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在《隆中对》中,建议刘备“内修政理,外结孙权”,以待天下有变,便从荆州、益州两路出兵,“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现在的国际形势,与魏蜀吴时期也颇为相似,美国“一超独霸”,而中俄综合实力位居其后,单打独斗均不是美国对手,“混合双打”或许才有获胜的希望,但普京似乎并不这么看。
据半岛中文网3月27日的报道,普京总统在26日播出的电视采访中表示,俄罗斯和中国“没有建立军事同盟”,而且两国的军事合作是“透明”的。普京还表示,与俄中不会建立军事同盟不同,“西方列强正在建立一个新的‘轴心’”,这个“轴心”,“与德国与日本在二战时的同盟有些相似”。诚如普京所言,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的确已经结成了“反俄”轴心,“反华”统一战线也正在建立之中,形势不容乐观。
“反俄”轴心就不需要多说了,现在整个欧洲包括韩日等国,已经跳上了美国的战车,决心和俄罗斯人“干到底”。至于“反华”统一战线,则还在构筑的过程中,但已经“初具雏形”,比如说,去年7月中旬,德国外长贝尔伯克就在访日期间表示,德日将“并肩作战”,柏林将向日本学习“对付中国”。今年3月18日,德国总理朔尔茨访问日本,两国元首承诺“加强军事合作”,以便“对抗解放军”。
此外,就在此前不久,在美国的策划下,韩日已经实现历史性和解,历史遗留问题基本解决,咱们曾经在此前的文章中分析过,美国撮合韩日和解,是为了在台海冲突爆发时,韩日能够“精诚合作”,不要“狗咬狗”,更好地贯彻美国“以台制华”的战略,包括武装干预台海冲突。尹锡悦表面上还没有彻底站在中国的对立面,但这一迹象已经呼之欲出了,韩国“小步快跑”,想要加入具有反华性质的美日印澳“四国集团”。
所以,针对中俄的“轴心”的确正在形成,前面说了,面对强大的曹魏,孙刘必须结成联盟,为什么普京表示俄中“不会”结成军事同盟?首先,中国不同意。在中国元首访俄前夕,叙利亚总统阿萨德就在莫斯科喊话,他表示,为了对抗美国霸权,需要建立“国家联盟”,而中俄在这方面“负有特殊责任”。叙利亚是俄罗斯的铁杆盟友,阿萨德的喊话某种程度上也是在为普京“试水”,看看中国的反应。
结果在反华前夕,中国外交部明确表示,中国领导人此次访俄之行,是建立在“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的原则基础上的,说白了,也就是委婉否决了建立“国家联盟”的这一提议。既然普通的“联盟”都没有建立的可能性,“全方位合作”的军事联盟,自然更加不可能了。所以,甭看普京表示俄中“不会”建立军事同盟,事实上,就算是俄罗斯愿意这么干,至少中国是不同意的,毕竟咱们有“不结盟”的基本国策。
其次,中俄结盟存在“重重阻力”,有各种“技术问题”需要解决。俄国立大学高级讲师弗拉基米尔·扎哈罗夫就表示,中俄两国在战略和地缘政治上,“有着完全不同的利益”,“两国根本无法谈及军事同盟”,中俄“其实都很明白”这一点。扎哈罗夫举例称,莫斯科可以全力支持中国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但“总是绕开南海问题”,而中国也对俄乌问题“十分谨慎”,这说明了两国在战略和地缘上,“有着完全不同的利益”。
很显然,如果中俄结成了军事同盟,那么势必在外交上需要保持“高度一致”,比如说,目前中国对俄乌冲突的立场是中立的,而一旦中俄结盟了,在俄乌冲突的问题上,中国就必须支持俄罗斯;同样的,一旦中俄结盟,俄罗斯也必须支持中国在南海、中印边境等问题上的立场。这么一来,俄罗斯就会失去印度、东南亚各国,而中国会彻底失去乌克兰和欧洲,两国是抱团了,但也等于是被孤立了,所以中俄结盟存在“技术问题”。
其三,美国不怕中俄结盟。可能很多人“无法理解”这一点,这就需要大家好好思考一下,按道理讲,美国对付中俄应该是“拉一个打一个”,这是“常规做法”,为什么要同时对中俄下狠手,就不怕中俄“结盟”吗?美国的确不怕,一方面,按照梅德韦杰夫的说法,现在美国依然非常强大,其实力足以“单挑半个世界”;另一方面,凡事有利有弊,一旦中俄结盟,其好处巨大,但弊端一样很大。
比如说,中俄结盟之后,必然意味着“冷战2.0”的到来,中俄互相支持彼此的立场和主张,那么俄罗斯会失去印度、东南亚,中国会失去乌克兰、欧洲,而这些地区最终会投入美国的怀抱。毕竟美国握有全球金融霸权、舆论霸权,美元毕竟还是全球硬通货,届时,美国“天下三分有其二”,中俄只能抱团“内循环”,美国的霸权依然会非常稳固,中俄结盟会加速全球分裂,而分裂的结果似乎对美国更有利。
所以,综合各方来考虑,中俄现阶段结成“军事同盟”的可能性很低,那么中俄该怎么与美国“掰腕子”?首先,要加强战略互信和战略协同。蜀吴两国之所以先后被曹魏、西晋所灭,就是因为缺乏“战略互信”和“战略协同”,比如说,孙吴偷袭荆州,战术上非常高明,战略上非常短视,导致刘备东征,蜀吴两国都损失惨重,最终双方都失去了“问鼎天下”的能力,这就为蜀吴被曹魏、西晋所灭埋下了伏笔。
2021年9-11月份,中国在台湾问题上吃紧,普京却还在和中国争夺阿富汗问题的主导权,这就是“战略短视”,缺乏“战略互信”,最终导致中国单方面“承压”,迫使中国和美国签署了“加强气候联合行动宣言”。中美和解之后,美国立即在欧洲启动了乌克兰危机,俄乌冲突爆发,将俄罗斯拉入了战争泥沼,在东西方同时得手。所以说,中俄不结盟也就罢了,千万别“相互捅刀”,特别是俄罗斯必须加强对中国的“战略互信”。
其次,在对抗中实现“再平衡”,“争取发展时间”。咱们曾经说过,俄乌冲突导致中美俄博弈的动态平衡被打破了,普京为美国立下“大功”,拜登应该给普京“授勋”。这就像,曹魏同时对蜀吴取得巨大优势,“两面出击”,而蜀吴都感觉“非常吃力”,这个“动态平衡”被打破了。这就像“掰腕子”,一旦一方呈现败相,想要一点点“掰回来”那是很不容易的,现在普京苦苦支撑,中国此时全面深化双方合作,也就是要实现“再平衡”。
只有实现了“再平衡”,中俄两国才能“争取发展时间”,否则“兵败如山倒”,一旦这个平衡被“彻底打破”,那么“一场巨变”就在眼前,其迅捷不会亚于“苏联解体”,到时候俄罗斯“怦然倒地”,中国瞬间“变天”,这都是很正常的。因为“承受不住”了,就像钢筋一开始在苦苦支撑,发出吱嘎吱嘎的声音,但断裂其实是一瞬间、一眨眼的事情,所以,现在需要竭尽全力实现“再平衡”,不能让俄罗斯倒下。
最后,中俄需要为“最后一战”做准备。没错,中俄结盟意味着“新冷战”的来临,会彼此失去很多可以争取的对象,会陷入一个“大孤立”,但如果真到了“关键时刻”,中俄“该结盟还得结盟”,因为首要任务是“活着”,如果连“活都活不下去”了,那“不结盟”又有什么意义?那么,什么才是“关键时刻”?俄联邦国家安全委员会副主席梅德韦杰夫在2021年11月份做出的表态,给出了答案。
梅德韦杰夫表示,目前(2021年)美国“正在两条战线上与俄中作战”,“如果对抗继续下去”,“只会推动(中俄)两国进一步走近”,“不排除冷战升级为热战的可能性”,但目前(2021年)中俄两国“都能独立确保自身的安全”。梅德韦杰夫指出,中俄虽然没到“建立真正军事联盟的时候”,但美国构建反俄、访华军事集团的行动,“会加速俄中这一进程”。
所以,中俄结成军事同盟是可能的,但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中俄“都无法独立确保自身的安全”,只有到这个“关键时刻”,中俄军事同盟才会成立,说白了,那差不多就是“世界大战”的时候。有道是“未雨绸缪”,咱们虽然现在不打算结盟,但要做好“结盟”的各种准备工作,包括做好“冷战”、“热战”乃至“核战”的各种准备工作,也包括做好“外交工作”,将更多的国家吸纳到中俄主导的“国家联盟”中来。
比如说,咱们可以设想,一旦中俄结盟,那么中亚五国、蒙古、阿富汗必须全面加入进来,这么一来,大半个亚洲就在中俄这一边,考虑到地理因素,这些国家除了加盟之外,恐怕也别无选择。再比如说,中国正在撬动美国在中东的统治地位,随着伊朗加入,俄罗斯驻军叙利亚,有可能争取到整个中东,或至少帮助阿拉伯世界实现“独立”,支持其发行统一的独立货币,放弃美元结算,这也将是一个重大的胜利。
届时凭借广袤的领土、丰富的资源,庞大的人口,中俄进入前所未有的大循环,并同非洲、南美展开外贸,与美国领导的西方世界“分庭抗礼”,也并不落于下风,这远比单纯的中俄结盟要好得多了。所以,虽然“关键时刻”尚未到来,但必须为这一刻做好充分的战争和外交准备,这需要中俄的杰出“战略设计师”来操盘谋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