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战乱时期,为什么少有外族入侵?

吕尘玄 2025-04-10 10:14:54

首先,我们中华也是有着绝佳的地理位置的,东面是大海,西面是高山,南面崇山野林。而所谓的战乱,也就是在这个圈子里的争斗。

所谓的外敌入侵,如果简单说当时的中国,也就河南、山东、河北南部是核心,其他地方都可称作外部。在中国历史上,有个很奇怪的情况,就是北方犯南,真正由南向北统一的,可以说只有朱元璋一人。因为,当时所谓的外敌入侵都是那些人,就是北方游牧民族。

对于北方游牧民族的打击,汉武帝刘彻功不可没,也造就来卫青、霍去病、李广等一批悍将。在刘邦白登屈辱之后,经过文景之治的埋头发展,刘彻有足够的能力攻击北方,将威胁中原多年的少数民族,主要的匈奴势力基本上扫灭和驱逐。

其次,在三国时期,虽然国内很乱,尤其是黄巾、军阀混战,是非常乱的,如果北方的匈奴还在,那黄河以北估计也都被占了。这里面有两个可以关注的因素,一是西汉刘彻打下的基础,被打残的游牧如果再兴起,需要有一定的时间积淀。二是三国时期有几个猛人对北方游牧的打压。

一是公孙瓒与董卓。在抵御外族入侵的战争中,铁血将军公孙瓒应运而生,北方边境有公孙瓒,另外还有西北的董卓。他们都是在对抗外族入侵的战争中一举成名,也因此造就了一支强有力的军事实体,之后都尽力扩充自身实力,并逐渐成为了割据势力,在汉末纷乱中发挥重要作用,有他们在,北方的少数民族是忌惮的。

二是雄才大略的曹操。大家都知道在公孙瓒和董卓之后,曹操灭了西北军阀马超集团和东北的乌桓。

在中国历史上北方游牧民族屡屡向南犯境,曹操作为汉末中国北方霸主,对边境的安定做出了极大贡献。

在东北方向,趁乌桓羽翼未丰之际,曹操凭借其大智大勇将日益强盛的乌桓斩落,不仅安定了东北边境,而且极大的震慑了其余胡虏。同时,曹操对南匈奴采取分而治之的方式,也同样阻止了匈奴人的重新崛起。

而在西北方向,《三国志·曹操传》记载:安定太守毋丘兴将之官,公戒之曰:“羌,胡欲与中国通,自当遣人来,慎勿遣人往。善人难得,必将教羌、胡妄有所请求,因欲以自利;不从便为失异俗意,从之则无益事。”兴至,遣校尉范陵至羌中,陵果教羌,使自请为属国都尉。公曰:“吾预知当尔,非圣也,但更事多耳。” 《三国志·魏书·乌丸鲜卑东夷传》:“及汉氏遣张骞使西域,穷河源,经历诸国,遂置都护以总领之,然后西域之事具存,故汉宫得详载焉。魏兴,西域虽不能尽至,其大国龟兹、于寘、康居、乌孙、疏勒、月氏、鄯善、车师之属。无岁不奉朝贡,略如汉氏故事。”

所以我们看到,虽然历经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大分裂,中原乱成一片,北方边疆游牧民族并没有形成有效的力量,西域并未成为独立出中国的地方割据实体,西域总是臣服于中原王朝或与中原王朝有关联的地方割据政权,中国北方多民族文化得到进一步交融,这是在曹操彻底消灭乌桓、西北割据势力后形成的历史局面。这也为后来的统一,即司马氏统一中国创造了至关重要的基础环境。

0 阅读:7
吕尘玄

吕尘玄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