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第39师团,因为三个侦察兵的错误情报,导致登岸受挫,但是田中静一率领的第13师团却一路高歌,继续向西北突进,一直打到了老河口附近。
战事进行到这个时候,李宗仁开始焦虑了。
尽管莫树杰的第84军在老河口,挡住了日军前进的步伐,但是局面已经非常危急。如果说,随枣会战,李宗仁也算摸清了日军的军事部署,但是这一次,日军的作战计划,就让其难以猜透了,整个汉水东岸已经陷入了大混战之中。
不仅仅是李宗仁难受,日军内部也对作战方向上产生了巨大的分歧。
当时的战局如下:日本第13师团保持着各个方向的机动进攻的势头。第30团刚刚摆脱汤恩伯集团的围攻,退守到枣阳地区。第39师团在白河受挫之后,开始向第3师团靠拢。
在这样的情况下,第十一军司令部该如何打算呢
其实,园部和一郎一直犹豫。这个时候他的想法是收兵,甚至一度跟幕僚们说,宜昌不在作战目标之内,这种会战思想,与开战之前,天野拟定的作战计划,完全相反。
5月23日,中国派遣军高级参谋井本熊男要从南京赶过来,当天夜里第11军司令部召开了紧急会议,后勤参谋部也都同意了打到这一步,到此为止。
按照他们的作战经验,每次作战一般不超过半个月,这是一个黄金点,如果超过了这个时间,很多问题会接踵而来,比如弹药不足,粮草短缺。此次会战已经进行了三周,仅仅是枣阳兵站被切断这件事,就让他们手忙脚乱。三周下来,日本士兵也累了,如果继续进攻,至少还得拿出一周多的时间,顶在一线的部队受不受得了都是一个问题。
最关键的是,打击第五战区主力的作战目的已经达到,没有必要在西攻宜昌。
但是高级作战参谋田野正一极力的反对。
他的观点也非常简单,特别提到了一点,第11军是山海关内唯一一支野战机动部队,担任摧毁中国军主力的任务,又担任着战略攻击的使命,战争已经打到这一步,如果不顺势攻取宜昌,因仅仅有点累,就草率收兵,简直是毫无道理。
很显然带天野的眼中,司令官园部和一郎,根本不了解第11军的性质。
就这样,园部和一郎决定继续用兵,目标直指重镇宜昌。
后来有很多中国将领回忆这场会战,都认为日军声东击西的战术用得非常漂亮,尤其是战争的后半程,表面上看起来好像是攻击第五战区的中枢老河口,实际上已经悄悄地渡过汉水,转攻宜昌。
其实正如前面所言,这并非是君在玩策略,而是当时他们真不知道,到底要不要打宜昌,导致日军的几路人马来回反转不停。
打宜昌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渡过汉水进入西岸。
天野判断,汉水对岸有中国军队重兵把守,因此渡河之前必须隐蔽,日军第3师团和第39师团必须统一行动,为此他专门到第39师团走了一趟,第一是现场传达命令,第二就是徐为白河沙洲全军覆没事件后的整改计划。
然而第39师团又闹出了幺蛾子,按照计划,第39师团必须和第3师团同一时间渡河,也就是6月1号凌晨。但是5月31日刚入夜,晚上7点左右,突然传来了爆炸声。天野一打听才知道,第39团开始朝汉水对岸进行炮击,并且持续了一个多小时。
就等于说,提前把日军要渡河的消息传达给了对岸的中国军队。
日本内部到底怎么处理这件事,我们这里不介绍。但是6月1日,第3师团还是顺利地度过了汗水,占领了襄阳,紧接着第39师团占领了宜城。
到了这个时候,李宗仁才惊异地发现,日军都向汉水西岸集中了,于是他立即命令周喦第75军南下,救襄阳,汤恩伯部队转向樊城,池峰城的第30军开往老河口。
出人意料的是,日军竟然直接放弃襄阳。
一天之后,日军第13师团,在钟祥强渡汉水,放弃襄阳的第3师团,拿下南漳,迅速向荆门和当阳攻去。
这些都让李宗仁感到非常的意外。
远在重庆的蒋介石也感到非常意外,连夜召开会议,根据当下的态势,日军不仅仅只是打枣阳和襄樊那么简单。经过一番分析,蒋介石最后说道:现在战场的形势已经急速变化,第五战区司令长官部,对汉水西的作战指挥已经失灵,必须重新就近组织新的司令部。
就这样陈诚临危受命,顶了上去。