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对联是我们大众熟悉的文学艺本中一种独特的形式,而优美的对联往往闪耀着智慧的火花和真理,令人禁不住浮想联翩。
而作为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战略家和诗人的毛主席,在撰写对联方面的高深造诣却鲜为人知
可以说,毛主席一生以革命大业为己任,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写下了不少的对联。无论从从思想内容,还是艺术特色来看,都可见一斑。
1917年8月,恰逢金秋时节,毛主席与同学肖子升两人商量好了,打算以游学方式进行社会调查,也就是说他们出发前身上不带一文钱,靠给人家写对联维持生活。
就这样两人从长沙第一师范开始出发,一路风餐露宿、长途跋涉地来到安化县城—梅城。
这是一座始建于宋代的古城,风光秀美、景色宜人,尤其众多名胜古迹更是让深谙历史的毛主席心驰神往。
然而,其实更让他为之留恋的是饱学之士夏默庵。
时年64岁的夏默庵是一位学识渊博,满腹经纶的大才子,他当过知县,任过教育会长,彼时在安化县劝学所当所长,并且著有多部书籍,不过自诩才高八斗、喜欢孤芳自赏,人比较高傲自大。
为此,毛主席就想登门拜访请教,谁知一连去了两次都遭遇闭门羹,可是毛主席并不灰心,决定又第三次前去拜访
“有人在家吗?”毛主席再次敲响了大门。
听到门外熟悉的叩门声,夏默庵不免暗自思忖:“这人如此锲而不舍,难道有什么来头?那我就试试你到底有几分真才实学?
于是夏默庵赶紧备好文房四宝,随后打开门。
待一番客套的寒暄之后,夏默庵随即提笔伏案写了一道上联:“绿杨枝上鸟声声,春到也?春去也? ”
这副上联出的很巧妙,选取丝丝绿柳、哩哩鸟鸣描绘春天美景,看似非常普通的句子,其实非常含蓄,话中有话,更耐人寻味,其实质问来者是否有真才实学?
夏默庵写罢微笑着,带有一批傲慢的看着毛主席,那意思,能对出下联吗?
聪明的毛主席立马心领神会,只见他思索片刻,随即挥笔疾书写出下联:“ 青草池中蛙句句,为公乎 ?为 私乎?”
其实毛主席的对句更为奇特,以“青草”对“绿杨”、“池中蛙”对“枝上鸟”。“句句”与“声声”都是叠字,窝意深刻,从蛙的鸣叫声中,直接透射出为“公”为“私”的呐喊,而“公”与“私”也是历朝为官者无法避开的敏感问题。
对此夏默庵大吃一惊,不禁脱口而出:“妙哉妙哉,居然还用了典故?”
原来,毛主席的下联典出《晋书·惠帝纪》。书中记载,有一次晋惠帝在华林园游玩时,听到虾蟆叫声,便问属下: “虾蟆叫是为官乎私乎 ?”有人应声答曰“在官地为官,在私地为私。”
可以说,看到毛主席一挥而就的大作,才华横溢的夏默庵汗流浃背,他没想到这个年轻人这么牛,居然对联胜过出联。
于是感觉内心十分愧意 ,立即以礼相待,留毛主席吃饭过夜,奉为座上宾。
其实毛主席比起夏默庵有过之而无不及,他8岁时就做出语不惊人死不休的事情。那时毛主席还在南岸私塾上学。
有一天私塾先生因事外出,叮嘱学生背书。然而当他回来一看,毛润芝和几个孩子正在塘中戏水, 先生把他们叫到跟前训斥道:“看看你们的泥巴脚丫,我出个上句你们来对,对的好可免打板子。”
于是私塾先生说了上句是“灌足。”谁知毛主席竟然脱口而出“修身”
先生立马会意赞叹:“简直巧对啊!”
原来,“修身”二字不仅巧在对仗方面,而且语含双关,既有讲究衣容整洁的意思,又有身休力行、以身作则的涵义,绝对是高人一筹。
此后,毛主席在长沙一师上学时也撰有一趣联 “贵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
这副对联除了用相对的词“起”、“睡”、“曝”、“寒”使其工整外,更加深刻说明了学习要有科学的态度和持之以恒的精神,要始终坚持自律的高尚情操。
也正因为青年的毛主席掌握了“贵有恒”精神,才使得他成为万众瞩目的人物 ,并且坚持不懈地带领人民走出了新天地。
其实在今天看来,毛主席的这副联语对人们仍然是难得的座右铭。
而当他投身于轰轰烈烈的革命时,曾结识了大学者、北大校长蔡元培,并且为之十分敬仰,而且经常去上门请教。
后来,当这位声名显赫的爱国民主人士在香港病故的噩耗传到毛主席那里时,他在万分悲痛中挥毫疾书、直抒胸臆,写了朗朗上口、惜墨如金的八个字“学界泰斗 人世楷模。 可以说言简意深,绝对是上乘佳作。
当年在井岗山的一次斗争土豪劣绅大会上,毛主席撰写一联道 “你当年剥削工农,好就好利中生利 ,我今日斩杀土劣,怕不怕刀上加 刀。”
可以说毛主席写对联善于推陈出新,令人读起来赏心悦目。比如他为庆祝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上的题词,“百花齐放,推陈出新”。上句为主谓词组,下句下句为联合词组。
总而言之,毛主席的对联,既不乏严谨工整的优秀之作 ,又有许多随口吟出,绝对给人以革命思想的熏陶、真理的启迪,艺术的享受, 是我党宝贵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