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最后一难暗藏天机意义深刻

古代神话体系谈 2024-11-23 03:40:19

唐僧师徒取得真经后,在八大金刚护送下回国,观音菩萨发现少一难,令五方揭谛赶上八大金刚,再生一难。师徒被坠落在通天河西岸,老龟出现驮他们过河,行至河中间老龟问唐僧是否向佛祖问其何时能成正果,唐僧因忘记而无言以答,老龟将师徒连人带马翻下水去,经书也被打湿。最后师徒晾晒经书,又遇阴魔作祟,在悟空保护下保住真经。

在《西游记》中,这最后一难可谓充满戏剧性。唐僧师徒历经千辛万苦取得真经,本以为可以顺利返回大唐,却在归途被八大金刚抛下云端,落在了通天河西岸。正在众人发愁如何过河之际,当年驮他们过河的老龟及时出现。师徒四人欢喜不已,纷纷登上老龟的背,再次踏上通天河的旅程。

然而,行至河中间时,老龟突然发问,询问唐僧是否向佛祖问了自己何时能得人身之事。唐僧这才想起自己早已将此事忘得一干二净,面对老龟的质问,无言以对。老龟一看便知唐僧并未替自己询问,心中恼怒,将师徒四人连人带马翻下水去。好在唐僧此时已脱凡胎,即便落水也不会沉底。悟空大显神通,将师父扶驾出水,登上东岸。但经包、衣服、鞍辔都已湿透。

师徒们上岸后,又遭遇了阴魔作祟。狂风大作,阴云密布,电闪雷鸣,风沙树枝漫天飞舞。师徒赶紧趴在地上,护住经书。不一会儿又大雾弥漫,伸手不见五指。悟空深知有妖魔作祟,死死抱住经书不敢离开。就这样坚持了一整夜,天亮后才云开雾散。在悟空的保护下,师徒们保住了真经。

这最后一难表面上看是观音菩萨为了凑够九九八十一难而临时起意安排的,但实际上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首先,这一难发生在唐僧取完经书后,在返回大唐的路上,属于临时添加,难免有凑数字之嫌。其次,选择老龟来制造这一灾难,逻辑上有些牵强。老龟能正好在唐僧落地的地方出现,且在将要抵达东岸的时候将他们推进水里,说明是观音菩萨授意的。观音菩萨不但知道老龟的相求,甚至连唐僧的食言也是心知肚明的,正是利用了两人之间可能产生的这点摩擦,才硬生生制造出这最后压轴的一难。

对于唐僧而言,这八十一难是自己言而无信,咎由自取的结果;对老龟来说,所谓的压轴大难,不过是上天注定,造化弄人。同时,这一难也告诉我们,不要过分追求完美,接近成功的时候更应该要谨慎。灾难往往发生在人们在事情即将成功的时候,就像唐僧在凌云渡卸下了凡台,甚至获得了真经,在八大金刚的护卫下,眼看着取经大业完成,却没想到还会有一场灾难。而且事业成就越大越会引来嫉妒和掠夺,正如孙悟空所说,他们保护唐僧取获真经,乃是夺天地造化之功,可以与乾坤并久,日月同明,寿享长春,法身不朽,此所以为天地不容,鬼神所忌,欲来暗夺之耳。此外,经过这个一难过后,真经被水打湿,在石头上晒又沾破,导致经书不全,也说明了天地之间没有什么完美的。

二、对最后一难的不同评价1. 凑数字之嫌

在很多读者看来,《西游记》最后一难存在凑数字的嫌疑。这一难是在唐僧取完经书后返回大唐的途中,由观音菩萨临时起意添加的。选择老龟来制造这一难,逻辑上确实有些牵强。老龟既非妖也非神,却能在特定的地点 —— 唐僧师徒被八大金刚抛下的通天河西岸出现,并且在即将抵达东岸时将他们推进水里。这一系列的巧合很难不让人怀疑是观音菩萨的刻意安排。观音菩萨不但知道老龟的相求,甚至对唐僧的食言也心知肚明,正是利用了两人之间的这点摩擦,才制造出这最后一难。从这个角度看,这一难似乎只是为了凑够九九八十一难的数字,缺乏足够的合理性和必然性。

2. 修行寓意多

《西游记》最后一难看似简单,实则隐寓着修行的最底层逻辑。首先,此难隐喻着佛家的放下。唐僧师徒到达灵山后,第一次取到无字经书,这是因为他们还没完全觉悟何为放下。拿到经书后看也不看就打包回程,说明师徒三人执念太强,没有达到佛家的淡定看淡。无字经书寓意着佛法的空性和万物的虚无,是在告诫他们别着于相。如来默许阿难、伽叶的行为,也是有意让他们再磨练磨练。阿难、伽叶用卫国信徒赵长者之事旁敲侧击唐僧,让他懂得放下。可唐僧师徒快成佛了,还在计较阿难、伽叶所说的人事,不舍身外之物,牵绊于世俗。如果当时唐僧诚心拿出紫金钵盂,并答应阿傩、伽叶尊者回到大唐广建寺院供奉、广传佛法,也就没这一难了。

其次,此难隐喻着佛家的圆满和无常。佛家讲圆满,未经满九九八十一难,就说明唐僧还没达到圆满境界和修成正果。唐僧曾经历九次轮回,都脱不了肉体凡胎,超越不了六道轮回,只能随着世间事物不断变化,这就是佛家所说的无常。在阿难、迦叶那里取到无字经书,也就在自然不过了。如果唐僧达到了圆满境界,这一难是可以避免的;如果未达圆满,这一难必然发生。

再者,此难隐喻着佛家的因果报应。从唐僧答应老龟请求那一刻起,就种下了因。唐僧从雷音寺出来,已被封佛,却忘了渡化老龟。这一难的发生,可能是因为唐僧修为还没达到能看清事物本质变化的境界,也可能是因为唐僧对取经太执着,忽视了普渡众生才是大乘教义的根本。还有一种可能,老龟也是如来派来渡他成佛的使者,受损的经书寓示着因果报应如影随形。

最后,此难寓意着普渡众生的菩提心。大乘佛教在隋唐时期盛行,书里也隐喻着佛教思想从原来的小乘向大乘的发展和转变。老龟虽然修了千年,却连个人形还没修到,说明他渡人之心少些,渡己之心多些。而唐僧在这一难中也似乎忽视了普渡众生的重要性。

3. 背后有真理

表面上看,《西游记》最后一难是为了凑够九九八十一难,实际上隐藏着几个深刻的真理。其一,灾难往往发生在事情即将成功的时候。就像唐僧在凌云渡卸下了凡胎,获得了真经,在八大金刚的护卫下,眼看着取经大业完成,却没想到还会有一场灾难。其二,事业成就越大越会引来嫉妒和掠夺。孙悟空所说的 “我等保护你取获此经,乃是夺天地造化之功,可以与乾坤并久,日月同明。寿享长春,法身不朽,此所以为天地不容,鬼神所忌,欲来暗夺之耳”,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其三,天地之间没有完美的。经过这一难,真经被水打湿,在石头上晒又沾破,导致经书不全。唐僧非常懊悔,但孙悟空说这是不全之奥妙,不是常人所能及的。这告诉我们不要过分追求完美,接近成功的时候更应该要谨慎。

三、最后一难的意义和启示1. 佛门讲究 “九九归真”

九在中国文化中被视为最大的阳数,代表着极致和圆满。在佛教中,八十难虽历经诸多艰险,但仍不足以完全体现取经之路的艰难与神圣。只有九九八十一难,才能象征着唐僧师徒经历了各种类型的灾难,真正地尝遍了世间的酸甜苦辣,也只有如此,他们才能够成佛。这一情节深刻地告诉人们,成功的道路绝非一帆风顺,要想取得真正的成就,必须具备十足的恒心和韧劲,坚持不懈地朝着目标前进。就如同孟子所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只有经历了无数的磨难和考验,才能真正见到成功的彩虹。

2. 诚信乃立佛之本

观音让唐僧经历此难,一方面是被老龟的修行诚心所感动。老龟在通天河修行了一千三百余年,虽延寿身轻、会说人语,但难脱本壳,渴望得到佛祖的指点以成正果。它的这份诚心可见一斑。另一方面,这也是在教育唐僧诚信乃立佛之本。出家人不打诳语,答应的事情就应该做到。唐僧当年答应老龟向佛祖询问其何时能得人身之事,却因一心取经而忘记,这是对诚信的违背。所以,观音安排此难,就是要让唐僧深刻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正如四大名著都在强调的道理:做人要诚信。曹操割发代首,严于律己,诚信做事;太史慈信守六十日期限诺言,最终赢得信任。在《西游记》中,唐僧的这一经历也提醒着人们,无论是修行还是在日常生活中,诚信都是不可或缺的品质,任何疏忽都有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

3. 宣扬佛法要接地气

取经最后一难选在通天河,具有深刻的寓意。此时的唐僧师徒已有法力,一般情况下过一条小小的通天河不在话下,但如果遇到意外情况,如法力失去,就会陷入困境。这就警醒唐僧师徒未来宣扬佛法要接地气,不能高高在上,只做表面功夫。只有让老百姓真正受益,佛法和自己才能受到拥护。当遇到困难时,才会有人为你付出,帮助你度过难关。这一难也反映了现实生活中的道理,无论是传播思想还是做其他事情,都要脚踏实地,关注人民的需求,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功和支持。

4. 修行关键在心和行动

唐僧西天取经,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这一过程不仅仅是为了取得真经,更是为了让唐僧用心去感受各种磨难带来的感悟。取经只是形式,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在唐僧晒经书时又毁了一页,孙悟空道出了其中的根源,修行关键在心,在行动,在于让普天之下的老百姓如何真正行善,不在经书上的文字形式。这意味着真正的修行不仅仅是学习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将所学付诸实践,用心去体会和践行佛法的真谛。只有通过实际行动,才能让修行达到更高的境界。

5. 警醒孙悟空并促成其成佛

孙悟空在花果山为妖时,就经历了诸多磨难,如今拜唐僧为师西天取经,也必然要经历八十一难。让唐僧再经历一难且师徒同时受难,是要让孙悟空同时达到功德圆满。孙悟空在取经过程中,虽然神通广大,但也有自己的缺点和不足。通过这最后一难,孙悟空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也在保护唐僧的过程中进一步磨练了自己的意志和能力。最终,孙悟空与唐僧一起成佛,这也体现了观音对孙悟空的培育和期望。这一情节告诉我们,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们需要不断地接受挑战和考验,才能不断地提升自己,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0 阅读:1

古代神话体系谈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