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灾难片,一般满足三点就够了。
一是惊心动魄,刺激到观众的视听神经,进而产生恐惧情绪,二是内容是摆脱灾害,体现智慧或被灾害吞噬,敬畏自然。
三是人性抉择,讽刺非理性的解救或人性的丑恶,期间加些人道主义和普世价值,最好主角与配角不作死、不愚蠢,不刻意制造困难。
首先是惊心动魄,可以这么说,《龙卷风》与这个词扯不上半点关系。
不谈是否突兀,灾难片最起码得有点震撼视效吧,如《后天》里冰封的纽约与自由女神,《2012》中轰然塌陷的洛杉矶,淹没喜马拉雅山的海水。
这些视觉景观让人感到绝望,但在死局之下人类凭借各种方法绝处逢生,观影过程屏息凝视且酣畅淋漓,这才是灾难片最精彩的地方。
现成的例子摆在眼前,灾难片又是好莱坞的拿手好戏,可《龙卷风》偏偏自作主张毁了一锅汤。
每次龙卷风要起势就戛然而止,好像经费不够只能拍一点,这让本片除了几场小打小闹的龙卷风,再无其他。
与1996的同名原作相比,不能说毫无进步,只能说一落千丈,所给的视觉奇观还不如网上随便找的龙卷风视频来的过瘾。
剩下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婆婆妈妈、唧唧歪歪、情情爱爱、哭哭啼啼,平平无奇又无聊至极,剧本老派到直接套公式、堆元素。
跟其他好莱坞拍烂的灾难片相比,唯一的区别就是把洪水猛兽换成了龙卷风,斯皮尔伯格监制这样的烂片简直是自砸招牌。
其次是摆脱灾害或被吞噬,可惜影片悬羊卖狗,欺骗观众。
当我们以为《龙卷风》是灾难片时,故事告诉我们这是周杰伦《龙卷风》里的一句歌词——爱情来的太快就像龙卷风。
足见编剧罢工的影响在逐渐显现,我们看《龙卷风》要看的是追风者,不是两男追一女,一个是备胎,最后还谦让,彰显美式民主。
我们要看的胆战心惊,不是龙卷风是工具人强行撮合男女主成一对,我们要看的人类面对灾难时的大无畏,不是遇到灾难不救人去救一条狗,我们要看的是生死攸关,不是再来一次家人侠。
整部电影都在描述女主的个人英雄主义,宛如美国队长,而美国的相关单位与科研机构统统隐身,甚至连抢险救灾的措施都没有。
小镇被龙卷风袭击了,不见当地部门出动,但见女主跑前跑后,顺带谴责一下其他人,大家被困电影院,女主单枪匹马驱赶龙卷风,其他人只是干瞪眼。
导演的意图很明显,迎合当下的女性主义浪潮,打造一出大女主戏码,以小博大,但角色过于干瘪单薄,仅是简单的性转版,纯为蹭热度而来的流水线产品,初看像是祖国人的名言“而你,我的朋友,你才是真正的英雄”,细品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最后是人性抉择,片中哪有什么细节打磨的众生相,都是水时长的拖泥带水。
女主堪比程心的化身,以为自己在用爱、善良和智慧拯救他人,却屡屡将他人推向深渊,还对好友冷言冷语,认为什么都是别人的错,世界必须以自己为中心。
如果导演像《三体》一样,设计这么一个民主、道德、人性的角色,旨在对道德和人性进行反思,倒也是个不错的主题。
可通篇看下来导演并无此意,而是让女主救赎曾经ptsd的自己,满足自己不让宇宙归零非要留下五公斤生态球的刚愎自用。
所谓的讽刺就是说了几句不痛不痒的资本不当人,利用灾民的苦难赚钱,为底层发了几声聊胜于无的呐喊。
老套的说教让人感觉是海斯法典时期的好莱坞,完全不像当下的产物,不求《不要抬头》的直白,最少得有《美国内战》的亮点吧。
但《龙卷风》连这种简单的点睛之笔都没有,如果不看制片时间,误以为是哪部老片重映了,美名其曰叫复古,其实老气横秋。
不过,殖人看了《龙卷风》也许会破防,因为开头挂掉的那几个人以及万年备胎都是少数族裔。
但《龙卷风》也不是一无是处,至少谈恋爱的男女总算是有颜值的白男白女了,不再是一水黑或政治正确的丑孩子了。
可转念一想,这么一个电影最基本的标准却成了优点来放大,何尝不是好莱坞和观众的悲哀,审美本该是逐步提高,却演化成不断突破底线,电影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你在这春节肯定跟老师放屁啊,你小心老师骂你
不挠咯吱窝~你们就不会拍喜剧了么?
好莱坞似乎陷入了爱情片的泥沼,难道就不能换个题材了吗
你不爱看,不代表人家北美观众不爱看,人家这么伟大的传奇导演
你这什么话,中国就太爱拍爱情电影了,结果拍的烂片一大堆
不拍爱情就不会拍电影,这不是国内绝大多数导演的通病吗。
好莱坞:我们的电影可以没有爱情,但不能没有特效和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