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如同开车,跟对了领导,就像开车行驶在高速公路上,又快又好;跟错了领导,就像开车行驶在羊肠小道上,慢且不说,说不定还要翻车,自身难保。
今天,我要讲的是东汉建威大将军耿弇(yan)的故事。
耿弇,西汉末期至东汉初期人,东汉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手下的大将军,“云台二十八将”中名列第四。汉光武帝刘秀曾把运筹帷幄的邓禹比作张良,把镇守后方,负责安民的寇恂比作萧何,而将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常胜将军耿弇比作韩信,可见光武帝刘秀对他有多么倚重。
西汉末期,王莽篡位,民心不稳,社会动荡,再加上天灾,各地纷纷起兵反对王莽,天下大乱。耿弇的父亲耿况是河北上谷的太守,手握兵权,镇守一方。耿弇是妥妥的官二代,吃穿不愁。但是,耿弇从小就很有志向,不满于现状,他时时都在关心研究社会局势,思考如何出人头地。
西汉末期,各地起义对抗朝廷,在这些起义队伍中,以绿林军和赤眉军两支起义队伍比较大,其中又以绿林军势力最大,他们拥立刘氏后裔刘玄为帝,史称更始帝。这样以来,天下出现了两个皇帝,各地官员纷纷站队。耿弇父亲耿况一时拿不定主意,耿弇认为,王莽虽然篡位当上了皇帝,但是名不正言不顺,看样子气数已尽,他力劝父亲投靠更始帝。于是他带上两个副手,代表其父赶去见更始帝。
当他们三人走到河北邯郸地界,碰上了另一支起义军,首领邯郸人王郎,此人自称是汉成帝的儿子刘子舆,他自称皇帝,建都邯郸,一路上东征西讨,“一时赵国以北,辽东以西,皆望风响应”,大有取代汉室之势。耿弇的两个副手心动了,他们对耿弇说,这王郎是汉成帝的后代,汉家后代,根正苗红,以后他肯定能做皇帝,这是个绝好机会,不可错过。可耿弇却不这么认为,他说,这王郎就是个夜郎,夜郎自大,成不了大事,投奔他是死路一条。他还说:“不识去就,族灭不久。”意思是说,在投奔谁这个大是大非的问题,如果不看清楚,那是要连累全家被杀的。那两个副手根本不相信耿弇,他们投奔王郎去了。
恰巧这时,更始帝刘玄派一位将军正在中原招兵买马,耿弇前去应征,两人经过一番倾心长谈,耿弇就像在茫茫黑夜中找到了北斗星,立即认定眼前这个人,就是值得自己一生追随的人,跟了他,必定有前途。这个人是谁?他就是后来成为东汉开国皇帝,汉光武帝刘秀。当时,刘秀只不过是更始帝手下一个普通的将军。他带领的人也只有区区几千人,可耿弇认定刘秀以后会做皇帝,这就叫眼光。
随着刘秀的势力越来越壮大,引起了更始帝刘玄的不适。他封刘秀为萧王,同时逼刘秀交出军队,派自己的心腹大将来接替军队,这是一招明升暗降的阴招,刘秀很苦闷,但又无计可施,只得任人宰割。他躺在床上冥思苦想。这时,耿弇独闯刘秀的寝帐,在床前为刘秀分析了天下大势,慷慨激昂的陈述,他表示坚决跟随刘秀一起打天下,奉刘秀为自己的带头大哥。这就是是著名的“榻前对”。
有了耿弇的分析和真诚支持,刘秀决定争夺天下,与刘玄一较高下。他从床上一跃而起,当即任命耿弇为大将军,前往幽州调集兵马,与更始帝正式决裂。经过几年的战斗,刘秀的势力越打越大,当然耿弇的职位也越来越高,直到刘秀称帝,建立东汉王朝,耿弇被封为建威大将军,这时他才24岁。
耿弇的成功,主要是因为他有三种能力。其一是眼力,他能在和刘秀的一次普通对话中,就看出刘秀的潜力,认定跟着他准没错。其二自信,在刘秀遭受打击时,他不忘初心,坚定地相信自己的判断。其三是个人能力。有了眼力和自信,还要自己有能力。耿弇在刘秀手下,成长很快,很快成为最会打仗的人,几乎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这三个能力里面,最重要的是眼力。没有眼力,即使你再有能力,也无法充分发挥出来,甚至付出惨痛代价。耿弇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后人好好学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