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之神奇洞遂深幽,甚至能颠覆我们当下认知。
一代中医奇才倪海厦曾经讲过,要知道一个人是否有骨折,不需要拍片亦能知道。比如一个人从高处跌落或者出现意外跌打碰伤,身上多处部位疼痛,首先想到的就是去拍个片子看看是否有骨折,若条件允许拍个片查一下未尝不可,若是条件不允许的情况呢?如何知道跌打损伤后是否骨折呢?倪师讲查一身骨伤只需看“大抒穴”按压后是否有疼痛感,若有刺痛身上骨头一定会有骨折情况出现,若是酸痛则有可能是骨裂。反之没有疼痛出现,则骨头不会有问题,即便全身疼痛也是皮外伤而已。同样用“大抒穴”检查骨折患者是否痊愈,准确率也非常高。
前面有文章介绍过按压新大郄穴查是否患“癌”的方法,也是中医查体的一项有特色的方法。今天介绍的这个方法是查患者身体内是否有“内痈”,痈是什么?现代医学定义其名为局部感染化脓,部分肌肉坏死。体内之痈则是囊肿,包块之类的病名。
身体里有“痈”怎么查出来呢?《医宗金鉴》内痈总论:
凡人胸腹有十一募。募者,各脏腑阴会之所也。《灵枢》云:发内痈、内疽者,其本经募上肉必浮肿,募中必时时隐痛,浮肿为痈,隐痛为疽,此即内痈、内疽之验也。兹内痈有治法,内疽无治法何也?盖内痈、内疽,其病原无殊,惟在根浅、根深之别耳。根浅为痈,根深为疽。若临证用药,攻补得宜,无不收效。至募有十一,而内痈仅九证者何也?盖胆腑形如膜皮,无出无纳,汁清气洁,不生内痈、内疽。若夫膀胱亦如膜皮,中惟浊水,故古今书籍,并无讲及内痈内疽者,是以未敢详载。虽然中极穴即膀胱募也,今人间有中极穴或浮肿、或隐痛者,所见证候,竟同小肠痈,治法亦当按小肠痈治之可也。俟后之学者留意焉。
本人曾接诊一位六十多岁女性患者,脉诊显示其肝脉沉涩,并伴有食欲不振,怕冷怕风,口干口苦等证候。问其是否有近期体检报告,说最近体检报告是十个月前的,检查报告显示低密度胆固醇高一些,胆红素超标一些,其他各项指标没有太大异常表现。
虽然有检查报告数据支撑,但依然有疑虑,怀疑其肝胆是有问题的,接下来怎么验证这个判断呢?
在《医宗金鉴》有记载验证内痈之法:凡遇内痈之人,与生黄豆五粒嚼之,口中无豆味者,是其候也。
体内生内痈,用嚼生黄豆之法验证,若有内痈之人必口中无豆腥味出现。按此法让其验证,果然嚼后不觉有豆腥味。遂叮嘱其家属近期去专门做一项肝胆部位超声检查,没过几天患者家属反馈检查结果出来,显示肝内有一花生米大小的囊肿存在。本方让患者家属惊叹不已,大赞中医方法之神奇。
随后给给该患者按照辨证证候反应,予以柴桂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加减治疗两个多月,随着证候改变,患者气色,食欲,都不同程度改变,再去检查肝内囊肿较未服药前缩小近2/3,叮嘱其继续用药,症随证变康复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