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剧中,丁宝桢捐一万两白银修黄河,去世后家人却掏不出丧葬钱

曦月谈谈 2025-02-20 15:53:54

在影视剧《丁宝桢》中有一幕丁宝桢认捐白银修缮黄河的情景,其中,布政使文大人捐款了一万两,丁宝桢也捐了一万两,其他官员多的有几百两,少的也有几十两。这个情景让很多观众有了些许疑惑,丁宝桢不是清官吗,怎么会有这么多银两?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其实丁宝桢的这一万两也是他本人的俸禄所得。清朝一个一品大员一年的俸禄加起来一共有2万两白银居多,其中大部分为养廉银。而时任山东巡抚的丁宝桢一年的俸禄加起来也有15000两左右,他认捐的这一万两正是其中的养廉银。

养廉银为何会如此之多呢?其实这也是雍正帝上位之后的无奈之举。在民间一直有“火耗银”的说法,指的是银子熔断后会有所消耗,比如收上来一百两银子,熔断之后就会比原来少,剩下的这个亏空也就称之为火耗。当时地方官员为了弥补这部分亏空,就会向民众多收取赋税,至于收多少国家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这个权力也被掌握在地方官员手中。

这就导致了地方官员贪腐严重,甚至有一种说法叫做“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为了改变这个弊政,雍正帝决心将火耗归公,收上来的这部分费用被用来弥补亏空外,还用来给官员发放养廉银用。而为了鼓励臣子清廉秉政,通常养廉银要高出本身俸禄的几十倍到一百倍不等。

所以时任山东巡抚的丁宝桢能自己拿出来这么多银子也是合理的。但丁宝桢的俸禄远比普通人家高,为何去世后家里人却连丧葬钱都拿不出来呢,丁宝桢的银子都去了哪里?

说来丁宝桢的仕途并不顺利,直到33岁才中了进士,之后又在小地方摸爬滚打,当上山东巡抚时已经44岁了。一个快要半百的人却没有积攒下半点积蓄。在任职山东巡抚时,又要养活官府上下一堆人员的吃喝花费,就算自身节俭也难以存下多少银子,加上还遇到了黄河水泛滥成灾。而在调任四川总督期间更是花销巨大。

当时四川之地可不像现如今是天府之国,而是积弊严重,流民遍地都是。所以丁宝桢不仅要维持官府的日常花销,还要救济流民,恢复生产秩序,这些每一项都是开支,所以直到晚年去世时,家里都拿不出点像样的积蓄,而遗体归葬山东时,家里人连路上的丧葬钱都掏不出,可见丁宝桢的为官清廉程度,这样一位为民请命的臣子,让人何等的敬佩!

0 阅读:3
曦月谈谈

曦月谈谈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投稿请私信~ 十分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