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人间有味是清欢

文学名家追忆 2022-08-02 01:27:44

苏东坡既是著名的文人学者,也是生活的艺术家和美食家。不管身居何处,生活条件如何艰苦,他总能将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相传与苏东坡有直接关系的名馔不少,用他名字命名的菜肴更多。以东坡冠名的美食,除去东坡肉外,还有东坡肘子,东坡豆腐,东坡鱼,东坡酥,东坡炸牡丹......据不完全统计,在全国各地的东坡美食多达66种,其中有不少确实是苏东坡的发明。

苏东坡不管贬谪何处,都能够像魔术师一样,用非常简单的食材,做出各种人间至味,走到哪儿就将好吃的带到哪儿。再贫瘠,再恶劣的生活,他也能过得活色生香。

苏东坡为官期间屡次被皇帝贬压、流放,43岁的时候,他被贬到了当时的黄州。

苏东坡贬谪黄州后,为了家人温饱只能开荒东坡。生活是清苦的,但美食使生活充满了乐趣。宋人的食谱里最体现食客身份的是羊肉,其次是牛肉,猪肉被看作最下等,因而价格十分便宜。

苏东坡买来猪肉,用慢火清炖,然后加入酱油等调料,做出的肉美味无比。为此他还专门写了《猪肉赋》:“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净洗铛,少着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慢火,少水,多酒,是制作这道菜的诀窍。东坡肉一般是一块约二寸许的方正形猪肉,一半为肥肉,一半为瘦肉,入口肥而不腻,色泽红亮,味醇汁浓,酥烂而形不碎,香糯而不腻口,深受人们喜爱。

黄州临近长江,因此鱼也成为了苏东坡美食的原料,闲暇无事之时,苏东坡常学渔夫样身披蓑衣,在江边垂钓,上钩的鱼很快就上了他的餐桌,而味美却有毒的河豚也成为他常吃常新的美味。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这首逍遥自在的七言绝句,写了春天的竹笋、肥鸭、野菜、河豚,真可谓是一句一美食。

在杭州,苏东坡把西湖盛产的大鲤鱼,又做出了新方法。他先选一条鲤鱼,用冷水洗,擦上点儿盐,里面塞上白菜心。然后放在煎锅里,放几根小葱白,不用翻动,一直煎,半熟时,放几片生姜,再浇上一点儿咸萝卜汁和一点儿酒。快要好时,放上几片橘子皮,乘热端到桌上吃。这种做法很快又一次风靡全国,被称为“东坡鱼”。

在北宋时期,大江南北皆食羊肉。苏东坡再次被贬谪岭南惠州后,发现当地人把羊脊肉也就是“羊蝎子”大都丢弃了。

苏东坡将这些羊脊肉用非常便宜的价格买回来,洗净后先用大火煮熟,然后用盐、酒点浇,再用火烤至微焦,剔取骨间残肉食之。其味道如何?苏轼自称是“如食蟹螯”,和吃螃蟹钳子里面的肉差不多,想来滋味不错。据说,这就是如今“羊蝎子”这道美食的来源。

他在发明这种吃法后,还把这种美味在家书中分享给了他的弟弟苏辙,当然免不了戏谑一番,还特意说“用此法则众狗不悦矣”,意思是这种吃法会让在桌下等着啃骨头的狗不高兴。

在苏东坡人生最后阶段,他被贬谪至儋州,也就是如今的海南岛。热带的水果没有他不喜欢的,于是流下了千古名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那时的海南岛还是蛮荒之地,连猪肉都没有,苏东坡就找野生的。他在海南深挖食材,竟然又发现了生蚝的妙处:“将蚝肉放入浆水、酒中炖煮,又拿其中个儿大的蚝肉在火上烤熟,‘食之甚美,未始有也' ”。

苏东坡把生蚝煮着吃、烤着吃,怎么好吃就怎么吃。这简直就是人间美味,于是他赶紧写信给儿子说:“儿子呀!爹找到了一款美食,简直是太好吃了!但是这以后是咱们家的秘密,你千万别告诉别人,不然就有人要来和我抢了!”

苏东坡的这种在困境中自得其乐的豁达、洒脱,不但感染了身边的人,也感动了无数千百年后的人们。

纵观苏东坡的一生,不难看出,政治上的无情打击,屡屡令苏东坡困顿潦倒、疲于奔命。但生性豁达、洒脱的他,却往往能在困境中以神来之笔,为生活增添无数情趣和创造。

苏东坡一生宦海沉浮,但是他好像只要拥有美食,即便是在十分灰暗的岁月,他也过得有声有色。他用独有的生活情趣挖掘美食,用旷达的心境创造出属于他自己的人间美味。正如他自己所说“人间有味是清欢”。

0 阅读:3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