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有人告诉你只需要从指间抽取一滴血,就可以检测出包括癌症在内的多种疾病,如此实现无痛抽血化验的同时还能向体内注射相应的治疗药物,你会选择相信这个不切实际的想法吗?
血液检测公司析兰诺斯的创始人伊丽莎白·霍姆斯,就坚持要把自己疯狂的想法变成现实。
她通过一系列骚操作,从20岁出头的斯坦福辍学生摇身一变成为了“女版乔布斯”,被《福布斯》杂志评为全球最年轻的女性亿万富翁。
然而,实际上她天马行空的想法在技术层面并没有可操作性,却偏偏能够哄骗各路大佬过来投资,甚至还有来自商界和政界的多位名人给她捧场背书。
就这样,她用了差不多十年的时间,造就出了轰动全球的硅谷史诗级创业骗局。
揭穿这个骗局的是曾获得过两次普利策奖的《华尔街日报》调查记者约翰·卡雷罗。他出版了《坏血:一个硅谷巨头的秘密与谎言》,并将自己调查的全过程记录在了这本书里。
今年初,伊丽莎白·霍尔姆斯被判四项诈骗罪名成立,即将面临长达20年的刑期。
值得一提的是,苹果公司貌似打算制作一部电影来还原这个真实事件,并且配置了豪华的卡司阵容:
曾执导过电影《大空头》的亚当·麦凯担任导演,《水形物语》的编剧瓦内莎·泰勒亲自操刀改编剧本,而“大表姐”詹妮佛·劳伦斯则会出演伊丽莎白·霍尔姆斯。
不过,Hulu流媒体平台倒是抢先上线了由阿曼达·塞弗里德主演的迷你剧《辍学生》,改编自ABC同名播客节目,讲述伊丽莎白·霍尔姆斯及她的公司析兰诺斯从崛起到坠落的荒诞历程。
《辍学生》
The Dropout
剧集开篇就是伊丽莎白·霍尔姆斯在2017年7月11日接受调查的场景。
随后闪现了伊丽莎白曾经在镜头前的辉煌时刻:作为美国最年轻的白手起家的女性亿万富翁,她不断登上各大媒体的头条。
在接受采访的时候,她酷爱穿乔布斯式的黑色高领毛衣,还故意用低沉的男中音说话,如此形成了独特的个人风格。
为何她名下估值90亿的商业帝国转眼就灰飞烟灭了呢?一切还要从2001年开始说起。
彼时正十九岁的伊丽莎白被斯坦福大学的生物科技专业提前录取,而且还拿到了全额“总统奖学金”。
为了参加斯坦福在北京的夏令营游学项目,她平常总是会利用各种时间苦练中文。
某天回到家里,她得知了父亲已经失业的消息。
她的父亲原本是安然公司的副总裁,公司因为陷入了史上最大的财务造假丑闻而破产,导致所有高管和员工都没了工作。
突如其来的变故更加助长了伊丽莎白迫切想要成功的野心以及对于金钱和名利的欲望,刚考上斯坦福时她就直言不讳地说出了自己的人生规划:并不想做美国总统而是要当亿万富翁。
2002年,在进入斯坦福大学就读之前,伊丽莎白曾去北京短暂待了几个月。
在北京游学期间,她依旧刻苦学习中文,不错过任何日常可以练习的机会。
当别的留学生聚在一起闲聊时,伊丽莎白甚至一本正经地建议她们应该说普通话,唯有这样才能共同进步。
然而,别的留学生却并不愿意继续努力学习,反倒将伊丽莎白视为怪胎。毕竟她们觉得已经到周五了还是放松一下说英文吧,在周末本应该劳逸结合好好休息的时间里不想再内卷了。
虽然伊丽莎白显得不太合群,但她却意外在这里找到了知音,一个年龄比她大很多的留学生同样在见缝插针刻苦练习说中文。
那时的伊丽莎白恐怕不会想到,眼前的大龄留学生桑尼·巴尔瓦尼先生,会对她今后的人生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甚至还成为了她的商业搭档兼秘密男友。
整体来看,这段十来分钟的北京游学戏份,还是掺杂了一定的刻板印象,拍摄的街头景象让部分观众一度产生了身处东南亚的幻觉......
虽说伊丽莎白和巴尔瓦尼对于中国的文化习俗一知半解,甚至还有令人哭笑不得的行为,但看到他们肯钻研文化习俗、练习说中文的样子还是挺有意思的。
伊丽莎白回到美国进入斯坦福大学念大一的时候,就凭借着自己的天赋和聪明才智,加入到了研究生级别的生物医学科研项目。
她开始更加大胆地做出人生规划,迫切想要做出改变世界的壮举,从而实现名利双收的梦想。
伊丽莎白刚上大二就有了奇思妙想,希望能够创造一种类似药膏贴片的可穿戴设备,同时具备诊断和治疗两个功能。
然而,这个天真的想法终究被教授无情地否决了,毕竟生物医学是一个涉及到治病救人的领域,不敢草率地根据数据就妄下诊断结论,更何况机器也可能会犯错。
教授还善意提醒伊丽莎白,告诉她生物医学领域需要经过漫长的学习、研究和试验,不能想着一蹴而就。
仅仅上过几门课参加过一两个研讨会,就觉得自己懂得够多了能创业了?这种自以为是的想法显然比较荒谬。
偏偏伊丽莎白就不愿意脚踏实地,她相信自己可以创造奇迹。
“要么去做要么放手,没有尝试这一说”,《星球大战》里尤达大师的这句台词,正是她一直坚信的行事准则。
于是,她怀着改变世界的梦想,果断从斯坦福辍学,想要自己创业研发出能够造福人类的便携式血检仪,争取只用一滴血就能检测出病症。
然而,这并非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没过多久,她就面临来自资金和技术上的双重难题。
原型机迟迟没有试验成功,眼看着资金殆尽融资也并不顺利,伊丽莎白便开始夸大其词画大饼,没想到却误打误撞,成功说服了硅谷知名投资人唐纳德·卢卡斯和甲骨文创始人拉里·埃里森,得到了与世界顶级医药企业诺华的接触机会。
然而在向诺华制药展示之前,原型机却烧坏了,只有一次实验成功的记录。
情急之下伊丽莎白不惜造假,在演示的过程中把之前唯一一次的成功数据假装成现场的实时检测数据,成功骗到了第二轮1.65亿美元的融资。
她本想着等以后研发实验成功了,这点插曲就不算什么了,殊不知却要为了掩盖一个谎言而制造出无数个骗局......
为了不让谎言泄露出去,她设置了严格的保密管理制度,导致公司氛围变得紧张压抑,许多员工对此产生了疑问和不满。
曾在苹果公司就职的精英,被伊丽莎白挖来之后渐渐发现了猫腻,她无法接受公司在癌症晚期患者身上拿不可用的原型机做试验的行为,还有一些质疑伊丽莎白的技术人员以及整个设计团队也都辞职了。
产品研发并未达标,跟药企的合同也没有敲定,眼看着CEO的位置岌岌可危,伊丽莎白突然宣布要带资本入局,让自己当年在北京游学认识的巴尔瓦尼注资两千万美元,加入董事会并且担任首席运营官......
如此猝不及防的操作,成功保住了她首席执行官的地位。
她在董事会上提议抛弃大型药企,直接面向零售,建立自己的渠道,就像苹果直营店那样。
不只是销售渠道,她在个人形象的打造上也效仿苹果公司,迫不及待地要大展宏图。
不过,伊丽莎白的公司所从事的项目性质可是关乎健康和生命的,自然无法采用和互联网科技公司完全相同的思维模式。
倘若一味迎合市场和资本,缺乏对医学的了解以及对生命的敬畏,难以想象会产生怎样可怕的后果。
伊丽莎白就一步步被自己的野心和欲望所吞噬,甚至在资本的推波助澜之下到了泯灭人性的程度。
她明知道公司研发的成果无法获得专业医疗机构的认证,却还是一度推出了根本没法提供正确数据的验血仪器,丝毫不考虑提供错误的诊断信息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
为了追逐财富和名利,她不惜向投资人、合伙人、病人、医生、媒体、大众隐瞒真相,利用人性的弱点让这个骗局越滚越大直至震惊全世界。
这个不可思议的创业骗局,正是科技创新的背景之下硅谷文化发展到现在所产生的负面影响。
剧里甲骨文老板拉里·埃里森和伊丽莎白在游艇上的戏份,正是对于“Fake it until you make it”这种硅谷初创公司文化的揭露。
只要拥有引人注目的好故事以及吹得天花乱坠的人设,吸引投资大佬进场做大做强,逢场作戏久了就是假的也能成真的了。
许多年轻人梦想成为下一个乔布斯和比尔·盖茨,于是被热度冲昏了头脑的硅谷投资人和各路大佬疯狂盲目地造神,那些成功的创业天才由此成为了榜样和偶像。
然而隐藏在光鲜亮丽的外表之下,到底是怎样真实的面目呢?
由于资本带有天然的逐利性,创业这件事情或许是对人性的巨大挑战,难以抵挡诱惑就可能会迷失在各方炮制的泡沫里,稍有不慎就会落得身败名裂的下场。
伊丽莎白的故事无疑是对硅谷文化和无良资本的莫大讽刺,引起观众对于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泡沫破灭之后,才发现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当潮水散去之后,就知道最终到底是谁在裸泳。
因此成功没有捷径,与其急功近利,不如脚踏实地。
毕竟从空想家到诈骗犯的距离,可能只有一线之隔。
(本文首发FIX字幕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