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这辈子,第三次来到湖南,没想到却来到了一个我还是头一次听到这个城市的吉首市。到达吉首后,我们看到在连绵起伏的山脉中,有许多苗家聚居的村庄,这些村庄古朴安详,让人身心舒畅,宛如世外桃源。要是有可能的话,我真的要去吉首好好地玩一趟。在吉首,有一条最美丽的乡村观光大道,它的边界被涂成了五颜六色,甚至护栏也被涂成了五颜六色。
它的位置在湖南省吉首市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有一个叫做中黄村的古老苗寨,驱车30分钟即可到达。中黄村的名字叫“重午”,取自苗语,意思是“吉祥之地”。正如“吉首”“吉祥首府”所要传达的意思一样。中黄村建于清代,原为杨氏山寨,五山七寨,八百余人,后因战争而被夷为平地。在无数代人的努力下,幸存者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家园,终于有了今天的样子。
山川河流,杂乱无章,已经是过去的事情了,简单的村落,到处都是宁静的气息。现在,这里仍然保存着50多座古老的寨子,许多游人都会到此一探数百年的古老村落。一进村子,就有人端着酒水上来,还有大头佛像跳舞,还有人吹奏着号角,这样热烈的欢迎,让我们这群常年待在水泥房中的人,都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村子里,女人们三五成群,有人拿着一根又一根的毛针,有人扛着一辆又一辆的纱车,有人站在纱车上,有人坐在纱布上……中黄村,至今还保持着苗族刺绣的悠久历史。锁绣,褶绣,辫绣很多只有他们才会用的方法,绣出了一幅精致而且好看的作品。妇人们每天都会在这里干些刺绣活儿,游人们都很喜爱,还会带上几件刺绣回来。
还有一个村庄名叫岩科村,从中黄村出发开车十分钟左右就能就到达。岩科村,就如同它的名字,位于一座大山的底部。而最吸引人眼球的,则是那一大片黄色的花朵,红色的花朵......哦,这是一朵百合。一条明净的小溪,溪水潺潺,溪水潺潺,还有人在河边垂钓。一面是田野,另一面则是一片花海。花海漫延数千米,为吉首的夏日增添了一抹绚烂多彩的色彩。花朵在岩科村的岩石上绽放。百合花的种类超过三百种,来往的人们可以走进百合花的海洋,与百合花亲密接触,感受百合花的芬芳,让人沉醉其中。
在去坪年村之前,有人说过,坪年村以前是没有公路的,以前是个“贫”年村,但现在,最美的乡村旅游路线被打通了,来的人越来越多,他们也赚了不少钱。平年村有一条用鹅卵石铺就的小河,河水里永远都有一首欢快的曲调。一路上,他都能看到一些人和自己的小孩在河边钓鱼,那种感觉,实在是太美妙了,让他恨不得赤着脚,在河边玩一玩。在此居住的,有晚清时期抵抗法国夺回台湾的少数民族将军杨岳斌,也有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最早的苗鼓手王龙英堂。杨岳斌,很多人都不认识,他是湘军的总指挥,曾经打败了太平军,帮助台湾,立下了汉马的战功。虽说还没有来得及好好逛一逛,但总算是尝到了香喷喷的咸菜。香喷喷的腌萝卜,香喷喷的腌黄瓜,还有一种叫不出名字的腌蔬菜,唐凌一直在遗憾自己没有多买几个。
第四站来到是,距吉首大约十八公里的夯坨村。在苗语中,“夯坨”的“夯”是指丘陵,“坨”是指森林,丘陵上的丘陵郁郁葱葱,到处都是茶叶,因此得名“夯坨”。夯坨村,是一个很考验车技的地方,这个村子建立在一处山峰之上,被称为“云中夯坨”。这条路很好,很平坦,但是弯弯曲曲,有几个拐角几乎达到了三百六十度,把我们都吓了一跳。而那名司机,却是一脸的平静,甚至有些羞愧。
夯坨村以茶闻名,占地约2000余亩,是一个建立在一片茶树林中的村落,分为上、下夯坨两个自然村落。上夯土有80多个家庭,300多个家庭,而下夯土有143个家庭,500多个家庭。当他走进村庄之后,便看到每家每户的门口都堆放着一排排整齐的木柴,据他所知,当地的人都喜欢收集木柴,这可是一件有趣的事情,不少游客都喜欢在木柴上拍照。夯坨村不仅干净,而且到处都是鲜花。村子里有一家农家乐,看起来很有艺术感,在这里吃饭喝茶,也是一种很好的体验。古朴的小木屋,一排排的房顶,一排排的房顶,还有坐在石阶上休息的人,一切都显得那么的祥和,那么的祥和,仿佛这就是乡村的真实写照。给人一种很舒服的感觉。
在吉首市己略乡,距吉首市中心约10公里处,有一座名为红坪村的村庄。红坪村原来叫“肉宫”,取自苗语,意为“红岩”。村子前面有一条小溪流,溪流底部有一块赤红色的石头,形状像是一头匍匐的野牛,因此得名。村子里有一座充气的城堡,洁白的沙滩,还有一座横跨河流的摆桥……这些都是小孩子最喜欢的地方。河边搭起了一些营帐,人们经常在那里休息。摇摆着,感受着原野上的微风,聆听着那潺潺流淌的溪水。到了吃饭的时候,他就会租用一个木炉,点燃一缕青烟。这样的生活对于都市中的人们来说是非常有诱惑力的。
吉首,尽管和她相处时间很短,但是我已经对这个最美丽的乡间小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它把旅游者和乡亲联系在一起,使乡亲们发家致富,过上了美好的日子,使游人可以轻松地进入到世外桃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