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看起来其貌不扬,学历也是平平无奇的技校,但他却凭借一己之力攻克了一个世界性难题,直接打破了我国在航空发动机领域的空白。
要知道,这项技术被外国封锁已久,让我国无数科学家和技术人员头疼了很多年。
当外国得知这一消息后,纷纷抛出橄榄枝,想要挖走这个人才,或者直接买下这项技术。
但小伙却一脸坚定地拒绝了,还表示:我是中国人,绝不离开我的祖国!
他到底是谁?又是如何做到的?
感谢各位读者的支持!我们在文章中加入了5秒广告解锁,希望能为您带来高质量、有深度的阅读体验的同时,能够增加一些收益维持正常运营,您的点击是原创作者持续输出好文的动力!
洪家光出生在辽宁省沈阳市的一个贫困家庭,洪家光的父亲身体孱弱,常年卧病在床,无力工作。
为了维持这个摇摇欲坠的家,母亲不得不每天凌晨就起床,顶着刺骨的寒风去清运垃圾。
年幼的洪家光经常跟随母亲一起工作。在寒冷的清晨,他瘦小的身影跟在母亲身后,小手冻得通红,却还是坚持帮忙。
1995年,16岁的洪家光勉强进入了沈阳黎明技工学校。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他的生活有所改善。家里拿不出太多的钱,他只能选择每天往返于家和学校之间,节省住宿费用。
这样的生活极度辛苦,但洪家光没有放弃。
他把通勤的时间变成了学习的机会,在摇晃的火车上如饥似渴地阅读专业书籍。
即使眼睛因为昏暗的光线而酸痛,即使胃因为没时间吃饭而抽搐,他也从不停下学习的脚步。
1998年,洪家光正式参加工作,成为一名普通的车工。
在这里,他遇到了很多大师傅,洪家光也因此逐渐变成一个很有经验的车工,逐渐成为厂里的技术能手。
而他即将面临着一个重要的任务。
我们国家有个叫中国航发的大公司,是专门负责研究和制造飞机发动机的。
他们一直在努力让航空发动机的生产变得更先进,用上电脑和智能化的技术。
但飞机发动机可是个特别复杂的东西,被称为"工业皇冠上的明珠",它里面有成千上万个精密的零件,每个零件都要做得特别精确,一点儿都不能马虎。
以前都是工人们手工制造这些零件,但现在这种方法已经跟不上时代了。
我们需要一种特别厉害的智能机器,能自己干活,还能和电脑连接,帮助我们加工这些关键零件。
但是问题来了:国内现在还没有这样的机器!国外倒是有,但是人家不卖给我们。
为什么?因为飞机发动机太重要了,别的国家怕技术外流,所以把相关的设备和技术都看得特别紧,根本不让我们买。
这就意味着,中国航发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来研发这种先进的智能加工设备。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洪家光挺身而出,主动请缨承担了这项艰巨的攻关任务。
洪家光深知,这项任务将面临诸多挑战。
首先是技术难度极高,需要整合机械加工、电子控制、计算机软件等多个领域的尖端技术。
其次是时间紧迫,航空发动机产业的竞争不等人,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突破。
再者,还要面对经费、人力等资源的限制。
但这些困难并没有吓倒洪家光。相反,他的内心燃起了一团火。
为了攻克这个难题,洪家光花费了4年多的时间,日以继夜地工作。
每天14小时以上的高强度工作成为了他的常态,连睡觉时都在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案。
在这漫长的岁月里,洪家光经历了无数次失败和挫折。
他改进车床时,为了减小微米级的间隙,常常工作到深夜,双手布满了茧子和伤痕。
改造传动机构时,他不慎被零件割伤,鲜血直流,却仍坚持工作。
重做刀台和固定小托盘的过程中,他多次因疲劳过度而累倒在工作台前。
为了提高刀具质量,洪家光不惜自己亲身试验。
他练习磨制了上百把不同功能和材质的刀具,手掌因长时间接触金属而变得粗糙不堪。
在总结几万字心得的过程中,他常常熬夜至天明,双眼布满血丝,却依然坚持记录每一个细节。
他还研发出了用于打磨叶片砂轮的滚轮工具,大大提升了叶片加工质量。
不过发打磨叶片砂轮的滚轮工具时,洪家光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他曾连续几个月没有突破,饱受失眠困扰,甚至一度怀疑自己的能力。
但他没有放弃,而是更加努力地钻研,终于在一个深夜取得了关键性突破。
在洪家光的带领下,"洪家光劳模创新工作室"和"洪家光技能大师工作站"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申报授权31项国家专利,完成创新和攻关项目84项,成果转化63项,解决临时难题65项。
他们完成了200多项工装工具技术革新,解决了300多个技术难题。
洪家光与团队研制的"航空发动机叶片滚轮精密磨削技术"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是对他们努力的最好褒奖。
洪家光深知,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培养更多的人才,才能推动整个行业的进步。
因此,他非常重视对年轻一代的培养。
2015年,以他名字命名的技能大师工作站成立。
2018年,这个工作站升级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目前有16名成员。
在洪家光的带领下,这个团队解决了上百项生产难题,完成了84项技术攻关,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后辈加入。
洪家光的徒弟王天宇这样评价他的师父:"洪师傅不仅关注我们青年职工的成长与发展,还引导我们立足岗位、勇于挑战。在工作中,我们互帮互助、取长补短、共同提升。"
多年来,洪家光始终坚持奋战在生产第一线。
他带领团队完成了200多项工装工具技术革新,解决了500多个生产制造中的难题。
他们研发出的航空发动机叶片滚轮精密磨削制造技术,大大提升了国产航空发动机叶片的加工质量和安全性能。
洪家光的努力和贡献得到了广泛认可。
他先后获得了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等多项荣誉称号,成为名副其实的"大国工匠"。
但是,荣誉并没有让洪家光停下脚步。
他依然扎根岗位,秉承着献身航空发动机事业的责任。
他说:"新时代给了我们实现梦想的机会,我们一定要不负青春年华,为国产战机装上强劲的'中国心',贡献自己的力量。"
洪家光的故事,是千千万万个中国工人奋斗史的缩影。
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工匠精神,什么是责任担当。从一个普通的农村少年,到航空发动机制造领域的"大国工匠",洪家光的成长历程告诉我们:只要肯学习、肯钻研、肯吃苦,就没有攻克不了的难关。
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新时代,我们需要更多像洪家光这样的大国工匠。
他们用智慧和汗水,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着不平凡的业绩,为中国的航空事业乃至整个制造业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让我们向洪家光致敬,向所有默默奋斗在各个岗位上的劳动者致敬。他们是中国制造的脊梁,是中国梦的筑梦人。
相信在他们的努力下,中国的航空事业必将腾飞,中国制造必将屹立于世界之巅!
信息来源:
央视新闻——《二十大代表风采丨洪家光:匠心守护国产战机“中国心”》
中国青年网——《中国人的故事|二十大代表洪家光:以心“铸心”的大国工匠》
东北新闻网——《洪家光:精益求精的普通车工 终成“大国工匠”》
光明网——《洪家光:毫厘之间,用车刀镌刻精度》
中国组织人事报——《【人物专访】洪家光:用匠心点亮自己带动他人》
新华社——《洪家光:以匠心铸“机”心》
光明网——《【二十大代表风采】洪家光:车刀镌刻奋斗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