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上将李天佑曾经感慨过:我打了一辈子仗,没被毛主席批评过,没想到却在这土匪上摔了跟头。
这位四野名将之所以如此难过的,就是因为建国初期在广西剿匪一事上没能很好地完成任务,使得主席致电训斥:“广西是全国剿匪成绩最差的一个省,领导方法存在严重的缺点!”
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起义过来的另一位四野名将陈明仁,虽然参加革命的时间晚,但陈明仁广西剿匪的表现却颇为亮眼,得到中南军区乃至中央的多次嘉奖,堪称他本人及21兵团的翻身仗。
明明是底蕴很雄厚的老革命,为何却不及“后来者”呢?关于这个问题,可以从李天佑、陈明仁应对匪乱的不同做法中找到答案。
广西这个省份,从民国时期开始就比较特殊,以李宗仁、白崇禧为首的新桂系,对蒋介石国民政府一直听调不听宣,拥有很强的独立性。
李、白将广西当成自己的老巢,费了很大心思经营,有一定的群众基础。白崇禧在撤离广西前,又特意安排部队化整为零打游击,复杂的地形和特殊的民情,都给解放军带来了很大麻烦。
而中央最开始让张云逸、李天佑、莫文骅等本土人士“桂人治桂”,无意间又给事情增加了几分难度。
中央想的是熟悉风土人情的广西籍干部,有助于加快局势稳定的速度。但他们都有强烈的乡土观念,执行了比较温和的剿匪政策,导致“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当时李天佑等人柔和到了什么程度呢?有一个政策就体现得很直观——每个县都只杀一名土匪头子,其余匪众教育后就释放。
他们本意是好的,希望土匪们能够迷途知返痛改前非,于国于民都是好事。但其中一部分人早就决定一条路走到黑,根本不会有任何感恩之情,因此放走不久又复叛。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钟祖培,此人是桂系老将,奉白崇禧之命在广西恭城发动暴乱,聚集三千多人攻打县城、抢掠公粮,杀害新中国军政工作人员164名。
叛匪人数不多,很快被平定下来,但李天佑抓住钟祖培后,只是进行了一番教育,在得到其从此安分守己的承诺后就放掉了。
然而钟祖培出去没多久又聚众闹事,这才被判处死刑。还有匪首伍达欧,足足被俘了十次。此类首恶都不诛,其余土匪的待遇可想而知。本来就反动,还没有威慑力,广西的局势因而迟迟无法稳定。
1950年7月,广西明面上的匪乱总算被平息,此时朝鲜半岛的战火愈演愈烈,第四野战军主力就陆续抽调北上,只留下45军继续执行剿匪任务。
可惜在怀柔政策下,那些土匪只是暂时隐匿,见大量野战部队离开后,其又死灰复燃。一时间多个县市接连发难,趋于失控状态。
如此形势,调守备军在短时间内难以奏效,唯有倚靠野战部队。此时能以最快速度增援的就是正在湖南整训的21兵团,军情如火,只能调动该部了。
一开始大家都不太看好21兵团,毕竟其是在1949年8月起义,改变阵营后还没有经历实战,难道表现还能比四野的老部队好?
而接到命令的陈明仁却很激动,他知道,证明自己的时刻到了。
在军事方面,陈明仁也是有自傲资本的,东征惠州,他有先登之功;抗击日寇,他率部攻克回龙山,确保滇西抗战的最后胜利;解放战争,他在四平让林总无功而返...
正面作战他都无惧,何况这小小的土匪。陈明仁凭借已有的情报,立即做出针对性部署,麾下52军联合柳州、平乐、梧州、宜山等地的地方部队,在大小瑶山地区展开剿匪行动。
53军则开赴百色地区,对桂西一带的土匪进行打击。另外,原先被批“剿匪不力”的45军,在得到最新指示后也在桂南重拳出击。三个军齐心协力,誓要尽快扑灭匪祸。
1951年1月15日,参与剿匪的作战部队基本完成了对目标匪巢的合围,陈明仁亲率的52军在最开始还是遭遇了麻烦。
自古以来,大小瑶山地区就因地势险要、溶洞众多而匪患猖獗,广西基本解放后,顽固的散兵游勇通通汇聚于此。到陈明仁率部来剿时,土匪武装已多达3.8万人。
白崇禧为了让他们效力,还一路封官许愿,划为8个军、13个师、2个纵队、7个支队等等,各种官职中将、少将都有。
陈明仁率主力进攻时,这些土匪就借助地形逃窜隐藏,等解放军撤下去,他们又出来作乱。即便陈明仁身经百战,一时间也没什么好办法,难道真的全部烧光不成?
在他苦恼之际,5万多名原先受压榨的翻身农民自发组织起来,他们高喊着“打倒恶霸,消灭土匪,讨还血债”的口号,为52军带路。
土匪依仗的无非是熟悉地形,这些农民都是本地人,哪里能藏人、藏物资都门儿清,他们开进深山进行拉网式搜索,匪众无所遁形。这就是人民战争的力量啊!
在这样的独特攻势下,仅仅过了十来天就有8000多名土匪被俘。另外在群众的奔走呼吁下,还有上万名土匪下山投降。剩下的那些死硬分子知道当地难以生存,便准备找机会逃亡越南。
不过百姓早早就自发建立封锁线,无论他们往那边走,都会被侦察到,最终在40多次战斗后。这些土匪全军覆没,大小瑶山的匪乱平定。
1951年3月,陈明仁将战况致电中央,共消灭土匪38037名,缴获火炮16门,电台3部,长短枪37500支,轻重机枪170挺。随后陈明仁马不停蹄率部赶往桂北四十八?。
此处有72个大型溶洞、48处天险,同样易守难攻、地形险要,盘踞着2.9万土匪。
最丧心病狂的是,这些土匪为了避免出现大小瑶山地区的情况,大肆杀戮周边的百姓,美其名曰“坚壁清野”。
其中一名匪首廖世祥5天内劫掠7个村庄,杀害众多无辜村民,甚至还冲击了区公所。
为了恐吓百姓不与解放军合作,他们每进攻一个地方,就把房屋通通烧光,一些跟解放军交好的百姓还会被他们分尸示众。
土匪以为这种残忍手段会让人产生畏惧,殊不知反而激起更多人的怒火、将一些犹豫不决的两面派都推远了。
往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附近百姓新成立农会,很快拉起上万民兵,沿途设立检查站,如发现匪情就向解放军报告,主力进山围剿时他们也积极配合,很快就把土匪打得崩溃。
匪首向天雷、廖世祥、范广鉴、曾祥斌等人经公审后处决。
最后就是桂西,此处情况比较复杂,西靠云南,北邻贵州,属于三省交界处,古代往往是“三不管”地区。
桂西的土匪能得到云、贵土匪的支援,而那两省是由二野剿匪部队负责,所以想清除桂西土匪,除了要克服地形等因素外,还要跟二野协调好。
陈明仁毕竟是起义过来的,二野一开始就跟21兵团没什么默契,有些事情也不太配合。上级见状,将隶属于二野的剿匪部队及有关各军分区的地方武装,通通交由陈明仁来指挥。
获得如此信任与权力后,陈明仁非常感动,于1951年4月15日正式打响桂西剿匪战斗。
他动用53军的两个师大举进攻山地,因为有民众配合,敌无法阻挡。本来陈明仁想一举将土匪消灭在桂西,但土匪狡猾,还是有上千人逃到了云南的广南县和贵州的安龙县。
如果是以往,陈明仁说不定就只能将情报告知二野,然后停止追击脚步。但此刻他是总负责,就让53军继续追剿,二野的部队也在对面堵。最终在南盘江畔将匪“西南第七集团军”最后的数百人歼灭。
陈明仁凭借剿匪立下的功,为自己、为21兵团打了个翻身仗。而他也通过剿匪战斗明白了解放军能打败国民党军的重要原因——得民心者,得天下啊!
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兵民之中,兵民是胜利之本。[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