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防长奥斯汀在东盟防长扩大会议上吃了一记“闭门羹”,没能与中国防长董军见面。这本应是修复中美军事关系的契机,怎奈美方执意推进对台军售,结果被中方断然拒绝。这让奥斯汀有点骑虎难下,外交上失了颜面,心理上也有点憋屈。
于是,不到24小时,他选择直接“开摊”,旋即在社交媒体上宣布“仁爱礁特遣队”的存在,还强调了美国对菲律宾的“强力支持”。这条推文迅速在全球媒体中掀起波澜,因为它清晰地传递了一个信息:美军已经向南海派遣了特殊部队。
南海水域复杂,岛礁众多,无论是中国近年来建设的岛礁设施,还是驻扎在南沙群岛的防御力量,都是美军情报部门重点关注的目标。特殊部队的部署,很可能是为了更加近距离地侦察这些军事设施,甚至尝试寻找中方布防的潜在漏洞。从历史来看,美军的特种作战单位,包括海豹突击队和绿色贝雷帽等,都擅长在复杂环境下开展隐秘行动。
毕竟,美军并非刚刚才涉足南海。在今年早些时候,美军和菲律宾举行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联合军演,模拟登陆作战和岛屿争夺显然是冲着南海来的。而更早的时候,有媒体披露,美国已经开始将一些特种部队部署到菲律宾靠近南海的地区,以此加强所谓“区域威慑”。
奥斯汀这次的公开发声,不过是为这些行动找了个台面上的理由。这番“摊牌”其实也暴露了美方在中美军事关系中的一种策略:既想通过高层接触避免擦枪走火,又希望通过军事挑衅展示肌肉。然而,这般左右不定的策略,着实容易让人觉得虚伪造作。
美国一方面在会议上谈“沟通”“稳定”,另一方面却在背后推动对台军售,甚至鼓励菲律宾在仁爱礁问题上挑事。这样的矛盾行为,不仅不会让中方软化立场,反而只会激化矛盾。再看菲律宾方面,自从马科斯政府上台以来,仁爱礁问题已经成为其对外政策的一个重要工具。
菲律宾近年来多次试图向仁爱礁强行运送建材和补给品,试图以“既成事实”扩大对该区域的控制。今年八月初,菲律宾军舰竟妄图强行逼近仁爱礁,然而,遭中国海警坚决驱离。这一幕令许多人联想到1999年菲律宾军方将一艘破旧的登陆舰“坐滩”仁爱礁的往事。
当时菲律宾宣称这艘船只是“搁浅”,随后却一直以此为据点,企图蚕食中国在该区域的主权。这种“小偷式”的操作显然无法改变南海主权的根本格局,但却足以制造一次又一次的外交风波。
美国对菲律宾在仁爱礁问题上的支持则为这种挑衅行为提供了进一步的保护伞。今年美菲签署的《加强防务合作协议》明文许可美军启用菲律宾的多处军事基地,其中不少临近南海争议区域。
有报道指出,美国正筹谋于这些基地部署新型武器,涵盖反舰导弹以及快速反应部队。可以说,美国试图将菲律宾变成其遏制中国的桥头堡,而菲律宾也乐于充当这一角色,希望借助美国的力量在南海问题上捞取更多好处。
然而,菲律宾的此番豪赌,真能够得偿所愿吗?从长远来看,菲律宾与美国的合作更像是一场不对等的交易。美国欲借菲律宾服务其印太战略,菲律宾亦期望凭美国之力于南海问题上压制中国,如此双方各怀心思,将地区局势搅得复杂迷离。
然而关键所在是,美国真实意图在于遏制中国崛起,菲律宾于美国而言,不过是其棋局中的一枚小卒而已。一旦局势失驭,菲律宾极有可能沦为这场博弈中的最大受损方。中国在南海问题上始终坚定不移,从未有过哪怕一丝的动摇与改变。
无论是通过外交手段推动《南海行为准则》的谈判,还是通过军事演习展示主权能力,中方都在用实际行动证明南海是不可触碰的底线。近些年,中国在南沙群岛举行了一次规模空前的军事演习,包括航母编队、潜艇、新型驱逐舰等多种先进装备悉数登场。
不但为向外界发出的一则警讯,更是对美菲挑衅做出的强力回应。与此同时,中国在南海的民事活动也在持续推进。近年来,中国持续强化南沙岛礁的基础设施构建,涵盖机场、港口以及科研站之类。
这些建设不但增强了中国于南海的掌控力,还为区域国家赋予了更多合作契机。例如,很多东盟国家已经开始通过与中国的合作,在海洋环境保护、渔业管理等领域取得积极进展。奥斯汀的“仁爱礁特遣队”虽然看似是一张强硬的牌,但从实际效果来看,更多是一场哗众取宠的秀。
然而,这一切并非毫无风险。派遣特殊部队深入南海,特别是在中国严密的防御体系下,是一场危险的博弈。南海地区多次出现的无人机拦截事件以及美军舰机被监视和驱逐的记录,早已表明中国在该区域的情报和防御能力已相当成熟。假如美军的特殊部队行动不慎暴露,甚至被捕获,其带来的政治和军事后果将是灾难性的。
南海问题的核心不在于谁的声音更大,而在于谁的行动更有说服力。中国通过与东盟国家的合作,正在为南海的和平稳定创造更多的可能性。美国的介入,无非是增添了更多的不确定性,催生了更多的对抗。
无论是仁爱礁问题,还是整个南海争端,最终都将由区域内的国家共同决定,而不是外部势力通过军事手段强加的结果。未来,中方会持续以实际行动守护南海的和平稳定,且会以坚决之态应对一切挑衅,展现维护主权与地区安宁的决心。
无论是菲方的小动作,还是美国的大布局,都无法改变南海属于中国的事实。美国在南海问题上虽然喧嚣一时,但终究难以撼动中国的战略决心。这场博弈的胜负,不在一时的风浪,而在谁能真正站在历史和国际正义的一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