相当于国内运输的一个中转站,我们的内贸货物在进出海参崴的时候,俄罗斯也不会收取关税。
尽管还是有一些限制,且俄罗斯也并未真正将海参崴面向面向中国开放,但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能够达成这样的合作已经非常难得,中俄双方都能从合作中获得实质性的好处。对中国来说,获得一个出海口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对俄罗斯而言,他们也可以加深与我国东北的联系,助力其远东地区的开发。俄乌冲突后被西方越发排斥之时,俄罗斯不得不重提被搁置已久的向东看战略,避免被国际社会彻底孤立。
为了让远东地区真正焕发出生机,俄罗斯此举也是应有之义。俄罗斯很早就已经意识到,想要重新恢复往日大国地位,必须真正重视对远东地区的开发。但近年来,其开发远东地区的口号虽然喊得十分响亮,但在行动上并不坚决。克里米亚危机爆发之后,俄罗斯就提出了在远东地区建立若干个经济特区的计划,但这一计划并未掀起多大的浪花,最终也不了了之。
究其原因,除了西方对俄罗斯施加的制裁和压力日甚,导致俄罗斯心有余而力不足,俄罗斯国内对于开发远东也有不同的声音。在反对者看来,对远东地区加大开发,必然少不了中国的参与,而中国在经济和地理上的优势很可能导致今后他们在这一地区占据主导地位,甚至可能提出领土主张。
从国家利益的角度来说,俄罗斯国内存在反对开发远东的政治势力,其担心并非完全没有道理。在西方收紧对俄罗斯的制裁与封锁之际,现在必须为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找到新的支点,开发远东地区几乎是其唯一的选择。在合作伙伴方面,中国是俄罗斯邻国中最为重要的经济大国之一,没有哪个国家比中国更合适参与俄远东地区的开发。在这样的背景下,不排除将来俄罗斯会将海参崴向中国全面开放的可能。但这个可能性有多大,与世界局势的变化以及中俄之间的合作与博弈都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