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陈之役不战而胜,楚军军威日盛,孙叔敖和楚庄王一样得到楚国上下一致拥戴。
话说春秋时期“城濮之战”后,晋国借城濮之威长期称霸北方,中原诸侯望风景从。而楚国受挫于城濮,一度无力与晋国争雄,楚国北上受阻,转而向东发展。但是,楚国城濮所折乃偏师,井未影响国力;南北两强均虎视中原,势均力敌,故不断在中间地带展开拉锯斗争。
公元前597年,楚国围攻郑国,晋国派军救郑,双方对垒于邲。郑国为了摆脱晋、楚交攻而损己的困境,企图策动两国决战,尔后择胜者而从之,遂遣使赴晋军中,请发兵攻楚。孙叔敖为了麻痹晋军,两度求和以示弱。晋军主将荀林父本无意决战,遂答应议和。
双方行将盟会之时,孙叔敖遣小股兵力袭扰诱战,晋将违令攻楚,楚军全力反击;晋军被迫仓促应战,荀林父见楚军大举来攻,前有强敌后有黄河,其心中犯怵,竟在中军大声说:先渡过河的有赏!晋军顿时混乱,纷纷争船抢渡。晋军溃败。
楚庄王在衡雍祭祀河神,修筑楚先君的宗庙并祭祀后班师凯旋。
“邲之战”后,楚军饮马黄河,进逼中原,迫使许国归附,继而灭萧国,中原诸侯皆背晋向楚,一举奠定了“春秋五霸”的地位。
楚虽称霸,孙叔敖却很冷静,其对国内的改革持谨慎的态度,从不把负担强加给老百姓,更不会曲意逢迎楚庄王。
比如,楚国流通的是贝形铜币,楚庄王嫌分量太轻,就下令改铸大币。百姓深感不便,特别是商人和手工业者损失惨重,市场很快就萧条了,也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孙叔敖立即去见楚庄王,其晓以利害,楚庄王接受了意见,又下令恢复原币制。敕令下达之后,市场很快恢复了生机。
孙叔敖处事机智,能将事做到圆满。
楚庄王觉得车轮小不利于马的跑动,就下令改矮车为高车。但是,楚国人已经习惯坐矮车了。孙叔敖认为改车有理,而操之过急会适得其反。于是孙叔敖对楚庄王说:其实改制高车只要把街口的门槛加高就可以了。
孙叔敖解释说,街口门槛加高,矮车由于轮子小就过不去,有车子的自然就会改成大轮的高车。楚庄王连声称妙。依照孙叔敖的建议,楚国人都自动加高了车子。
孙叔敖功劳很大,但谦逊的本性没有改变。楚庄王多次赏赐孙叔敖以封地、金钱,其都没有要,故其虽高居令尹,而家徒四壁,平时也只是粗茶淡饭而已。
公元前593年,孙叔敖积劳成疾,病死在任上,时年三十七岁。弥留之际,孙叔敖把儿女们叫到病榻前,拉着儿子孙安的手说:我死后,大王肯定会有封赏,若是赏赐金银财宝,那都不能要,你只要一块名叫寝丘的地就行了;该地偏僻贫瘠,楚人都认为这个地方不吉祥;我算过,该地能让咱们的子孙后代长长久久。
孙叔敖死后,其家庭贫困到了以打柴卖柴为生。宫廷乐师优孟采用模仿孙叔敖的方式让楚庄王忆及和孙叔敖那段峥嵘岁月,优孟乘机向楚庄王报告了孙叔敖家庭的境况。楚庄王当即召见了孙安,并按孙安所请分封其寝丘四百户之邑。
事实证明,孙叔敖的眼光果然长远。春秋战国群雄征伐时,那些拥有肥沃土地的贵族纷纷罹难,因为他们的土地成了霸主们优先争抢的资源。而孙叔敖的子孙居寝丘,四百年来竟无人过问。孙家后人在此繁衍生息,并长盛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