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奸雄——吴大帝孙权传(23攘外安内)

吕尘玄 2024-03-25 08:56:07

第九章 联蜀抗魏

3.攘外安内

黄武四年(公元225年)冬十二月,鄱阳贼寇彭绮作乱,攻陷周围数县。这年连续发生地震。

黄武五年(公元226年)春,孙权下令:“战争多年,百姓荒农,父子夫妇之间,不能体贴抚爱,寡人深表同情。如今北方敌人已退缩逃窜,中原之外已没有战事,因此下命各州郡守,对百姓实行宽容安息政策。”

这时陆逊因驻守的地方缺粮,上表请求孙权令诸将广开农田。孙权回复说:“主意很好!即日起我父子亲自领受一份农田,用给我驾车的八条牛分拉四犁耕作,虽然比不上古圣贤所作,也可以与大家一样同等劳动。”

秋七月,魏文帝曹丕去世,孙权趁机兴兵征讨江夏郡,围攻石阳城,但无功而返。

冬十月,陆逊上表向孙权陈说眼下应该办理的事情,劝孙权广施恩德、减轻刑罚,放宽田赋的征收,停止户税的收稽。又说:“忠直之言,不敢全部陈述,求得容身的小臣,常进功利之语。”

孙权回复说:“设置法令,是想以此抑恶防邪,防患于未然,怎能不设置刑罚以威服小人呢?这叫作先以法令制约,后依法律制裁,不想有人犯罪违法而已。你以为刑罚太重,我又何曾乐意将刑罚作为有利之物,只是不得已这样作而已。现在根据来信所言,应当重新咨询商讨一下,务必使其中可行的切实实行。而且身边宫廷的大臣有尽力规谏的责任,皇亲国戚也应提出补察得失的建议,用以纠正君主过失,表白自己忠义。《尚书》有言‘我有过失你必须纠正;我错了你不可跟着顺从。’寡人难道不乐意听取忠言来弥补自己的欠缺吗?而你却说‘不敢全部陈述’,怎能算是忠直的劝谏呢?如果小臣之中,有可以采纳的意见,难道能够因人废言而不予采纳吗?如果是谄媚拍马的言行,我虽愚,但也能识别清楚。至于征发户税的事,只是因为天下尚未平定,事业须得大家出力支持才能成功。如果只是守住江东,推行宽容政策,兵力自然够用,多有户税又有何用?然而坐守江东,不求进取,实为浅陋啊!如果不预先征收户税,恐怕临时征用就不那么方便了。此外,我与你名分虽然有异,但荣辱喜忧相同。来表中说不敢随大流苟安容身,这确实是我对你的真切希望。”

孙权的言语体现了一位明君的风范,他命令有关主管官员写好全部的法令条款,派郎中褚逢送给陆逊和诸葛瑾过目,让他们如果觉得有什么不妥当之处,就手增削修改。

黄武二年(公元223年)至黄武七年(公元228年)间,孙权致力于排除外患、安定内部。先后斩杀了叛将晋宗,平定了山越族的反叛。黄武七年(公元228年)夏五月,鄱阳太守周鲂假装叛离东吴,引诱魏将曹休。秋八月,孙权前往皖口,派将军陆逊督率诸将在石亭把曹休打得大败。

因多年的战争导致百姓无法耕种农田,北方的敌人也已经退缩逃窜,中原之外暂时没有战事。从黄武四年(公元225年)开始,孙权下命各州郡守对百姓实行宽容安息的政策,还在长沙、零陵、桂阳三郡交接边界的穷险地区设立十个县。

0 阅读:0
吕尘玄

吕尘玄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