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琅琊榜》播出的第7年。7年的时间,古装剧集拍了又拍,娱乐圈的顶流圈的男偶像换了又换,塌了又塌,总觉得还是以前的日子,还是以前的作品好。当我重温《琅琊榜》的时候,我惊奇地发现——真拿去比较的话,《大明王朝》和《走向共和》的权斗戏就像是“清华北大的博士生”而《琅琊榜》的权斗就像幼儿园毕业。
此外如果说《甄嬛传》的宫斗戏像银河系,那么《琅琊榜》的宫斗就像“太阳系”。无论从哪个角度去碰瓷,你都很难觉得《琅琊榜》多么的拔尖。但,这剧又很奇怪,奇怪的是,他不拔尖,但打动人。这剧最大的贡献就在于——它对中国电视剧行业的影响很深。
一方面,它影响了一个新的时代。琅琊榜最先是在电视台播出的。刚在电视播出那会,收视率不高,是网络带起了他的舆论,15年网剧从原来的几个互联网公司小打小闹,还得看着电视台大佬们眼色拍片的形势,到现在逆转成分庭抗礼甚。从你不上星我就网播,照样火,到了如今上电视台的电视剧也必须要依靠网播做舆论。某种程度上《琅琊榜》提高了商业电视剧的深度和广度,冲击了电视台一家独大的格局。可以说,琅琊榜影响了接下来中国电视剧市场一个时代,也许就是琅琊榜开启的“演员的春天”甚至于中国电视剧的春天。
一方面,它从细节做到了“拨乱反正”。中国电视剧在2015年以前,大多摄影的技术和技术水平跟不上。即便是像《大明王朝》《康熙王朝》这样的大剧,你今天再去看,许多字幕都是错的。但《琅琊榜》是一部从,从画面,台词,演技,服装,道具都极为讲究的一部剧。尤其是在细节的处理上,处处是惊喜。
刚进苏宅,梅长苏与蒙大统领,计算朝中局势,这也是在剧中第一次出现上面的牌子。但,很明显,你能够看出来——宁国侯府,这块牌子是最旧,边角,字迹都有墨痕。可想而知,无数个夜晚里,梅长苏一次又一次拿出这块宁国府的牌子。他一边想着这位护国石柱,当年是如何屠杀父亲带着他的7万赤焰军的,一边在想的又是如何扳倒这位石柱,悲愤交加,手指不断摩擦着这块“宁国侯府”的牌匾,留下了痕迹。此外,为什么图上兵部的颜色是不同的?结合后面的剧情来看,兵部负责掌管的是掌管武官选用及兵籍、兵械、军令,是宁国侯的在朝中势力的支柱,同时也是整个权谋关键。
再举一个细节:行礼。行礼,你别看就算双手往前一伸,然后人的脑袋低头这么简单。中国是传承千年的古国,衣冠上国,礼义之邦。礼是中国人最看重的,但是在许多电视剧里,行礼就跟走个流程一样,没有真情实感。而《琅琊榜》的行礼里每个人是有情绪的。比如,最后一集。梅长苏去祭祀,遇到靖王,三人行揖礼。
三人的礼节里:蒙大统领,是非常标准的土揖礼,行土揖礼的要求在于:身体肃立,双手合抱,俯身约30度,推手稍向下,手不低于腹,缓缓起身,恢复立容。一般土揖礼,就是普通的君臣之礼。
而,右边的郡主呢,行天揖礼。行天揖礼的要求在于:双手合抱,俯身推手时,双手缓缓高举齐额,略高过眉心,俯身约60度。天揖礼,是周天子对同族的长辈之礼。
中间的苏兄,是非常标准的时揖,中下三揖礼中的中揖,行礼要诀在于拱手向前平伸,也就是有一个手从胸前向外平推的过程,后俯身约30度,起身,通常用于辞别之类...时揖礼,周天子对是异性亲戚的行礼。也就是说,虽然我们的苏兄是主角,在画框的最中间,但是这作揖行礼,是根据古人非常看重的“血缘关系”的礼仪来拍的。每个人的作揖的不同礼节,都暗示着不同的身份,以及跟皇帝血缘关系上的亲近或疏远。
但,你别的作揖就很简单。神态重要得很,你看,同样是作揖。上这张图古偶剧里的作揖就很轻浮。完全没有历史的厚重感。所以说,为什么《琅琊榜》好呢?好就好在,它有一群好演员,会演戏的演员,它能够把那些作揖的神态细节给完美演出来。而除去演员之外,剧本同样很重要。没有好的故事,演员的演技再厉害也会很空洞。毕竟,故事都没讲明白,演员就是不管你是哭笑还是愁傲,都少了灵魂。话又说回来《琅琊榜》的剧本好在哪里呢?好在真挚,贵在真诚。
在中国历朝历代的政治斗争里,君臣相杀、父子相弑、友僚相叛、兄弟反目,登峰造极。所有人几乎都遵守着这条铁律。在他们的眼里,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成功的人也都是物尽其用,不择手段的,想必今天也有许多的人抱有同样的看法。为了升官升职,什么事都可以做。比如,不再服务大众,而是讨好领导。在第40集的内容里,誉王炮制私炮坊爆炸案被发现时,父子在堂上大闹,萧选怒斥誉王欺瞒,而誉王申辩自己不敢貌视皇权。颇具义气,但也懂得堂上潜规则的刑部尚书蔡荃却看得明白:“重点不在这里。”一个伤亡了百多人的案子,皇帝与亲王居然围绕着是有没有藐视皇权的权威而吵来吵去,他们丝毫不关心那死去的百多个人。皇帝与亲王,视百姓为草芥。而,大堂之上的那些大臣们,比谁都看得明白,但他们没一个人敢说出来,因为他们不敢得罪领导,他们是“沉默的帮凶”。
在封建王朝,天下从来就不是百姓的天下,而是帝王的天下。就像梁帝,在第一集说的:“朕的天下,岂是他说拿就能拿去的。”这句话听起来很流畅,在古代,天下就是皇帝老爷子的天下,天下百姓就是皇帝的仆役。对皇帝而言,为百姓,也是为了自己的大家,不为百姓,是为了自己的小家,无论如何帝王将相的逻辑里永远都是对的。所以你包括到了后面。皇帝再次质问梅长苏:“你说,这个天下是朕的天下,还是他萧景禹的天下啊?”也依旧是站在皇帝老爷子即是天下的角度。而梅长苏的回答,平地惊雷,震醒了皇帝和屏幕前的观众:“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失魂落魄的梁帝哑口无言。
皇帝做到这份上,也是真的可悲。直接被自己的下属给喷惨了。登基前的梁帝是怎么样的,电视剧没讲,也没人知道,但是知道的是,电视剧讲的是,梁帝是一个极端的利己主义者。他这辈子就只做两件事:维护统治,保住自己的帝位。所以,梁帝一面勤政,一面放任臣子贪腐政权。他并非不知道,那些贪腐的臣子做的那些龌龊的事情,但是他需要这么一个个有弱点的臣子来替他做事,因为一旦出事,他可以随时换掉那个心腹那个臣子。在帝王的心里,权力是最重要的。哪怕下面民心沸腾,只要各部门还在正常运转,帝王就相信,民翻不了天。毕竟有句话怎么说来着,枪杆子出权。在封建王朝,名义上最高将军,最大的总指挥都是皇帝。所以,只要不过分到危机到朝廷的根基,威胁不到帝王之位。随便底下臣子怎么弄就行,帝王要的就是臣子争权,打得不可开交,然后相互牵扯,相互制衡,避免臣子独揽大权。但是《琅琊榜》是跟许多历史剧不同。帝王的权衡之术,被它唾弃。
在《琅琊榜》里,梁帝是个棋子。所有人都知道他的软肋:不可侵犯的皇权。梅长苏揭露枯井案、制造何文新杀人案、揭露誉王赈灾收礼。太子和谢玉揭露庆国公侵地案,誉王引爆私炮坊。这些案件都是非常明显地“挑战了皇权”的权威,触碰了梁帝对"皇权”敏感的神经,所以梅长苏能开挂般地赢到底。因为在梁帝的心里,皇权的重要性远超于亲情友情...为了那点权力,梁帝可以杀任何人。所以最后梅长苏赢了,不是赢在什么权谋,也不是人脉,而是那一颗正直的心,但是跟海瑞与嘉靖的故事不同,梅长苏不死板,且善于权谋,得知进与退,以及赢与败。《琅琊榜》再次提醒了我们,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都开始变得“厚黑”起来,不再相信这个世界的正义,不再相信这个世界的有纯粹的好人,也不再相信这个世界纯粹的友谊,情谊,爱情,似乎大家都觉得“弱肉强食”才是这个世界上真正的运行规律和法则。所以你看,在故事的最后——梁帝信誓旦旦对着梅长苏说:只要坐在这把龙椅上,人,自然是会变的。你记着,无论景琰现在什么样,等他坐上了这个位置,他也会变的。”但梅长苏轻蔑地一笑,转背离开。
景琰会变吗?不知道。在封建王朝里,没有一个帝王能够逃避权力的宿命,也没有帝王能够逃避封建王朝的周期律律,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景琰可以做一个好皇帝,他并不傻,也不单纯。他并不是不懂得权谋,也不是不懂得什么是心计,而是他不愿意成为其中的一员,他有他的坚持,正直,原则。如果他仅仅只是单纯,梅长苏也不会如此地欣赏他,毕竟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坐上帝位的景琰,今后面临的困难会更多。
梅长苏欣赏靖王景琰,是因为他的身上有一股太子和誉王都没有得正直,说靖王景琰单纯,那个人才是真的单纯。你回到剧情里面去看,在整个剧中,太子和誉王都不知道梅长苏有自己的小心思,但靖王看得透透的。他只是不想去查罢了。景琰改变不了这个腐朽的封建王朝,但是他可以改变自己。一个成功的帝王最珍贵的品质不是权谋也不是小心机,所谓的用人之术,应是识人,善用,重民,赏罚分明,而不是权衡牵扯,这就是梅长苏想要的。现实生活和影像世界中见惯了精致利己主义,看到“天真幼稚”,反而有了难得的感动。
最爱没有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