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个人的职业经历除了校园招聘没试过(人实在太多了,感觉挤不进去放弃了),其他的求职方式我几乎都试过。
线上招聘平台(成功率1%-30%)
线上招聘平台是求职者最常用的工具之一,如智联招聘、前程无忧、BOSS直聘、猎聘和拉勾网(互联网行业)等。这些平台通用性强,适合大部分求职者。
我有两份工作都是在线上平台获得的。线上平台存在一定的地域性,我感觉珠三角这边前程无忧和猎聘还不错。
之所以概率1%-30%如此大的波动,主要是有些人很容易找到工作,而有些人简历投了几百份却无人问津。切记不要海投简历,容易被淹没,要针对不同的公司和岗位需求优化简历并精准投递。
企业官网/内推(成功率30%-50%)
企业官网和内推是目标明确的求职者的首选。对于大厂或外企,这种方式尤为有效。我有一份工作是经过朋友内推获得的,也内推过三五个朋友获得工作机会。我觉得内推是最好的求职渠道,企业也更愿意接受员工内推的候选人。有的企业还会给予内推人员不菲的奖金鼓励员工内推。
校园招聘(应届生成功率20%-60%)
校园招聘是应届毕业生的主要求职渠道。例如,985高校招聘会中,华为、字节跳动等企业定向招聘,名校学生通过现场面试拿到Offer的概率超过50%。暑期实习转正率也较高,如腾讯实习转正率约70%,远高于社招。应届生应提前准备笔试和群面,关注企业宣讲会以提高成功率。
猎头推荐(中高端岗位成功率20%-40%)
猎头推荐一般针对中高端岗位,工作经验丰富的的求职者,不妨通过猎头去匹配合适的岗位,成功率较高。当然,需要注意的是,有些猎头为了丰富自己的人才库或者碰碰运气随意推荐一些不匹配或者对求职者职业发展不利的岗位。求职者应选择专注自身行业的猎头,注意甄别,避免被“假职位”误导。
提高求职成功率的实用技巧
简历优化:根据岗位JD调整简历关键词,量化工作成果,用数据说话(如“用户增长30%”)。
主动跟进:投递简历后3-5天主动联系HR询问进度,增加印象分。人都是有感情色彩的,与HR保持良好的关系,即使一次失败了,下次别人还会想到你。
模拟面试:通过知乎面经提前演练技术问题,把所有可能被问到的问题,在脑海中循环播放。
技能背书:考取行业证书(如PMP、CFA)或输出专业内容(如技术博客)。
灵活选择:中小型企业流程快,可能1周内发Offer;大厂流程长但稳定性高。
求职避坑指南
警惕“付费内推”:某些机构声称付费保Offer,实为骗局。
分辨虚假职位:招聘平台长期挂岗但无反馈的可能是企业刷存在感。
劳动法常识:试用期薪资不得低于正式工资的80%,最好是要求试用期和转正工资一致。注意薪资结构和五险一金的缴纳基数,这个对收入的影响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