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年前,中国曾拿出10亿人民币的无息贷款,和成千上万的工人和技术人员,帮助非洲修建了贯穿坦桑尼亚与赞比亚的坦赞铁路。
然而,这条曾经承载着希望与梦想的铁路,却因管理混乱、设备老化,甚至被盗割电缆、拆卸零件的恶行侵蚀,走向了衰败。
20世纪60年代,非洲大陆刚刚摆脱殖民统治的枷锁,独立的喜悦尚未消散,严峻的现实挑战便接踵而至。
经济基础薄弱,交通网络几乎为零,资源出口受阻,巨大的阴影笼罩着新生的非洲国家。
特别是对于赞比亚来说,困境尤为突出。
作为一个内陆国家,赞比亚拥有丰富的铜矿资源,这本应是国家发展的巨大优势,然而,由于缺乏出海口,这些宝贵的资源却难以运输出去,几乎成为摆设。
当时的赞比亚只能依赖南部的罗得西亚(今津巴布韦)的港口出口矿产。
然而,罗得西亚的白人政权对赞比亚的独立怀恨在心,采取了封锁出口路径的措施,企图将赞比亚扼杀在摇篮里。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赞比亚迫切需要一条通往印度洋的出路。
与北部邻国坦桑尼亚合作修建一条铁路,成为了当下唯一的希望。
然而,摆在他们面前的却是一道道难以逾越的鸿沟:修建铁路需要巨额资金,需要先进的技术,需要大量的人力,而这些,对于刚刚独立、一穷二白的非洲国家来说,无异于天方夜谭。
赞比亚也曾将求助的目光投向西方发达国家,然而却只收获了冷嘲热讽。
他们认为非洲国家的梦想太过不切实际,甚至连当时的超级大国苏联也拒绝提供援助。
希望之火仿佛即将熄灭,就在这时,来自东方的一束光照亮了非洲大陆。
1965年,赞比亚总统卡翁达和坦桑尼亚总统尼雷尔访问中国,毛主席亲自接见了他们。
在听闻两国的困境后,毛主席当即拍板:“你们的困难就是我们的困难,哪怕我们自己不修铁路,也要帮你们修!”
这句话掷地有声,展现了中国的大国担当和对非洲人民的深厚友谊。
彼时的中国,自身也处于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百废待兴,国内的铁路建设也面临着巨大的资金压力。
为了支援坦赞铁路的建设,中国政府克服重重困难,提供了10亿人民币的无息贷款,这几乎相当于当时中国全部外汇储备的四分之一,可谓是倾囊相助。
不仅如此,中国还派遣了5.6万名工程师、技术人员和工人奔赴非洲,他们带着先进的技术、精良的设备和对非洲人民的深情厚谊,踏上了这片陌生的土地。
然而,非洲的自然环境远比想象中更加恶劣。
茂密的雨林、陡峭的山脉、泥泞的沼泽遍布施工区域,烈日炎炎,暴雨倾盆,疟疾肆虐,毒蛇出没,这些都对中国工人的生命安全构成了巨大的威胁。
特别是疟疾等传染病,更是夺走了许多中国工人的生命。
坦赞铁路的修建过程,充满了艰辛和挑战,是用中国工人的汗水、鲜血甚至生命铺就而成。
在工地上,中国工程师经常跪在泥地里,用双手为当地工人示范操作;当地工人也开始学习中文,亲切地称呼中国工人为“兄弟”。
中国医生为非洲人民治病,当地村民也冒着生命危险保护中国工人的安全。
那是一个充满牺牲和信任的年代。
经过六年多的艰苦奋斗,1975年,坦赞铁路终于全线贯通。
通车典礼上,非洲人民载歌载舞,欢呼声响彻云霄。
这条铁路,是连接坦桑尼亚和赞比亚的钢铁纽带,更是非洲人民的希望之路。
坦赞铁路的建成通车,极大地改善了赞比亚的交通运输状况,使其丰富的铜矿资源得以顺利出口,为国家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同时,也带动了坦桑尼亚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促进了贸易往来和人员交流。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坦赞铁路不仅是中非友谊的象征,也是非洲现代化的起点,为非洲大陆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它像一颗闪耀的明珠,照亮了非洲大陆的未来,也为中非合作树立了光辉的典范。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坦赞铁路的命运却发生了令人惋惜的转变。
盛极而衰,似乎成了这条铁路难以逃脱的宿命。
随着港口设施的升级和公路运输的普及,坦赞铁路的货运量逐渐下降。
到了上世纪90年代,铁路的维护成本越来越高,而收入却难以维持运营,几乎入不敷出。
再加上管理混乱、设备老化等问题,这条曾经辉煌的铁路逐渐被人们遗忘,走向衰败。
曾经繁忙的车站变得冷清,铁轨上长满了杂草,列车也因为技术故障而频繁停运。
更令人痛心的是,一些不法分子盯上了铁路沿线的设备,他们趁着夜色盗割电缆、拆卸零件,然后变卖获利。
这更让人们对这条铁路的未来感到担忧。
2016年,坦赞铁路迎来了新的转机。
中国和非洲国家再次携手,试图通过技术改造,让这条铁路重获新生。
中方提供了资金和技术支持,帮助坦桑尼亚和赞比亚对铁路进行升级改造,提升运输效率和安全性能。
然而,铁路沿线的经济活动已经大不如前,资金和技术的缺口依然巨大。
许多乘客在乘坐火车时,仍然会提前准备好食物和水,以防因为列车故障而被困在路上。
坦赞铁路的现状,不禁让人感到惋惜。
一个国家的倾力援助,一条凝聚着无数人心血和汗水的铁路,最终却走向衰落,这究竟是为什么?
有人认为,中国对非洲的援助是“授人以鱼”而非“授人以渔”,只注重基础设施的建设,而忽视了受援国自身发展能力的培养。
然而,坦赞铁路的意义早已超越了经济上的得失。
它见证了一个国家在自身也面临巨大困难的情况下,仍然选择无私帮助另一个国家的国际主义精神,它也记录了一段弥足珍贵的的跨越国界、跨越种族的真挚友谊。
今天的坦赞铁路,或许不再像当年那样辉煌,但它所承载的历史意义和精神价值却永不磨灭。
那些枕木上的中文字符,那些车站里的老照片,都在无声地诉说着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那段中非人民并肩奋斗的历史。
信息来源:
坦桑尼亚青年罗纳德:铭记坦赞铁路历史 赓续中非友谊
中工网2024-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