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哨兵”洲际弹道导弹项目遭遇重挫,空军因预算严重超支而被迫暂停该计划。《空天力量杂志》2月11日的报道指出,由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主导研发的洲际弹道导弹项目成本已超出原定预算81%,国防部决定将该计划重新评估。
这一决定不仅影响导弹研发本身,还波及多个配套设施的建设,包括范登堡太空部队基地、希尔空军基地以及Dugway安全系统测试设施。原计划用于训练的发射设施也被搁置,整个“哨兵”导弹体系的推进几乎停滞。
美最新洲际导弹计划遭重挫:只是冰山一角事实上,早在2024年初,美国空军便警告该项目预算大幅超支,并在2024年8月由五角大楼进一步确认其严重超出预期。然而当时的国防部长劳埃德·奥斯汀并未采取果断措施,直到2025年1月20日,新任国防部长皮特·黑格斯上任后,才决定暂停项目并展开深入审查。
哨兵洲际导弹打算替换服役超过半个世纪的“民兵III”系统。2020年,美国空军授予诺斯罗普·格鲁曼133亿美元合同研制LGM-35“哨兵”导弹,以维持美国的战略核威慑能力。该导弹采用三级固体燃料推进,射程超过1万公里,能够搭载W87-1热核弹头,并具备未来升级为多弹头分导式再入飞行器(MIRV)的潜力。其先进的制导系统原本被寄望提升命中精度,然而,成本控制问题却成为计划能否推进的决定性因素。
美军近年来多个大型军事项目均遭遇预算超支和进度延误问题。比如B-21隐身轰炸机项目最初预计耗资230亿美元,但实际成本已攀升至320亿美元,单机价格由5.5亿美元增加至7.5亿美元,涨幅达36%。
美军下一代战斗机(NGAD)项目的情况更为严峻,自2014年立项以来已耗资16.6亿美元,未来预计追加117亿美元,但仍处于工程设计阶段,还没有实体机型问世,其造价高达2.5亿美元,远超F-22的1.5亿美元,使得该计划自2023年8月起被迫暂停。
美军在高超音速武器研发方面同样进展缓慢。空军的ARRW空射高超音速导弹项目自2018年启动以来已耗资53亿美元,然而多次试射失败,最终遭到取消。陆基与海基版本的LRHW高超音速导弹虽然取得一定进展,但仍受限于杀伤力评估问题,服役时间不断推迟。
美国军工企业在制造业能力下降的背景下,依旧以攫取政府预算为优先,导致多个国防项目难以高效推进。这一问题甚至影响到民用航空产业,波音公司近年来的安全事故频发,成为美国制造业整体颓势的缩影。
与此同时美国在航天领域的预算超支问题也愈发突出。阿尔忒弥斯登月计划的SLS火箭开发成本已达300亿美元,每次发射费用高达20亿美元,而SpaceX的星舰计划在相同任务上的发射成本仅为其十五分之一。此外NASA的火星样本返回任务最初预算为44亿美元,现已飙升至80亿至110亿美元,并将原定2031年的返回时间推迟至2040年,而中国计划于2031年完成火星样本返回。
国运来了都挡不住:中国各种奇迹起飞了!与美国国防和科技项目的停滞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近年来在多个领域取得了显著突破。2024年12月26日,中国自主研发的双六代战斗机完成首飞,表明中国已在航空技术领域的重大进展。而美军的NGAD项目仍未有实质性成果。
此外中国预警机和海军装备发展迅速。基于运-20平台的空警-3000预警机已成功试飞,并预计大规模列装以填补长期以来的空中预警能力缺口。而全球首艘电磁弹射两栖攻击舰076型已经下水,采用无人机搭载模式,其作战能力远超传统两栖作战平台。
在科技创新方面,中国的核聚变研究也取得了突破。2025年1月,中国“人造太阳”EAST实验装置成功实现上亿摄氏度等离子体1066秒稳态运行,创下全球纪录。这标志着可控核聚变向商业化应用迈出了关键一步。
在人工智能领域,中国开源大模型DeepSeek的崛起,对美国的技术封锁形成了强力回击。DeepSeek以不足GPT-4o 5%的成本和不到8%的算力,成功实现对标,并完全开源,吸引全球开发者使用。这使得美国试图通过算力和算法封锁中国的策略彻底破产。
在文化和意识形态层面,中国的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例如,小红书等社交平台的国际用户数量迅速增长,春节档电影《哪吒2》席卷全球,海外用户对中国文化的兴趣持续升温,这在过去是难以想象的现象。
综合来看,美国军工复合体在军费过度消耗、项目管理低效以及技术发展停滞等问题上正面临严峻挑战,而中国则在军事、科技、经济等多方面展现出持续增长的态势。如果美军无法有效遏制军工体系的腐败和低效,其全球战略地位恐将进一步削弱,而中国的发展势头则愈发不可逆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