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比奥在美乌元首争吵中坐山观虎斗,谁能看透个中玄机?

白衣侃天下 2025-03-05 22:26:21

美国时间2月28日,一场本应平静的美乌元首会晤,意外演变为全球瞩目的外交风波。特朗普、万斯与泽连斯基在椭圆形办公室的激烈争执,让外界聚焦于三人的言语交锋,却忽视了现场第四位关键人物——美国国务卿鲁比奥。他的沉默与冷静,在这场风暴中显得尤为耐人寻味。

视频画面显示,泽连斯基在整个争吵过程中频繁双手环抱胸前。心理学专家指出,这一动作通常被视为自我保护的潜意识表现,但结合其言辞的坚定与连贯,又展现出异乎寻常的抗压能力。面对美方两位领导人的轮番施压,泽连斯基既未退缩,也未失态,反而以清晰的逻辑回击特朗普关于“战争责任”的指控。这种矛盾姿态,既可能是对国内民意的精心表演,亦或是向欧洲盟友传递不屈信号。

与激烈争吵的三人形成鲜明对比,国务卿鲁比奥全程保持静默。他时而凝视发言者,时而侧目望向窗外,甚至流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轻蔑。这种超然态度引发两种解读:一方面,他巧妙避开外交风波的责任,避免成为舆论靶心;另一方面,其置身事外的姿态暴露出在特朗普团队中的尴尬地位——作为首席外交官,竟在重大协议谈判中毫无存在感。

此次争吵的核心矛盾聚焦于美乌矿产资源协议。蹊跷之处在于,本应由国务院主导的外交谈判,为何在协议条款未达成共识的情况下仓促推进?分析人士指出,鲁比奥自上任以来实际权力有限,特朗普更倾向通过私人顾问而非正式外交渠道处理关键事务。此次协议文本中关于“美资控股权”与“安全保障缺位”等争议条款,恰是国务院专业团队缺位的直接后果。

表面看,泽连斯基因“硬刚”美国领导人赢得国际同情,鲁比奥则因“独善其身”免受牵连。但深层次代价正在浮现:乌克兰军援谈判因争吵陷入停滞,五角大楼已推迟原定3月交付的“海马斯”火箭炮系统;鲁比奥虽暂保职位,但其在决策层的影响力进一步削弱,国务院内部人士透露,他近期已被排除在涉乌事务核心圈之外。

这场争吵的余波正在重塑国际政治格局:欧洲虽高调声援乌克兰,但德国已私下向白宫保证“不会单独扩大对乌军援”;俄罗斯则趁机加速推进“土耳其溪”天然气管道二期工程,进一步绑定与欧洲的能源利益。而被视为“最大赢家”的泽连斯基,未来或将面临更艰难的抉择——是继续扮演“抗俄英雄”,还是在美欧博弈中成为筹码?

历史经验表明,外交场合的短暂风光往往伴随长远代价。当镜头前的喧嚣散去,真正的博弈才刚刚开始。

1 阅读: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