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婪无度,谁动了我们的日常安宁?
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我常常感到言语的苍白无力,尤其是在面对那些赤裸裸的现实时。人性中的贪婪,仿佛是一股无法抗拒的力量,将一些人推向了道德的深渊。他们戴着虚伪的面具,在光天化日之下上演着一出出令人瞠目的闹剧。每当这些闹剧上演,我总是想拿起笔,记录下这一切,尽管我知道,真话往往比谎言更刺耳,更容易招人记恨。但正如我接受的教育所教诲的那样,要么沉默,要么说真话。在这个真假难辨的时代,我选择后者,哪怕背负着“负能量”的标签。
今天,我要讲述的,是两则关于贪婪的故事,它们或许只是冰山一角,但足以让我们窥见人性中的阴暗面。
第一幕:教育的“进步”还是金钱的陷阱?
事情发生在某所学校,一个看似普通的通知,却引发了轩然大波。学校通过一款App发布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家长如果想要查看这些成绩,就必须付费开通会员。这样的操作,让我不禁想问,这是教育的进步,还是金钱的陷阱?
记得我们小时候,成绩单是直接发到手中的,简单明了。而现在,科技发展了,信息更便捷了,但为何查看成绩却成了一件需要付费的事情?这不禁让人怀疑,科技是否真的带来了进步,还是只是某些人敛财的新手段?
事情曝光后,学校的回应很快传来,但让人失望的是,这份回应中并没有对收费查成绩这一行为表示歉意,反而用“自愿”这个词来搪塞。所谓的“自愿”,真的就是家长心甘情愿地掏钱吗?还是在学校和App运营商的默契下,家长不得不做出的选择?
更有趣的是,澎湃新闻在转发这份回应时,特意标注了一句:“学校从未统一要求家长使用,也从未统一要求教师用此软件发送学生成绩。”这句话看似是在为学校开脱,但细细品味,却透露出一种自相矛盾的意味。家长们的反映却是,老师通知让下载的,而且如果不付费开通会员,就收不到期中和期末的成绩。这所谓的“自愿”,究竟有多少是家长的真实意愿,恐怕只有学校自己心里清楚。
第二幕:校服背后的“猫腻”
如果说第一件事情让我们看到了学校在教育过程中的金钱至上,那么第二件事情则让我们看到了学校在校服采购上的贪婪无度。
校服,作为孩子们的日常穿着,本应注重舒适性和安全性。然而,当贪婪的触手伸向校服时,一切都变了味。有家长发现,冬季校服中竟然扯出了大块薄膜,这显然是质量问题。但学校的回应却是,这是贴膜材料,用来防风防水的。这样的解释,无疑是在混淆概念,回避问题的本质。
家长们关心的是校服的质量问题,担心的是孩子的健康是否受到影响。而学校却一味地强调校服的功能和作用,对质量问题避而不谈。更让人气愤的是,当家长们询问校服采购流程时,学校却拿出一套看似无懈可击的公开招标、家委会采购的流程来搪塞。这样的流程,看似合规,实则漏洞百出,质量成了盲区。
我不禁要问,当学校将贪婪的目光投向校服时,他们是否还记得自己的教育使命?是否还记得孩子们的健康和安全?
贪婪的恶果
季羡林曾说:“金钱本身是没什么善与恶的,善与恶决定于金钱是怎样获得的,金钱又是怎样使用的。”这两则故事,恰恰验证了这句话的正确性。当贪婪成为某些人追求金钱的唯一动力时,他们便不择手段地攫取财富,哪怕是以牺牲他人的利益为代价。
我曾看过一条视频,一个水产铺子的老板被一群人围住,原因竟是鱼池的氧气噪音太大,要罚款。这样的理由,简直让人哭笑不得。卖水产的老板委屈地边哭边怼,她无法理解,为何自己辛辛苦苦地经营生意,却会因为这样的理由被罚款。而那些罚款的人,却光鲜亮丽地站在一旁,仿佛他们才是正义的化身。
这样的场景,让我深刻体会到了贪婪的恶果。它不仅摧毁了人性中的善良和同情心,更让社会变得冷漠和无情。当贪婪成为主导人们行为的唯一动力时,社会便失去了原有的温暖和人情味。
结语:贪婪是唯一的罪过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里,我们时常会感到迷茫和无助。面对贪婪的侵袭,我们该如何坚守自己的底线?我想,唯一的答案就是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信念。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要被金钱和利益所迷惑,要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和人性光辉。
正如电影《沉默的羔羊》中的那句话所说:“人的本性是贪图,人看到眼前之物就开始贪图。”但我们要明白,贪婪并不是我们追求的唯一目标。在这个充满诱惑的世界里,我们要学会抵制贪婪的诱惑,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最后,我想说,贪婪是唯一的罪过。它让我们失去了人性的光辉和同情心,让我们变得冷漠和无情。只有当我们学会抵制贪婪的诱惑时,我们才能找回失去的自己,才能让社会变得更加美好和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