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三年,最容易让孩子分心的3大烦恼

乔说教和育 2025-01-18 15:49:00

“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就是说当一个人全心全意、专心致志的时候,精神就能高度集中 ,达到超凡入圣的境界。

我们人类一旦进入到这样的状态中,潜力就是无限的。

对于我们初中的同学来说,需要有这样的能力,这样,才能更轻松的应对难度逐渐增加的各门学科。

然而,现实中,总有一些个事会让我们同学分心,在不经意间,就让宝贵的时光给白白流失掉了。

NO.1迟迟进入不了学习状态

有的时候就是那样,明明书本摊开在面前,笔尖也悬在作业本上,可心思却不知道在哪里。

或者在应该要进入学习状态的时候,眼前就有这些那些个事。

比如说:好不容易静下心来,打算开始做题,这时候,脑海里不由自主地浮现出昨晚看的电视剧情节,那些精彩的片段像放电影一样在脑海中回放,让人根本无法集中注意力。

或者,就是那些突如其来的灵感或者想法,像下午有体育课,就会想到体育课干什么。

小事情,虽然不大,但足以打断原本的学习节奏,让人迟迟无法进入状态。

心里的杂念多,就要通过自己的干预才能解决,我们在要开始学习的时候,可以试试深呼吸几口,然后在心里给自己以暗示,告诉自己:我要开始学习了,什么都不能想,谁也不能干扰我!我一定可以做到。

自己给自己鼓鼓劲,带来的效果,远比老师的话要大得多。

只要一出现杂念,就对自己说,不断地给自己强化,一段时间之后,进入学习状态的时间就会大大的缩短。

NO.2在“应该学”与“我想学”之间徘徊

跟在十字路口一样,左边是“应该学”的理智之路,右边则是“我想学”的兴趣小径。

心里好像有两个小人在打架,一个说:“你得赶紧做数学作业,不然明天又要挨批了!”另一个却嚷嚷:“可是我好想去打球啊!”

明知道学习是当务之急,可心底那份对爱好的渴望却像野草一样疯长,难以抑制。

出现这种现象,很大程度是自己不能平衡爱好和学习。

没有养成把应该做的事放在前面的习惯,而总是想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应该做的事情没有做好,那想做的事也就难做了,特别是把时间拉得很长,就更加难。

所以,我们一定要找到平衡点,先把该做的事情给做了,想方设法的快速完成,把效率提高。

不要两边都纠结,这样一来,就既满足了学习的需求,也没辜负了自己的兴趣。

NO.3迷茫和无所适从

初中三年,要学的知识很多,要面对的挑战也很多,有时候真的会觉得力不从心,不知道该从哪里下手。

有的时候,就像是站在一片茫茫的大雾中,四周都是模糊不清的,不知道该往哪里走。

比如说:有时候会觉得自己的学习方法不对,明明花了很多时间,可就是效果不好,这时候,就会感到很无助,跟失了方向一样,不知道该从哪里找突破口。

没有清晰的目标在前面,自己就容易被外界的事务所影响,教室外面走过一个人,教室里面谁发出了一声......

当我们感到迷茫和无所适从的时候,就要想办法了。

一定要静下心来,分析一下自己的问题所在,没有目标就去找目标,上课的目标是啥?老师的教学重点呀,老师通常都会写在黑板上的。

所以呀,只要是自己出现了迷茫的情况,就试着给自己找目标,这样,我们的心思才不会被外界所影响!

0 阅读:20
乔说教和育

乔说教和育

关注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