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网上看到北大管理学教授、美国福坦莫大学终身教授杨壮的一段视频,他在其中谈到中印文化差异时称:
“我比较年轻的时候,导师是一个比我大的印度人,极为聪明。在我教书两年的时候,有一天,突然间,他在公众面前批评了我”。
“我很生气。我觉得:你凭什么要在公众面前批评我?让我觉得面子不在了”。
“他却给我打了电话,说:‘壮,我们去吃午饭’”。
我心里说:你是谁啊?你刚才对我的这个批评,这么厉害;现在,又给我打电话。然后,我想起中国的一个成语,叫做‘黄鼠狼给鸡拜年——不安好心’”。
“去了以后,看我态度不太好,他说:‘哎,壮,怎么回事?你怎么不太高兴啊?是还在想着早上的事情啊?’”
“我说:‘是啊,你事先没跟我讲,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就批评我,我受不了!’”
“他说:‘真不好意思啊。这是跨文化的问题。我们印度人,就不是这样。我们印度人是平常在桌面上,把问题摆出来,大家都互相坦诚地去讲,跟白人,跟黑人,跟黄种人,都绝对不会拐弯抹角’”。
“我跟印度人从此以后,就直截了当——我对你有意见,马上说出来。你拍桌子,我也拍桌子”。
“印度人就对我极为尊敬——他觉得:你这是有骨气、有思想!他们认为:‘中国的学生十分的软弱!没有骨气,没有脊梁,没有原则,没有勇气!’”
“实际上,这个中国文化啊,它从小就不鼓励表达自我啊!在课堂上,谁敢挑战老师?谁敢说‘不’?老师说这个答案,你敢说‘不’吗?”
“中国的教育,要是这样的话,你怎么能产生诺贝尔奖获得者?你怎么能够在管理美国人的过程之中,像印度人一样管那么多人?——印度人就是在这个点上,在文化上,有一个极为、极为优先的优势!……”
杨壮教授的这段话,或许会被我们的一些人认为:这不是在抹黑我们中国人吗?阿三哥,你们难道比我们还强吗?……
其实,虽然人人都喜欢听顺耳的话,但中国人却有一句名言叫:“苦口良药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如果阿三哥们这样的认为,是有一定道理,甚至是戳到了我们的一些“肺管子”上,那么,如杨教授所称的“印度人认为中国学生十分的软弱,没有骨气,没有脊梁,没有原则,没有勇气!”之语,是不是也仍值得我们深思一番呢?
比如,在传统文化上,在现代教育上,我们难道不是像杨教授所言的“更多是在教育‘听话的人’”吗?
知识是“填鸭式”的,思想是“灌输式”的,人格是“听话式”的……如此的教育模式,又能产出多少创造性、独立性的人才呢?
这也正是为何,我们虽然模仿式的技术可以突飞猛进,但在创造性的科学发明方面,与科技发达国家却相差甚远的主要原因!
杨教授还说:印度人认为中国学生“没有原则”——其实,何止是我们的学生呢?
讲人情、讲关系、讲世故,这才是中国人一生中最为擅长的事,也是我们的人际关系,和文化传统中的最为“精华”之处。
如果国人真的非常讲原则,则在如此严格的长期打击之下,为何贪污腐败现象,仍是层出不穷呢?——这其实,就很好地侧证了我们人存在“不讲原则”的老大难问题!
不讲原则,就是不讲规则,不讲诚信——也就是没有契约精神,没有法治精神!
还有,印度人认为“中国学生没有骨气,没有脊梁,没有勇气”——这些现象是不是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呢?
比如当年日寇入侵中国时,盛产的伪军,曾有多少人?——这么多卖国者群体性的出现,何谈骨气、脊梁与勇气?
当然,经历了抗日战争的这一大历史性洗礼后,随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中国人和中华民族的脊梁,才从此慢慢挺直了起来!
但不排除现在仍有一些中国人的脊梁,并未能真正捋顺了、长直了,当一些人在面对强权、权贵时,仍会膝盖发软弯曲;面对权威,或地位高者时,就要放弃自己的独立思维、思想与想法,更不敢表达出任何质疑与反对的声音,这样的中国人,怎能不被阿三哥笑话呢?
当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不敢说“不”的现象,有着制造“小绵羊”的基因,这确实不能只归罪于个体的国人,这显然与我们历史悠久的封建王朝,和专制皇权王朝时代的枷锁统治与久远浸淫有关。
而文化的革新,不仅要“吸取其精华”,还同时要“剔除其糟粕”才行——对于中国文化中等级森严之“礼教”钳制,对于跪拜权贵的软骨病之熏染,对于缺乏独立思维与思想之缺陷,也必须从我们的文化理念中清除干净才行。
否则,像现在,流行的“男人没有男人样,女人也变得不像女人”的“娘文化、媚文化”,就会充斥于我们的社会之中——这样的年轻人,何谈铮铮骨气与浩然勇气?何来挺直脊梁与独立思想?
当然,印度人的文化、思想、传统与制度等方面,也同样并非完美无缺,也不一定就高于我们了,但是,在印度人谈及中国学生在骨气、独立等方面的缺陷上,我们是不是也应有些自我反省精神?最起码,还要能想起“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句话吧?
如果我们只会嘲笑阿三哥落后的地方、不如我们之处,却对别人批评我们视而不见,或是一概当作“抹黑中国”,因此全部拒之于门外,那么,不进则退之下,其实,身旁正在觉醒的巨人印度,有一天,或会令我们中国人要大吃一惊了!【原创评论:瑜说还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