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要分哪个阶段了。
并非努力都小于选择,也并非所有的选择都有正向的结果。
总之也许是同一个脑袋,甚至是同一个环境,但不同的阶段,得出的结论大概率并不相同。
.
且选择本身,就是一件极讲究能力和认知水平的事。
选择同样也需付出巨大努力,且是需要扎实功力+逻辑到位的努力。
努力不到,有可能是选无可选、无路可走,有可能选的结果是闷在水里怎么也喘不过气。
同样,认知不到之选择,搞不好就是生命的灾难。
.....
.
第一,能力主义至上的阶段。
这个阶段的脑袋,认为能力大于一切,也凌驾于一切,能力是职场路上不可战胜、不可摧毁的唯一存在。
这种认知框架下,努力肯定远大于选择,也必定大于选择。
能力创造一切,也只有能力才会创造一切。
虽不知美好和成功在哪里,努力会得来什么样的结果...但未来的某日,努力的成果必定会换成实际的人间成就。
...
看到这里,或许你想说这是过分的执着=偏执,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努力。
但,真是如此吗?
.
.
首先脑袋不会莫名其妙就能力主义,背后肯定有推动力量。
如在漫长的成长过程中,周围人大多坚持勤奋很重要,“事业是干出来的”。
再如书页子翻太多、而现实体验太少,不自觉就偏向书本上的观点。
...
被这般潜移默化出来的脑袋,能力主义是自然的结果。
.
其次能力主义的脑袋,通常还处于想象远大于现实的认知水平。
对社会的真相还停留在书页子,
对现实和现实中的人性、以及人间利益和现实恐惧,基本没啥概念。
这样的脑袋,“能力必胜”占了八成面积。余下的二成,则满是对美好未来的美好想象。
.
最后对于架构、权力、社会层次的理解,还浅显到不能支撑能力以外的思考。
基本不理解“单位”本身的内涵,也不明了“工作”的真正意义。
努力,几乎是以当下的认知,能做出的最具效用之选择。
.
第二,躺平装死阶段。
单纯的能力主义发展到一定程度,大概率就是被各种伤心、失望、不断失去...刺激到没了大部分能量。
脑袋里没了能量,身体也就没了干劲,对工作、对单位和单位的人,都没了兴趣。
这个阶段,对能力和选择都不相信,也没兴趣了。
能力已然无数次幻灭,现实也基本没给出像样的选择。
只想躺平,得过且过吧。
.
第三,被好运砸中的阶段。
人都会有一些气运在身上,运气来了上帝都挡不住。
比如单位正好空了个位子,比如斗争的果子意外砸到了自己这个局外人头上,比如意外降临的机会。
总之只要活得够久,说不定就有机遇从天而降。
这种幸运的时刻,只要努力干、不出大问题,就能妥妥收获一波人生的福利。
这个自觉“努力终于有了回报”的阶段,当然是努力更重要了。
选择的结果尚且不知,但努力的好处,毫无理由,就确确实实摆在了面前。
.
第四,选择失败的阶段。
不是所有从天而降的都是好石头,搞不好就有馊了的包子。
比如被忽悠去了一个不靠谱的单位,比如新机会从一开始就是天坑,
或者机会是好的,但自己就是干不了。
总之选择的结果,是输得很惨。
对于时间是最大成本的打工人来说,选择了、又失败了,搞不好人生就损失了一大块。
这个阶段,必然是懊悔于不靠谱、不谨慎的选择了。
现实,狠狠抽肿了不安分的心。
.
第五,尘埃落定的阶段。
总之,无论如何,在经历了选择,接受了毒打,也品尝了甜蜜...的多年以后,我们总算是熟透了。
再不会把努力当成美好未来的唯一手段,也不会认为“下一个选择也许更好”。
相比执着于重打天下、亦或疯狂努力,已然熟透的灵魂,更偏向于从当下出发,探寻更适合自己、或适合现实的办法。
只要不是极端的情况,基本不会再对选择、努力到底哪个重要,生出执着之心。
.
.
总之,选择亦或努力到底哪个最大,并没有一定的答案。不具真正的选择力之时,努力、有技巧之生努力,要远比选择科学。
只一味努力,却不对努力的结果 分析探讨,努力也只能称为万年同手(重复工作)。
选择力到位了,也慎重思考过了,或即使有风险、也具备承担的实力,选择,才在真正意义上大过努力。
选择永远是一件需要能力的事,成功选择的前面,必定埋藏了无数个努力干+努力思考的小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