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县城看发展|曾经的“空心村”变身非遗生态村

潇湘晨报 2022-06-22 10:25:28

开栏语:县城是我国城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支撑,对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为助力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即日起,潇湘晨报开设“走进县城看发展”栏目,聚焦一批典型县城,反映相关县城坚持以人为核心、因地制宜推进新型城镇化的经验做法。

△浏阳夏布传承人谭智祥正在进行上浆工序。图/通讯员邓霞林

因一条河,浏阳名传天下。“江海狂澜尽东倒,却输浏水尚能西。”发源于大围山麓,九曲的浏阳河从浏阳西区闯出,奔涌汇入湘江,滋养着浏阳人。

居住在浏阳,小孩读书实现就近上学,医院看病不再一床难求,坐公交出行实现城乡一体化,小区提质提档,“像是搬进了一个新家”……身边触手可及的改变,就是一份让居民感到温暖的答卷。

非遗研学项目增加了村民的收入

高坪镇太坪村是浏阳主要的夏布生产基地。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是浏阳夏布生产的繁盛时期,当时高坪夏布生产量占浏阳的90%以上,且多出口日本、韩国等地。

随着现代东方美学的兴起,夏布因其质朴天然的特性逐渐在国内受到关注。

当前,浏阳夏布已形成了成熟的“中心+企业+农户”的产业链条,创造了通过创意产业拯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本。

集里街道也利用浏阳夏布文创中心,提供社会实践的阵地,让更多学生对传统手工文化产生浓厚兴趣。

上洪村道官冲组地处湖南最东面,位于湘赣交界的大围山深处,村民多为客家人。虽然这里客家风情浓郁,客家文化底蕴深厚,但由于地理位置偏僻,许多村民搬出大山,上洪村道官冲一度成为一个被外界遗忘的“空心村”,曾经的手艺与民俗也日渐衰落。

不过,从2017年开始,这个“空心村”因为非遗而发生蜕变——当年,央视年度法治人物、文化志愿者李锋扎根于此,投身当地的非遗挖掘和保护工作,在他和多方共同的努力下,道官冲不仅成功申报了3项非遗,而且引进了企业打造中国非遗生态村。

李锋的到来给道官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人气,根据他多年从事非遗保护的经验,在有关部门的帮助下,上洪村构想并实践了一套非遗保护利用的“道官冲模式”,从此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道官冲模式’分为五个环节,首先是建设传习所、培育传承人,其次是打造一个博物空间,接下来是开展研学项目,再是与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最后是反哺闲散劳动力实现产业振兴。”李锋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谈及“道官冲模式”的规划,“目前已实现前三个环节,村民能够通过门票分成、入股分红、游客购物、出租闲置房屋等方式获取收益。”

截至目前,浏阳有国家级非遗项目3个、省级非遗项目4个、长沙市级非遗项目23个、浏阳市级非遗项目61个。

近年来,浏阳高度重视非遗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出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十条》,积极探索“非遗+”,建立和发展具有地域性特色的非遗文化产业集群,在守正、创新、融合里找到非遗新生的密码。

乡镇医院有着强大“逆吸”能力

医疗服务水平是一个地方民生幸福指数的重要指标,作为国家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示范县(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务院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成效明显县(市),浏阳市域内就诊率一直稳定在96%以上,社港、龙伏、大瑶、文家市,一大批乡镇明星医院在湘赣边区域声名远播。

△浏阳市人民医院 图/通讯员邓霞林

2021年,浏阳乡镇医院总诊疗人次达到367万人次。其中,诊疗人次达到10万人次的乡镇卫生院有10个。

浏阳市骨伤科医院、集里医院两家乡镇医院以其超强的患者吸引力,一反城市大医院的“虹吸效应”,凭硬核的医疗服务水平从大医院“抢”病人、“抢”医生。

2021年,浏阳市骨伤科医院诊疗人次达到33万,浏阳市集里医院诊疗人次达到53.8万人次。远道而来、络绎不绝的病患,持续展示着“超级乡镇医院”的强大“逆吸”能力。

但无论环顾当下还是放眼未来,围绕“床位”,浏阳还有许多问题待解决。为此,2021年,浏阳将“改善医疗卫生基础设施”纳入十件重点民生实事,并列出了具体计划,其中就包括建成集里医院门诊综合大楼并投入使用,完成中医医院危急重症大楼、骨伤科医院医养教研综合项目部分主体框架建设,启动妇幼保健院、张坊镇卫生院、洞阳镇卫生院整体搬迁建设项目等。

除了病有所医,就学方便也是百姓高品质生活的一种体现。学位问题是居民关注度最高的问题之一。位于关口街道水佳片区的泰安小学项目建设如火如荼,目前,项目综合楼主体正在进行三楼楼面施工,教学楼二层施工已接近尾声,其他建设也同步推进中。

除了泰安小学外,今年,浏阳还将完成关口中学综合楼、禧和小学教学楼、金阳麓山小学等3所学校项目建设;启动大塘冲小学等4所学校新建项目,建成标准化寄宿制学校15所,优化提质乡村小规模学校7所,新增义务教育学位4600个。

在学前教育公益普惠化方面,今年浏阳将继续推进实施“十四五”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新建公办幼儿园4所,确保公办园占比达56%以上,增加公办园位1350个,不断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和城乡一体化发展。

近三年共改造老旧小区115个11629户

民生总在细微处,看病就学是民生大事,日常的衣食起居里同样藏着“大民生”。

浏阳“十大民生实事项目”中,除了医疗和教育相关项目外,还包括第四水厂建设项目、美丽宜居村庄建设项目、城市品质提升项目、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农田水利及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城区雨污分流项目等。一大批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民生项目持续推进。触手可及的变化还不仅如此,深受浏阳人民喜爱的西湖山城市市民公园,也完成了“华丽蜕变”。全新的游步道和景观平台,给市民创造了一个更安全、更美观、更舒适的休闲健身场所。

△浏阳城区 图/通讯员彭红霞

数据显示,在过去的五年里,浏阳新增城市停车位5.5万余个、公共厕所24座,完成农村改厕17万座,新人民医院、博物馆、图书馆等一批重大民生项目投入使用,城市功能日趋完善,民生福祉不断增强。近三年,浏阳共改造老旧小区115个11629户,2020年被省住建厅评为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突出单位。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民生实事的分量越重,百姓的幸福指数就越高。近年来,浏阳市委、市政府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理念,在为民服务中践行初心和使命,坚持把七成以上财力投向民生领域,一大批民生项目集中铺排,推动了交通、教育、卫生、文体等事业全面进步,交出了一份温暖实在的民生答卷。

潇湘晨报记者陈张书

本文由UC与潇湘晨报联合出品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