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他善攻城升司令员,有上将资历,却因腐败开始犯下重罪枪决

文人相爱也相轻 2023-09-21 10:13:07

自古以来冷兵器时代,虽然是名将如云,但是善于攻城陷寨的,具备破城能力的人可谓是凤毛麟角,要是有这能力的人,大都成为后人敬仰的名将,比如西汉时期的韩信,善于攻城掠寨,被后人誉为韩信将兵,多多益善。三国时期的黄忠、乐达,也是靠“先登陷陈”而得到重用;元代早期成吉思汗手下有一个名叫郭侃的名将,率领蒙古兵从亚洲打到欧洲,一举攻下各国大小城堡七百余座,炸平一个又一个堡垒,他征服的那些对手都惊呼:“东人将军,神人也”。还有明朝初年的徐达也最善于攻城克坚,兵锋所向披靡,把元军打得满地找牙,收获幽三十六州,功不可没。

抗日战争时期,疯狂的日军大都是占领县城等战略要地,由于县城交通便利,战略物资运输方便,一旦有战事就能快速行动,加之很多县城都有坚固的城防设施。抗日队伍由于武器落后,攻城是颇有难度的,没有办法,只好农村包围城市,就在外围打打游击,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实际上这样对侵略者只能伤点皮毛而已。所以,能攻坚城的人,一般都能得到重用,提拔都很快,抗战时期,在河北盐就出现了一名善于攻打县城的人,此人名叫邢仁甫。

邢仁甫,河北盐山旧县镇东街人(今名千童镇),我们到他老家采访时得,得知这个小镇原来还是日本人的祖宗所在地。原来公元前209年3月,秦始皇派徐福出海寻长生不死药,为了表示对神仙的敬意,带了3000童男童女以及百工巧匠,就是从这里上船渡海出发,据东汉班固《汉书·荆伍江息夫传》载:“百姓悲痛愁思,欲为乱者十室而六。”父母为孩子外出而悲痛。故在此设立“千童祠”以示纪念。

后来,这数千个孩子渡过大海到达日本,那个时代的日本还处于新石器的野人时代,过着茹毛饮血的蛮荒生活,看到徐福率领的船队还有这些孩子来了,都以为是神仙,特别是他带去的大陆先进的文明,后世尊徐福为农神、纺织神、医药神。他带去的3000童男童女也就成了日本人的始祖。今天,日本的羽田,羽太,八田,潘多,波多这些姓氏在日文发音中都和“秦”的发音相同。因此,抗战时日军在我国抢杀烧掠,无恶不作。唯独到了千童镇军官一反常态,严格下令不许带枪,不许杀人,不许撒野,还集体到的千童祠祭拜,恭恭敬敬的跪下,给祖宗磕头上香。

千童镇上了年纪的老人,说着日本人寻祖宗的故事外,还传颂着当年活跃在盐山一带“邢司令”的事迹。这个邢司令便是邢仁甫,在村子里,邢仁甫从小的时候就是不安分的人,原因是他父亲的基因流传,他的父亲邢子龙,十七岁就参加了义和团运动,号称刀枪不入,专和洋人作对,后来遭到镇压避难到外地,在东北抄匪抗日,任东北模范牧场厂长,为抗日队伍供应大批军马,后被日军抓去关押两年受尽百般折磨,眼睛火蒙差点失明,头发胡子都变白了,直到被救出后已经形同废人,被送回老家静养。

回到老家后,邢子龙想方设法让儿子邢仁甫上学,总算是完成了小学的学业,那年代,上过小学就可以算是知识分子了,有文化的他就当上了教师,书没有教几年,邢仁甫觉得战争频仍,老百姓吃不饱、穿不暖,想要闯出一片天地,最佳途径就是去当兵,于是参加了一支国军部队,不过有文化人又精明的他,加上战场上能力突出,属于人精一类,很快就被上司看中,成为旅部的一名参谋人员。

在这支部队里没有混几年,他又不干了,回到老家,此时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可以说,此时正是一名有理想有抱负青年的邢仁甫,很快就在他的老家行动起来,他每天上街散发传单,宣传抗战,同时也组织起一批人,从家里拿起长矛、大刀、土铳、烧火棍之类,还打出旗号曰“抗日救国军”,还自己封了个这支队伍的最高军事长官,这百十号人在小镇上的确掀起了一股旋风。

不过,这毕竟是民间组织,在气势上能提振百姓的抗日信心。自从中华民族全民抗战统一战线形成之后,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此时民国政府引导大家拿起武器,抗击侵略者,一开始的时候邢仁甫的手下只有几百号人马,且都是种庄稼的汉子组成的农民军,武器当然是落后。虽然当时的民国政府给他封了个救国军司令的头衔,但上级对他手下的那些人马一不拨饷,二不发枪,部队的吃喝拉撒,日常开支,都得自己张罗,时间一长队伍自然就要解散。为此,邢仁甫找到上司诉苦,要求拨点银子。

谁知当年的国府比他还艰苦,十分无奈地说: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没有吃没有穿,敌人给我们送。你们在县城的周边的日军运输线上设下埋伏,开展武装斗争发,干下一把,或者打游击,打个黑枪埋个地雷,挖个地道送个鸡毛信嘛!不就来了补给吗?

倘若是其他的人,听到上级这话,估计要一跳三尺高:你不发枪不发弹,只一张封官的纸,咋开展武装斗争,这可是玩命的事儿,你站着说话不腰痛,要不你自己来试试。然而,这个胆大包天的邢仁甫却不是这么想的。他回来后召集下属说:在日军运输队必经之路凭险设伏,小打小闹没有意思。我们要打就搞条大鱼,决定攻打盐城县城。

要知道,攻打日军占领的县城据点,那可不是闹着玩的,国民党的正轨部队,一般都不敢碰这个硬钉子。我们曾经看过电视剧《亮剑》李云龙率领的兵强马壮的独立团,联合周边的中央军、晋绥军,县大队、区小队、民兵都上了,拉开大兵团决战的架势,去攻打平安县城,晋西北简直乱成了一锅粥,平安县城虽然拿下,消灭了城中的日伪军,而且后来日军反扑又没有守住,此事被网友戏称“平安格勒战役”。这事从侧面反映出县城城高墙厚,易守难攻,要拿下不容易。

更何况邢仁甫夸下海口要攻打是盐山县城,此城地处山东、河北两省之间,抗战时期号称“冀鲁枢纽”,是交通要道,战略位置相当重要,城高墙厚,易守难攻,加上城外环绕有护城河,河水因大雨而漫涨,河宽水深无法徒涉,加之日军长期驻守,把其作为重要据点营造,城里常驻扎两个小队日军百余人,还有500多名伪军。平常小打小闹的抗日武装,不要说攻城,就是靠近城墙根的胆子也未必有。

令人没有想到的是,邢仁甫要攻打这里,看他胆子有多肥。而且他真的动手了,他首先把手下的百十号人马分成几路,一路在盐山城外制造事端,采取虚张声势,日夜骚扰的战术,即打冷枪,扔手榴弹,在铁桶里燃放鞭炮,擂鼓呐喊,佯作攻城。一路巧布疑兵阵,同敌人周旋;再派出一路精锐打扮成农民,混入城内摸清敌人巡逻的时间和线路。

同时,各路部队分成若干小组,高举红旗,喊着口令,在县城周围村庄来回穿插,时隐时现,使敌人摸不清他的实际兵力,城里的日军看到盐山县城有游击队,恼羞成怒地派出精锐去“扫荡”,结果每次都扑空。

1938年1月30日,正值腊月二十九除夕(这一年没有腊月三十),也是年关大集,日伪军不得不打开城门,让群众去赶集。这天晚上天寒地冻,北风呼啸,子夜时分,月黑风高之际,邢仁甫一声令下,内外一起动手,城里的四处制造混乱,他自己亲率主力,里外策应,集中不多的人马攻打城门,此时守城的日军根本不知道对手是什么部队,有多少人进攻,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捣盐山县城,敌防不胜防,仓惶弃城逃窜。给他留下了大量的军用物资和枪支弹药。

此时正值春节期间,邢仁甫率部队入城后,开仓放粮,救济百姓,把粮食分给贫困农民,救济百姓。当地群众敲锣打鼓,燃放鞭炮,庆祝胜利,欢度春节。同时杀猪宰羊,碾米磨面,慰劳部队,使指战员们受到极大鼓舞。这次战斗缴获了敌人许多物资,部队的给养供应得到解决,还惩治汉奸,受到群众的热烈拥护,当时的盐山县城奔走相告,附近各村青年纷纷报名参军,战斗兵员也得到了补充。军威大振,士气高涨。

盐山县守城的日军后来拍电报向上司求救,被缴获的一份电报底稿上写道:“匪首邢仁甫部千多人,此外尚有游击队三千多人,周围全是部队,声势浩大,不可抵御。”从中可以看出,邢仁甫所有的攻城计划是非常细致,手下数百人,能运用到如此效果,令敌人闻风丧胆的地步,可见着实是不简单。

这次娴熟地攻打盐山县城,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之后,摸到攻城窍门的邢仁甫,在二十多天后,又率领部队进攻无棣县城,据《无棣县志》记载,他兵分四路,自己身穿便衣长袍,内藏短枪匕首,手下化装成赶集的群众,向四门迂回。顺利进城之后,里应外合,埋伏在门外的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了上去,一亮剌便将那守城门的士兵撩倒,他无声无息地躺在地上,紧接着有人将紧闭的大门一下子打开了。隐蔽一旁的大部队从大门口蜂拥而入,顿时城内枪声大作,杀声震天。

经过激烈的战斗,不长时间完全解决了战斗,无棣县城被攻克了,同时,击毙顽固拒降的敌警备队大队长,俘伪县长,歼灭日伪军数百人。他指挥部队打扫战场,搜集战利品补给部队,缴获大量的枪支弹药,当时,无棣抗日情绪异常高涨,得知攻克日伪军占据的县城,各个村都自发组织代表,给他们送水、备干粮、派向导、绑担架,献出用做攻打的梯子,组织起好几百人配合部队去再次攻打更多的县城城。

队伍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邢仁甫如法炮制,要攻打更多的县城,接下来短短数个月内,他采取里应外合,摆疑兵阵等各种各样的办法,先后攻克南皮县董村镇,歼敌数百人,夺取庆云县城、乐陵县城、一时间在邢仁甫的这支队伍可谓是威震华北地区。他兵力发展到数千人之多,武器装备也得到了较大改善,队伍也颇有战斗力,使日伪军很头疼。

能攻城的邢仁甫,一度成为远近闻名的抗日力量,他具备攻打县城的特殊才能,惜才爱才的八路军领导人,认定他是十分难得的人才,于是,他的队伍改编成八路军115师教导6旅后,他担任的职务是一把手旅长。我们知道,这一阶段,开国大将陈赓也就是旅长。由此可见,正是邢仁甫有这种攻城掠寨的能力,正需要人才的八路军,对他的任命可谓是超过了很多的老红军干部。尤其是后来成立冀鲁边军区时,上级又任命他为军区司令员。

115师教导第六旅旅长兼军区司令员,同一时期这级别有多大呢?我们就说当年在这周边的几个同级别军分区的领导,比如鲁中军区司令员王建安、滨海军区司令员陈士榘、胶东军区司令员许世友、鲁南军区司令员张光中,政委傅秋涛。这些军区的司令员、政委,1955年都授予上将军衔,即使转到地方工作的没有授军衔也成了省部级干部,如果这名能攻城的邢仁甫,接下来坚持斗争,前途可以说是一片光明,大概率也是开国上将的料子,即使差一点,中将那是稳的。

然而,令人扼腕叹息的是,自以为有攻城特殊才能,随着地位和声望的提升,官越做越大,邢仁甫开始变得骄傲自满了起来,随之而来的是谱也摆得越来越大,他逐渐放弃了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不愿再过艰苦的生活,每次作战也不亲临前线,他认为权力在手,便可以无法无天了,老子天下第一,于是在部队中我行我素,为所欲为。

俗话说,万恶淫为首。邢仁甫走上恶劣犯罪行为的绝路,正是淫欲开始。因为淫是容易诱使人从正常模式堕落到放纵不正当模式,轻则困扰身心,扰乱人事,引发争吵,造成一系列的家庭和社会矛盾;重则丧失理性,干扰理智,消磨意志。尤其是身处高位的人,因责任大、影响更大,同时受到的诱惑就越多,三观不正的旅长兼司令员便陷入这万劫不复的境地。

当时,司令部组建了一个文工团,就是打仗胜利的时候对各部队进行慰问演出,鼓舞士气的作用,文工团里面的女演员不少,都是年轻漂亮,其中有一名叫宋魁玲的主角,面貌甜美,身材挺秀,而且多才多艺,对文艺、音乐、图画都有相当的造诣,钢琴、古筝、琵琶等弹得悠扬,歌声唱起来也如百灵鸟一般,动作流畅优美,总之方方面面一举一动都让人感觉十分美好,一点绝无脂粉态,峨眉淡扫绝尘埃,很切合时人对“团花”的追捧。

邢仁甫看宋魁玲的感觉特别美好,文化程度较高的宋魁玲,看到堂堂司令看自己的眼神,便心领神会,有空闲的时候便找司令请示汇报工作,自然投怀送抱,短短的时间,二人各取所需,就勾搭起来。如果说,邢仁甫与宋魁玲图一时之欢暗渡陈仓,说明他没有完全泯灭良心有所顾忌,偏偏他认为自己是“老大”,不顾自己本来有一个原配妻子,还育有三个儿女,有一个幸福的家庭,还要所谓名正言顺地举行隆重的所谓“结婚仪式”,还请来当地有头有脸的人“主婚”“证婚”等,造成极其恶劣相的影响。

此时,军区副司令员兼副旅长(其实承担政委的职责,由于当时国共合作,国民党不允许设政委一职)黄骅同志知道他这种不良作风,本着“治病救人”的原则,对他提出挽救、教育和批评,本来战争年代,作为一名高级干部,偶然犯点男女关系的事情,拿一些领导的话说,那叫“小节”,不能算是大错。但也得注意方向路线性的大错,据调查,宋魁玲的家庭成分是地主,作为地主家的小姐,是绝对不许和我军高级干部结合的,因此,必须立即分手,希望他能悬崖勒马。

色令智昏的邢仁甫根本听不进忠告,他不仅不接受教育,而且怀恨在心,认为领导是在故意找他的荐,是在排挤他,随后造谣诬蔑,散布流言蜚语。特别是当时日寇对冀鲁边区步步逼近,组织大规模“扫荡”,边区抗战进入最艰苦阶段。边区广大军民积极响应上级提出“咬紧牙关,渡过困难”的号召,顽强拼搏,浴血奋战。身为军区司令员的邢仁甫,为了自身安全,竟在新海县海边找了一个荒岛——汪子岛(现属海兴县)建立所谓的“后方基地”,让战士和民工在这块方圆不到二里的海岛上修建房屋和工事,为他建造个人安乐窝,带着宋魁玲和警卫部队每天大吃大喝,追求享受。

上级看到他这种不思进取,腐败坠落,决定将邢仁甫调到延安抗大学习进修,其职务暂时由副司令员黄骅代理。然而,这名昔日善于攻城掠寨的邢司令,反而站在极端个人利己主义的立场上,对同志极为嫉妒和不满,错误地认为黄骅背后捣鬼,夺他的军权,抢占地盘,拒不执行上级的决定,还乘机进行所谓“报复”,于是召集亲信策划刺杀黄骅。

1943年6月30日这一天,天空阴暗,细雨蒙蒙。冀鲁边军区副司令员黄骅、参谋长陆成道、侦察副股长崔光华、锄奸科长陈云彪等人在当时的新青县大赵村召开侦察会议。这时,门外闪进几个披蓑衣的人,黄骅此时已察觉情况有异,正要掏枪,但已经来不及了。罪恶的枪声响了,黄骅倒在血泊中。接着十几个匪徒用短枪向屋里猛射,与会人员没来得及反击就全被打倒了,为首的匪徒见阴谋得逞,挥舞着手枪说:“撤!”,司令员黄骅等六名高级干部壮烈牺牲,这就是冀鲁边区骇人听闻的“大赵村惨案”。

黄骅副司令员等多名高级干部遇难,是一次严重事件,立即引起了上级领导机关的高度重视,经缜密侦察,时任冀鲁边军区司令员、115师教导第六旅旅长邢仁甫有重大作案嫌疑,犯下滔天罪行的邢仁甫知道事情败露,难逃制裁,最后逃之夭夭,后投靠日寇,成为一名可耻的汉奸。写了《效忠天皇》《灭匪计划》等叛变自首材料,供出我军在冀鲁边区的全部情况,以此换取了津南六县司令的职位,日寇投降后,邢仁甫摇身一变,化名罗镇又当上了国民党天津军统站一级少校组长、河北省第三专署专员兼保安司令。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建国后,这个血债累累的叛徒,终于落入人民的法网,1950年秋天,公审后押到盐山召开的万人大会执行枪决。他的老家千童镇的人都说,邢仁甫从欲望开始,腐化变质,败坏风气,堕落为贪图享受,作战不力,违抗军令,杀害战友,叛变投敌,成为汉奸,一步一步滑向罪恶的深渊,成为民族的罪人,遗臭万年,本是一手好牌,却被他打得稀烂,的确令无数后人嘘唏感叹。

0 阅读:1

文人相爱也相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