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7月28号那天,天津蓟县白草洼那地方,有一队人全副武装,在满是灰尘的大路上飞快地骑着马赶路。
浓烟滚滚里,这些人全都穿着日本兵的制服,一个个腰间别着枪,骑着高大的战马,手里还举着日军的旗帜,威风凛凛地朝远方疾驰而去。
可他们万万没想到,就在附近那山坡上,有好几双隐蔽的眼睛正悄悄注意着他们的一举一动呢。
当那队日军大摇大摆地走到山沟边时,突然间,不知哪儿传来一声枪响。紧接着,就像天上下起了“弹药雨”,子弹和手榴弹嗖嗖地往下落。一时间,爆炸的轰隆声、人们的喊叫声、还有战马受惊的嘶吼声,全都搅和在一起,乱成一锅粥,在这狭窄的山沟里回响个不停。
战斗一结束,山坡那边的人就露馅了,没想到,他们竟然是八路军的队伍。
可是,望着满地横躺的尸体,八路军头头心里直发憷。刚才他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搞错了敌情,这支队伍压根不是他以为的伪军,而是日军里的精兵强将!
那么,这位八路军头儿到底是谁呢?为啥他会搞错敌人的情况?还有,日军这支超牛的部队又是从哪儿冒出来的?
【误判敌情】
1940年7月28日,冀东军分区的领导们正聚在一块儿开大会。可会议开到一半,突然闯进来两个人,大家一看,都吓了一跳。
几天前,有件事情得从一次侦查行动说起。
七月底的某一天,冀东军分区的二把手包森,把警卫员高大章叫到了跟前。瞅着眼前这个还没长开,脸上带着稚气的小伙子,包森一脸严肃地给他派了个活儿。啥活儿呢?就是跟老练的侦查员杨泽一块,去蓟县城里头探探情况。
得知要出去执行任务,高大章心里既忐忑又兴奋。揣着这样的心情,一老一小就动身往县城方向走了。
没多久,他俩扮成“爷孙俩”,走到城门口。简单几句话,就把守城的日本兵给糊弄过去了,轻轻松松就进了城。
在县城里转悠了一整天,他俩啥特别的事儿都没瞅见,于是就打算打道回府。为了保险起见,临走前,他俩还特意跑到附近的山头上,又朝县城的方向瞅了好几眼,生怕漏掉啥。结果这一瞅,还真让他们瞅出了点不对劲儿。
大晴天里,一伙穿着日本鬼子军装的人,骑着高大的马匹,举着旗子,飞快地朝城外跑去。最关键的是,他们跑的方向,正好是冀东根据地的那边。
瞧见那场面,高大章和杨泽二话不说,撒腿就往指挥部狂奔去报信。这时候,指挥部里头,包森正带着一群军政干部开大会呢。他俩猛地一下推开门闯进来,把屋里头的人都吓了一跳。
可当他们从这俩人嘴里听到,有一队日本鬼子正往这边赶的时候,脸色刷的一下就变凝重了,会场里的氛围瞬间变得特别紧绷。
在这股子紧绷绷的氛围里,副司令包森显得格外冷静。他心里琢磨着,这帮日军啊,其实根本不像真正的日本鬼子,更像是顶着日军名头的一帮伪军。
包森做出这个判断,首先是因为得到的消息说,这片区域压根儿就没日本骑兵的影子,离这儿最近的骑兵也得200公里开外,而且最近也没啥动静。
另一种说法就是,按照高大章的说法,这支队伍也就几十号人。说真的,这跟日军平时出动大部队的习惯太不一样了。一般来说,只有那些伪军才会人数这么少。
考虑到实际情况,包森做出了挺靠谱的判断,但事实并非他所料想的那样。
【王牌部队】
侦查员两人带回情报后,指挥部里立马热闹起来,大伙儿就到底是打过去还是撤回来这个问题,争得不可开交。
在一片叽叽喳喳的争论里,军分区副司令包森突然冒出个大胆的想法,他说这支队伍啊,其实就是披着日本军外皮的伪军,根本不是真正的鬼子。
根据这个情况,包森打定主意要给那支只有几十号人的“伪军”点颜色瞧瞧,后来,这个想法也得到了大多数同志的支持。
接着,包森动手准备打仗的计划了。虽然是跟伪军打,但他还是非常小心,不敢大意。他和指挥部里的几个军事头头商量了一下,最后决定在白草洼那个地方动手。
这儿是日军想要攻打冀东根据地的必经之路,而且还是个特别适合打仗的好地方。白草洼这地方地势特别陡峭,就夹在两座山中间,两边都是高高的山峰,底下的山沟里全是乱石。这样的地形,骑兵根本施展不开,防守起来容易,进攻却很难,简直就是个埋伏敌人的完美地点。
挑好地方后,包森立刻把打仗的任务分派给大家,他自己也冲到了战场最前线,亲自带着大家打仗。
在白草洼两边的山坡上,包森带着好几百人躲在那儿,就等着敌人上门。他们早已收到消息,说敌人现在就在附近村里头休息呢,要是他们再往前走,肯定会路过这儿。
没想到,那帮“假军队”在路上抢了好几个村子后,真的朝着白草洼那边去了。没过多久,他们就被八路军给盯上了。大家一看敌人终于中计,心里都乐开了花。可就在这紧要关头,包森却发现了点不对劲儿。
这支小队人数虽少,就几十号人,但他们那股子气势和装扮,跟一般的伪军大不一样。特别是他们手里拿的武器,还有胯下骑的大高马,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绝非普通日军或伪军能有的装备。
上面这些情况,都让包森明白,他们面对的绝非一支假冒的军队,更不是普通的日本鬼子,而是日本军队里的精英部队。
说实话,包森这回猜得一点没错,他一开始以为的那队伪军,其实就是日军里的顶尖部队,而且这支部队还是从关东军里挑出来的精英。
关东军,这支长期盘踞在中国东北的日军部队,在日军里头可是出了名的装备好、打架狠,大家公认的最能打。他们最嚣张那会儿,连美国的军队都不敢小瞧他们,势力大得吓人。
通常来说,关东军主要是待在东北地区,不过因为冀东根据地和东北挨得近,所以关东军的小队伍会时不时跑过来捣乱。包森他们碰上的那拨人,就是关东军里的尖兵,大名鼎鼎的武岛骑兵中队。
这支队伍不光有关东军的所有特性,还有个特别之处,那就是它里面的士兵全都是贵族家庭出来的,他们受到的都是顶级的贵族培养,军事水平远超普通士兵,所以大家都叫他们“贵族精英队”。
虽然咱们这边人多,占了上风,但武岛骑兵中队作为关东军的精兵,可不是吃素的。他们装备精良,战斗力强,咱们绝对不能掉以轻心。
一到白草洼,那群日军立马就觉得情况不妙。他们赶紧派了个小兵先去探探路,然后自己一个个紧张得不行,这儿瞅瞅那儿看看,愣是迈不开步子。这事儿,八路军战士们,还有包森,压根儿就没往那儿想。
现在这个关键时刻,包森又碰到了一个躲不掉的难题。
【最终的胜利】
虽然八路军早早设下了埋伏,但那武岛骑兵队实在狡猾,一直不肯上钩,而且他们还派出侦察兵,跑到山坡上去探情况。
这会儿,包森和八路军战士们面前就两条道儿可选。一条呢,是咱们主动上手干,但这么一来,敌人肯定就察觉到了,说不定立马就溜之大吉了。
另外一条路,就是乖乖等着,心里盼着骑兵队的侦察兵别瞅见咱们,就等着他们自个儿走进埋伏里。但这想法挺悬乎,万一被瞅见了,那日军肯定也会警觉起来,趁机脚底抹油跑了。
就在这紧张得要命的时候,副司令包森咬咬牙,心里有了主意,他决定要出手了。只见他猛地大喊一声“开火”,话音未落,一颗子弹嗖的一下就飞了出去,直接把一个日军从马上给打了下来。
随后,手榴弹和子弹像雨点般疯狂落下,猛烈地砸向日军。一时间,火光四溅,原本排列得整整齐齐的骑兵中队,瞬间变得混乱不堪,人马倒地,伤亡极其惨重。
碰到一般的日本军队,这时候肯定早就乱哄哄地逃开了。但武岛骑兵队毕竟是精锐部队,他们迅速调整好了队列,一边有条不紊地后退,一边安排人进行反击。
眼见敌人准备开溜,包森指挥官毫不犹豫地下了命令,让手下带着队伍去拦住敌人的退路和去路,打算来个“瓮中捉鳖”。
八路军利用地形,迅速把敌人的退路给堵死了。日军一看没路可逃,急眼了,就猛地朝我军冲了过来。
日军靠着先进的武器猛烈攻打我们,确实让我军受了些损失。但他们再怎么拼命,也逃不掉最后失败的结局。
敌人开始猛烈反击,但我军战士毫不畏惧,拼尽全力迎战,最终把日军打得溃不成军,就只剩下十几个人还活着。
就这么十几号人,还是不肯投降,他们发现了一个山洞,直接躲了进去,打算靠这个办法多活一会儿,盼着大队伍来救他们。
包森瞅准了他们的小九九,立马把所有火力都集中起来,对着日军躲的那个山洞猛打。可山洞太碍事了,就是没法把敌人一锅端。眼瞅着太阳都要下山了,敌人还是躲在山洞里不出来,包森心里头也开始焦躁起来。
他卷起袖子,拿起机关枪,直接冲到了离敌人不到两百米的前沿阵地指挥。在他的带动下,战士们不顾敌人的猛烈炮火,硬是把一颗颗手榴弹扔进了日军躲藏的山洞。突然间,山洞里传来一声巨大的爆炸声,紧接着,浓浓的烟雾就从洞口涌了出来。等八路军战士们冲进山洞查看,发现里面的敌人已经被一网打尽了。
战斗一完事儿,士兵们就动手收拾场地了。数了数,发现地上躺了七十多具敌人的尸体。除了一个脚底抹油回去通风报信的和另一个装死受伤的,剩下的敌人全被我们给收拾了。那个自诩为“贵族之花”的关东军精锐,在我军的勇猛打击下,最后都变成了枪靶子,一命呜呼了。
看看咱们军队,这次战斗不光抢到了日军的轻机枪和三八大盖步枪,而且把日军的鬼点子给狠狠打击了一番,让他们大失所望。
这场仗打赢了,真的把敌人给震住了。包森这个名字,在日军里头传得可响了,好多日本兵听到他都吓得不行。他们发誓的时候,都会提到包森,说什么“要是说话不算数,出门准能碰上包森”。
要说一下的是,过了好些年,日本有个老先生特意跑到中国,去祭奠多年前已经过世的包森。这位老先生,就是当年那场战斗里,逃回去报告消息的那个士兵,名字叫冢越正男。
站在包森的坟墓前,冢越正男这位头发已经全白的老者,缓缓地弯下腰,非常尊敬地放上了花圈。他还亲自写了一副对联,上联写着“如惊弓鸟儿,似漏网鱼儿”,下联则是“身为不死汉,前来祭包森”。
回头看看,那场大战已经是老黄历了。但现在咱们聊起那段往事,还是会被里面的人和事深深打动。他们让我们不仅窥见了历史的片段,更重要的是,让我们看到了国家危难时刻,一个人对国家和民族那种说不尽的深情和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