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约2400字,预计阅读需要5分钟
近期,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2024年11月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数据分别同比下滑14.1%和13.5%,引来了各路媒体的关注。旅游业虽不纳入社零统计,但旅游业作为“看天吃饭”的行业,和国民的消费能力、消费意愿息息相关。社零数据的趋势,可以作为旅游经营者决策的参考。
关于11月的社零数据,有几个疑问需要解答。第一,京沪此前几个月数据相对平稳,为何11月突然“闪崩”?第二,全国2024年11月社零数据增长3.5%,为何京沪等一线城市拖了全国后腿?第三,京沪11月社零数据闪崩,究竟是居民不敢消费了,还是另有原因?
本期,知酷文旅就以上话题展开探讨,为文旅业者提供宏观经济信息的数据解读。
首先,说说官媒的解读。首先是“暖冬论”,今年确实是暖冬,但实际上暖冬并不影响社零数据。暖冬主要影响的是“烧类商品”,也就是石油和天然气,这类商品在社零大盘子中占比很低,约3%左右,即使有较大的降幅,也不影响整体数据。
其次,是官媒的“双十一提前”论,认为各电商平台从10月就开始启动双十一营销,分流了11月的消费。这个论点也站不住脚,双十一提前早几年开始了,为什么前几年没有发生类似的情况呢?而且即使双十一营销提前到10月,真的会对11月的消费产生重大分流吗?提前到10月更多是为了拉长预热期,重头戏还是11月。
一些自媒体基于数据给出了更悲观的解读,认为“消费崩了”,认为北京、上海许多企业裁员降薪,“打工人”少了,认为餐饮、穿衣都有降幅,说明京沪中产已经到了需要节衣缩食的程度了,认为高端餐饮、商务宴请的下降拖累了社零数据,说明京沪的企业已经开始“躺平了”,不跑业务了。
知酷文旅认为,看数据应该全面的看、综合的看,结合多方面数据判断经济运营的真实状态。
有一项数据是能够间接反映打工人的数量变化,那就是地铁客运量。地铁的主要乘坐人群就是打工人,月度乘坐频率短时间内也没有大的变化。2024年11月,北京地铁客流量2.97亿人次,环比增长3.1%,同比增长1.4%。11月,上海地铁客运量3.22亿人次,同比下降0.009%,基本持平。
地铁客流量统计有票务和闸机数据,是“数人头”的数据,准确性无容置疑,在统计期内北京、上海均未开通新线路(北京3条新线路于2024年12月开通,不影响11月数据),对比基数相同。所以,从地铁客流量来看,北京、上海的打工人数量变化不大。
有一项“数人头”的数据可以间接反映商务活动的人数,就是民航和铁路发送的旅客数量。2024年11月,全国铁路的旅客发送量3.04亿人次,同比增长8.8%;11月,全国民航旅客发送量5643万人,同比增长15.2%。11月既不是旅游旺季,又不是开学、探亲、返乡旺季,铁路、民航的客流量中重要的部分就是商务客户,客流量在增长,说商务活动下降是无稽之谈。具体到北京和上海,其主要机场2024年客流吞吐量都是同比增加的,以北京首都机场为例,2024年11月单月客流量同比增长了16%,北京大兴机场2024年全年客流量同比增长25.41%。
那么,为什么京沪的打工人数量没有明显减少,商务活动依然活跃的情况下,11月社零数据出现闪崩呢?
其实,详细看京沪11月社零数据,对数据影响比较大的是“用类商品”。北京11月用类商品占社零总额70.8%,该类商品同比下滑了17%,上海用类商品占社零总额52.3%,该商品同比下滑了20.3%。用类商品消费大幅下滑,才是拖累京沪社零数据的关键。
用类商品包括种类很多,主要以耐用型消费品为主,例如家具家电、家居日用品、化妆品、电脑手机等。这类消费品由于价格高、耐用型、可囤货,不少消费者喜欢攒到“双十一”在电商平台上讨个便宜。
然而,2024年北京和上海出现了一个新情况,北京于2024年8月29日宣布将实施消费补贴政策,上海于2024年9月6日也宣布进行消费补贴。上述各类主要耐用消费品是享受消费补贴的主力产品,实行15%-20%的直接补贴,相关政策于2024年9月、10月陆续落地。
相比电商平台那些烧脑的“双十一”满减政策,政府15-20%的消费补贴简单直接,所见即所得。像家电、电脑、相机这类耐用消费品,价格相对透明和稳定,消费者在购买前也做足了功课,原本打算双十一购买,如今政府补贴直接击穿所有的历史最低价。这导致大量消费者不再苦等双十一,而是趁着补贴政策期间迅速下手。
消费者对家电等耐用消费品的需求是有限的,不可能因为优惠力度大,家里就多买两三台空调、洗衣机、电脑。所以,北京、上海的耐用消费品购买力在9月、10月都释放完了。2024年10月,上海用类消费类零售大幅增长13.9%,北京同比增长2.5%,北京看似增长不多,但扭转了前几个月用类消费持续下滑的态势,算是一个小小的消费回弹。
这导致在11月双十一电商平台促销季,京沪反而没有了大举采购的需求。相比京沪,全国其他省份出台类似的消费补贴政策普遍在2024年11月、12月,比京沪较晚,消费高峰和双十一叠加在一起,并未被提前透支。所以11月全国的社零消费,尤其是家电类消费大幅增长22%,和京沪的情况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在家电、家具等耐用消费品的带动下,全国11月社零同比增长3.5%。
这就是京沪11月社零数据闪崩的原因,也是为何京沪拖了全国后腿的原因。
应该说,京沪的社零消费确实处于下降周期,这个周期本应是平缓的下滑,主要的原因是需求饱和了。消费者的消费观念更加理性了,不再进行跟风式消费、炫耀式消费、超前消费,而是按需消费、量入为出。同时,还有一个影响京沪消费的因素是房地产市场的低迷,房地产是拉动家电、家具、装修、日用品的引擎。房地产市场低迷必然影响社零消费数据。
这个平缓的下滑过程,被政府的强力补贴所干扰,出现了消费需求集中释放的情况,导致数据上出现大幅波动。
该事件最值得思考的是,从京沪的情况来看,政府的价格补贴其实并没有扩大总消费量,只是提前透支了消费。想要长期提振消费,政府需要解决更深层次的问题,例如收入分配、扩大就业、国民福利提升等。这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深化改革。
作者|知酷君
设计 | Joe
图片来源|摄图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