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往事(425):小勃律之战

六十秒历史 2024-03-17 02:25:49
第二篇 盛世欢筵:权杖的游戏(217)

唐军攻下连云堡后,在下一步行动上,内部发生了分歧:

‘中使边令诚以入虏境已深,惧不敢进。仙芝乃使令诚以羸弱三千守其城,复进。’

表面看,这段话描写了宦官的胆小怕事,和高仙芝的英雄气概,但实际上,它背后隐藏着一个重要信息:此行的作战任务。

边令诚是皇上派来监军的,监军监什么?主要就两条:一看有没有谎报瞒报,二看有没有自作主张。

假如皇上给的指示是打小勃律,有没有可能高仙芝要去边令诚不去?

因此,我们可以推断:李隆基给的任务是拿下连云堡,至于打不打小勃律,最起码没说死,大概率是根据战场情况来定。

那战场情况怎么样?四个字:伤亡惨重。

打连云堡时,吐蕃‘依山拒战,炮檑如雨’,不可能没有伤亡,战后留下三千人守连云堡,应该就是伤兵,包括一些高原反应跑不动的,再算上阵亡人员,怎么也得四到五千人,高仙芝总共带了一万兵,算下来伤亡近半。

伤亡这么大,而且拿下连云堡,皇上那边已经能够交差,边令诚不肯再进,情有可原。

但高仙芝不这么想。

来都来了,不去小勃律看看?好比出远门旅游,大钱都花了,还在乎花点小钱看景点?

想去,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三日,至坦驹岭,直下峭峻四十余里,兵士不肯下,云:‘大使将我欲何处去?’”

才走三天,麻烦就来了。坦驹岭是个险峻的山口,下去后再走三天即到阿弩越城,后面就是小勃律国都。但是下山是个四十里长的大陡坡,弟兄们一看,不肯走了,说司令你这是要把我们带去哪?

这再次验证了前面的推断:部队出发前,领受的任务没说要跑这么远。

高仙芝早有准备:

“坦驹岭峻绝,仙芝恐士惮险不敢进,乃潜遣二十骑,衣阿弩越胡服来迎,先语部校曰:‘阿弩越胡来迎,我无虑矣。’既至,士不肯下,会二十人至,曰:‘阿努越胡来迎,已断娑夷桥矣。’仙芝即阳喜,令士尽下。既行三日,越胡来迎。明日,至阿弩越城。”

这就是一场心理战舆论战,只不过对象是自己人。这里面提到娑夷河,是吐蕃入小勃律必经之路。高原河流湍急,无法船渡,只能依靠藤桥,所以高仙芝散布断桥舆论来安抚军心。

柏杨《白话资治通鉴》

那为啥阿弩越真的投降了?和弟兄们不走是一个道理——路太险,没想到唐军真能来。

高仙芝很清楚,速度是关键,从连云堡开始,打的就是一个出其不意。同样,他占据阿努越后,片刻也不敢停留,派手下席元庆带一千骑兵,急行军前往小勃律国都,走之前交待:你这一去,他们人肯定跑了,到了以后先放空气,愿意归附唐朝的有赏,等他们头头出来领赏,通通给我抓起来。

事情果然如高仙芝所料。

‘元庆如其言,悉缚诸大臣,王及吐蕃公主逃入石窟。仙芝至,斩其附吐蕃者大臣数人。’

这又是一场心理战舆论战,只不过对象换成了小勃律。

控制完城内,又火速派席元庆去了城外:

‘藤桥去城犹六十里,仙芝急遣元庆往斫之,甫毕,吐蕃兵大至,已无及矣。藤桥阔尽一矢,力修之,期年乃成。’藤桥的修建工期要一年,面对滔滔江水,吐蕃军只能望桥兴叹。

外绝援军,内失国都,小勃律王还能躲哪去?‘至是,仙芝徐自招谕勃律及公主出降,并平其国。’

《新唐书》还有个夸张的描述:‘于是拂菻、大食诸胡七十二国皆震慑降附。’拂菻是东罗马,大食是阿拉伯,这些国家和唐朝隔得老远,拉关系是有的,降附谈不上,拿下小勃律的真正意义,体现在另外一段话中:‘诏改其国号归仁,置归仁军,募千人镇之。’

在葱岭以南地区的争夺战中,唐朝占据小勃律这个前哨据点,压倒吐蕃取得了上风。

本篇修订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一分钟神思漫游’

0 阅读:1

六十秒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