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SU7自2024年上市以来,它的入局似乎给车圈指了一条明路,以“性价比+技术配置”为核心竞争力,“雷式对比法”作为营销手段,创造了造车新势力的销量增长纪录。其连续四个月销量突破2万辆,2025年1月交付量达到2.4万辆,全年目标剑指30万辆。
SU7的成功为小米后续车型的推出奠定了用户基础和品牌信任,而即将推出的纯电SUV车型YU7,能否乘着SU7之势再创新爆款,或许更是小米眼下需要思考的问题。
SU7 Ultra成“技术图腾”,为YU7注入高端基因
想必有关注雷军微博的朋友们都有注意到,临近小米SU7 Ultra上市,小米汽车又在营销上动了不少心思,让其跑遍全国赛道来证明技术与性能的强劲。根据这两天公布的结果,SU7 Ultra在成都天府国际赛道创下1’16’’741的圈速成绩,接近F4方程式赛车,在株洲赛道同样以1’41’’806刷新四门量产车的新纪录。
其实下赛道刷圈的目的相当直接,就是为了展示其三电机系统和赛道级散热技术,打破消费者对小米“中低端”的固有印象,把自己拉到了和保时捷Taycan一样的高度;此外小米还能够通过赛道挑战计划,吸引高性能车爱好者的关注,不过售价81万,能否切实地将技术实力切实转化为市场声量,这点还需要打个问号。
但SU7 Ultra的作用就如前面所说,要成为的就是小米的“技术图腾”,为YU7提供高端化背书。若YU7在配置上能继承部分Ultra的性能配置,如高功率电机、智能底盘技术等,并适配SUV用户所需要的空间和舒适需求,或许可以在云云市场中形成差异化。
国产品牌围攻光明顶,YU7这一手有多少年的功力
当前的纯电SUV市场呈现“两头热”趋势,20-30万元区间的市场以特斯拉Model Y作为绝对主力,1月销量达到25694辆,而40万元以上的市场则被问界M9所把持。因此YU7想要复刻SU7的成功,还是需要精准的切入市场。
参考SU7“高配低价”却能对标Taycan的风格来看,YU7最可能主攻20-30万元的价位区间,也就是说Model Y将会是YU7最主要的对标产品,有可能会提供Model Y相当的性能和配置但价格下探10%-15%。
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纯电SUV市场的竞争是相当激烈的,智界R7、乐道L60、岚图知音都在尽力争夺这个蛋糕,而目前YU7的外观饱受争议,没有了SU7的天然优势,能不能成还得看营销和产品的够不够尽力
尽管目前前景相对开朗,但YU7仍旧需要面对挑战。其一是用户信赖度,市场中的纯电品牌已经发展了一段时间,特斯拉、蔚来等都已建立了较为牢固的用户忠诚度,想要抢夺存量市场,或许只能靠更激进的服务支持;其二是从短期爆款再到长期主义需要时间累积,SU7 Ultra尽管可以提供过渡支持,但能不能打出优势最终还是要落回产品;其三,虽然就是诟病许久的产能问题,目前SU7下定后交车仍需要20周以上的时间,如果YU7销量上涨,新一轮产能挑战或许又会摆上台面。
汽车网评:小米SU7的崛起证明了其“产品定义能力”和“用户运营效率”,而SU7 Ultra则打开了品牌向上的想象空间。YU7若能在SUV市场复制这一模式,以技术为矛、性价比为盾,并解决产能与品牌认知的短板,有望成为继SU7后的又一爆款。然而,纯电SUV市场的竞争维度更复杂,小米是否能在红海中开辟新蓝海,且让我们期待一下。
月光下的回忆
抖音@1818黄金眼,2月14日,小米苏7高速智驾突然刹车被宝马追尾。据车主介绍,交警判定是同等责任。车主认为是智驾系统引起的追尾事故,℡但‘小米‘不愿意承担责任,诉求就是要把这俩车换掉℡(这是视频内车主原话)。小米粉出来!这个是不是车主驾驶水平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