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罗斯,曾任伦敦市长经济政策总监,他近期撰写了一篇介绍“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正在诱导和误导让中国经济自杀”的文章,大意是:美国在经济上曾击败了德国、日本的挑战。
现在,美国还想打败中国,继续维持霸权。但采用的方式有着根本的区别,德国、日本都在军事上高度依赖美国,通过威胁减少军事支持,树立潜在的国家安全威胁对手——曾经是苏联,现在是中国。
美国成功迫使德国、日本采取使其经济增速低于美国增长率的政策,最终达到美国GDP长期领跑世界的目的。但中国不同,在军事上并不隶属于美国,也没有面临债务危机迫使其依赖美国控制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美国无法采用同等的手段来“谋杀和击败”中国,于是正在试图诱导、误导和说服中国采取“经济自杀”的政策,即让中国自己采取破坏性政策,大幅拖慢经济增长率。
先看第一种手段,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利用他们掌握的媒体话语权,鼓吹“中国经济,正在失去其他国家的份额”,与之搭配的是美国积极执行的“供应链去中国化,摒弃自由主义,强化贸易保护主义”。
美国很善于将以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西方发达经济体包装成“全世界”,极力渲染中国商品出口在这些国家市场占有率的停滞,甚至是下滑。而他们从越南、印度、墨西哥等国进口大涨。
利用越南、印度、墨西哥的出口高增长,反衬中国对外贸易正在失去曾经的辉煌。于是他们的经济学家不停地发布中国经济即将停滞的观点,甚至预测中国GDP将永远不能超过美国,诱导资本疏远中国。
其次是利用假新闻、假数据、假标准诱导中国采取放缓自身发展的经济政策。例如,穆迪评级机构声称中国经济发展面临深度的金融危机风险,并给予建设性意见,若我国不采用,评级可能被下调。
穆迪和其他西方分析机构提到中国人口时,必然会宣传“中国人未富,已先老”的诱导理论。完全忽视中国就业岗位数量远低于劳动力数量的时候,还罔顾中国单个劳动力生产效率提升的事实。
中国今天的问题是青年失业率高,35岁以上的大龄青年再就业困难,这表明市场对劳动力的需求太少,也就是能提供的就业岗位不足,而不是西方国家渲染的“可怕的劳动力资源短缺”。
罗斯点评道,中国媒体经常大篇幅报道、分析“西方机构和媒体给出的报道和分析”。西方的诱导手段经常被当成真理在宣传。他感叹道“不幸的是,所有这些论点经常会在中国媒体的某些部分得到呼应”。
例如,穆迪预计2024年和2025年的中国GDP年均增长率将为4.0%,2026年至2030年平均增长率为3.8%。若中国统计局最终公布出来的结果比这个高,就利用他们的影响力说在造假。
此外,西方媒体还全力渲染“中国将无力偿还地方债的观点”,这个说法背后隐藏着一场重大金融危机。若被这种观念束缚,不慎采取了错误地应对策略,将大幅拖慢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
罗斯分析道,中国的国家外汇储备为3.2万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一。而被穆迪评级为AAA的德国,他的外汇储备仅为0.3万亿美元。有了这样的储备,中国政府在偿还任何外债方面没有丝毫问题。
诱导、误导中国采取“自身经济政策”的第三点是宣扬中国投资效率崩溃论,总是强调中国供给过剩,产能过剩,阻碍中国产业转型和升级战略。这是大多数西方报告中特别喜欢重复的部分,然后被中国媒体引用。
他在文章中引用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专家的预测,未来5年中国固定投资创造GDP增长的效率将下降近一半,准确地说是41%。若被这种观点迷惑,将意味着中国在2035年GDP实现翻一番的目标无法完成。
罗斯提出了不同的观点,赞誉中国多年来的投资成为拉动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贡献因素,强调中国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效率极高——中国资在创造经济增长方面,比美国的投资更有效率(如上图)。
数年来,美国都在积极强调制造业回归,美国一直都是全球吸引外商资本最多的国家,他的投资效率低于中国,他都在积极引入投资,那中国为什么不继续保持强劲的投资发展势头呢?
这是罗斯的原话:这是一个奇怪的逻辑,中国的经济增长已经远远超过其他中高收入经济体。这条道路已被证明是成功的,那为什么要放弃这条目前看来最成功的道路,而选择一条未知的道路呢?
中国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经济发展不在一个道路上,也不在一个阶段上,中国是可以适当提升居民的消费占比,但如果接近或达到西方国家的水平,大幅降低投资在经济中的比重,那中国将无法跻身高收入经济体行列。
如果中国真的被诱导采取了类似政策,那中国恰恰会落入马丁·沃尔夫所说的“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即人均GDP在较低水平的时候,经济增长率却陷入和美国相当的境地。对此,网友们如何看待呢?本文由南生撰写,无授权请勿转载、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